連江第一中學

連江第一中學

連江縣第一中學創辦於1923年9月,是福建省一級達標學校,福州八縣(市、區)一中教學聯合體成員學校之一。學校現有教職工173人,學生2000人。學校占地近80畝,校舍建築總面積達到34858㎡,校園綠化面積達到31000㎡。近年來,學校投入資金裝修了教學大樓和實驗大樓,建起了圖書館、閱覽室、體育館、理化生實驗、多媒體教室,建成了多媒體電教中心、校園網路系統,綜合大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小廣場等一批現代化教學、生活設施。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連江第一中學 連江第一中學

在鍾靈神秀的連江敖水江畔,矗立著一所校史悠久而風貌嶄新的重點中學——福建省連江第一中學。

校園樓宇相連,綠草成茵,曲徑通幽,景色宜人,是一所名符其實的花園式學校。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在這裡播種理想,耕耘希望,他們孜孜不倦,殫精竭慮,為連江經濟的振興,為連江教育的發展,奮勇拼搏,無私奉獻,他們以敬業的經線和智慧的緯線,編織著連江教育騰飛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願景。

教育理念

連江一中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理念,以“辦一流學校,創一流教育”為宗旨,始終恪守“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勤奮好學,敬業樂教”的校風、“勇於拼搏、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爭創一流”的教風、“尊師守紀、勤奮好學、求誠求真、團結進取”的學風。全體師生的文明素質和道德素養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穩步提高,辦學特色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在社會各界獲得良好聲譽。在八十多年的辦學實踐中,連江一中為社會輸送了三萬多名初、高中合格畢業生,校友中英才輩出,湧現出象林群院士、經濟學家方生教授等一批優秀校友。

學校圖片 學校圖片

學校擁有一個團結協作、民主廉潔、科學決策、務實高效的領導班子,班子成員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圍繞大局,統一認識,堅持集體領導,嚴格依法辦事,勇於創新,銳意奮發進取,黨政工齊心協力,共謀發展大業,不斷開創學校各項工作的新局面。學校制定了《連江一中2006—2010辦學五年發展規劃》,2006年實現省頒辦學水平一級達標和創建省級文明學校;2007-2008年創建全國衛生先進單位和國家級花園式校園; 2008-2010年創建省級高中示範校;創建省級的教科研、課改基地。學校管理已形成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學校高度重視行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認真做好行風民主評議工作和校務公開工作,積極推行“質量工程”、“陽光工程”、“溫馨工程”,努力構建“滿意工程”, 學校黨群、幹群關係良好,真正做到民主管理,科學決策,凝聚人心,和諧發展。

師資隊伍

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創造條件,搭建平台,不斷提高教師師德水平、業務素質及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能力;努力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技能過硬、經驗豐富、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高素質教職工隊伍。學校重視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積極引導廣大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佳化教育教學質量。重視教研集備和聽課評課活動,努力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注重骨幹教師和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積極開展“導師帶教”活動,使老師在相互學習交流中共同進步,促進“科研型”和“學者型”的教師隊伍的形成。學校加強課題實驗與研究,深入貫徹新課改的理念,積極引導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新課改理論,更新教育理念,端正辦學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學校圖片 學校圖片

多年來,英語組一直堅持“四位一體”國家級課題研究,完成了多篇的研究成果論文。2005年,英語組陳其中老師參加在山東舉辦的全國“四位一體”教學法的研討會,獲得國家級表彰。同時,在教學研究工作中,學校還注重與校外的橫向交流與聯繫,先後與新疆米泉一中、福鼎民族中學建立了橫向聯繫,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進行教育教學管理資源的交流和研討。與連江二中、連江五中、黃如論中學等進行掛鈎和幫扶,通過互相聽課、集體備課,不但幫扶了薄弱校也提高了學校整體教研水平和教研能力。該校積極開展以連江一中為龍頭的高中教研片活動,定期開展教研教改工作,使最新教研教改動態和教學成果能夠得到展示、推廣,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教學教研工作。

所獲榮譽

學校健全德育機制,拓寬德育途徑,創新德育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文明班級”評比為主線,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明素質。充分利用重大節日的良好契機,開展紀念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安全教育,建立一系列長效機制並貫徹落實。加強學校和家庭、社會的聯繫,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學校獲得縣“內部安全保衛工作先進單位”、“創建平安先進集體”、 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先進單位”等榮譽。

