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2004年,連山民族中學遇到了好的發展機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縣委縣政府和科教局投入1200多萬元,對學校進行擴建改造,一是將學校西邊體育館場地及東邊原聾啞學校的校園收回劃給民中,並將已賣給縣中醫院的地皮收回,使學校面積從原來的78畝擴大到126畝。二是分別翻修改建了體育館、體育館背後的爛尾樓;三是將教學大樓前東西走向的田徑運動場東移到東邊的原聾啞學校的校區,新建一個南北走向標準的400米田徑運動場;四是把原來的田徑運動場重新改造建成一個園林式的廣場,並把原大門拆除,新建一座更有現代氣息的大門。這樣,學校的教學區與運動區基本分開,校園布局比較合理,校園環境更加宜人。
2005年9月,連山民族中學高中部分離出去獨立辦學後,與連山慈祥希望中學國中部、三水初級中學三校合一,組成新的民族中學。校園現占地面積126畝,有36個教學班,學生2000餘人,少