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培育《花季風》文社。文社現有學生社員486名,分為五個活動組,分別在書評影評、書法、中外文學欣賞、小記者站、《花季風》報等不同的領域積極開展活動,創造良好人文教育環境,為學校的素質教育開拓疆界,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出努力。文社《花季風》報,由學生負責定期出版。小記者站組織小記者活動周,讓文社小記者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進行採風活動,了解社會人文情況,融入當前轟轟烈烈經濟建設大環境中去,從而獲得對社會人文狀況、社會發展的認識和內在素質的提升。致力於人文素質建設,對學生進行革命歷史和革命理想教育。組織社員參觀瞻仰林則徐故居,學習本縣黃花岡烈士的英勇鬥爭事跡,研習本縣古代愛國詩人鄭思肖、陳弟等人的愛國主義精神,熔德育和歷史、文學教育於一爐。文社組織了《鄭思肖愛國思想研討》、《鄭思肖愛國詩歌研討》、《陳弟詩歌研討會》等研讀研討會,歷史文化名人的高風亮節、崇高品德,對文社社員起了很大的薰陶作用和教育作用。

近年來連江一中高考屢創佳績:2003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67.45%,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84.73%,2005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88.8% ,2006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92.19%,2003年至2005年,共有6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2006年共有5位同學有望錄取清華、北大。

近年來,學校辦學成效顯著。先後獲得市文明學校、市校園示範文社、市綠色學校、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道德教育示範校、市先進家長學校、市暑假青少年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市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市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先進集體、市先進教工之家、市“三八”紅旗集體、市中國小圖書館工作先進單位、省級“花園式單位”等榮譽稱號。

古榕滴翠綻奇葩,盛世偉業展宏圖。連江一中沐浴教育改革的春風,以更科學的決策,勤勉創新,與時俱進;連江一中秉承80多年辦學的優良底蘊,以更穩健的步伐,求實進取,趕超一流。連江一中肩負60多萬父老鄉親的重託,以更敬業的情懷,耕耘奉獻,為連江的發展與騰飛再立新功,再譜華章。

校容校貌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截至2012年10月,該校占地77.55畝,建築面積35018㎡,綠化面積達31000㎡;現有36個高中教學班,在校生1700多人,教職工150多人。整個校園形成了南、中、北不同功能區的規劃。南面以400米標準環形塑膠跑道田徑場、籃球場、體育館等構成運動區;中部以綜合樓、實驗樓、逸夫樓、教學樓、地理園、生物園和圖書館等劃為教學辦公區;北廓以學生餐廳宿舍大樓、學生宿舍1號樓等組成生活區。

歷史沿革

福建省連江第一中學,創辦於1923年9月,其前身系連江縣立初級中學。初以江南村盧氏宗祠為址,後遷至城內游氏宗祠(今連江實驗國小內)。

1925年擴充校舍,在遜清游擊衙門廢址(今連江縣人民武裝部)籌建木構洋樓一座。

1934年停辦。

1938年復辦,半年後因辦學經費沒有著落,省教育廳沒有批准而再次停辦。是年秋,因公辦無望,由地方人士延聘校董,籌募基金,成立“連江縣私立建國初級中學”。時值抗戰,為安全起見,學校遷至蓼沿溪東鄭氏宗祠。又因進步學生宣傳抗日活躍,當局百般阻梗,開課一年後停辦。

1942年春復辦“連江縣立初級中學”,定丹陽朱子祠為總校,城關敖江書院及孔廟遺址為分校。第二年,附設簡師班。

1944年秋,城內國中遷往丹陽,簡師班遷往丹陽坑口宮。

1945年春均遷往蓼沿溪東,二校分而又合。同年5月,國中定址連江城東泰山廟、龍興觀(現址);9月,遷入,簡師班同期遷至白沙村天妃廟。

1946年2月,簡師班遷入泰山廟,二校再度合併,定名為連江縣立初級中學(附設簡師班)。從此,學校結束了動盪漂泊的歷史。

1950年,連江縣人民政府接管了學校,更名為“連江人民中學”,學校發展邁上新的里程。

1953年,增設高中部,更名為“連江中學”。 鄰縣羅源也劃入連江高中的招生範圍。

1956年,學校最後定名為“福建省連江第一中學”。

1959年學校被確定為福安專署重點中學。

1961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重點中學。

1994年評為省二級達標學校。

2009年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省一級達標高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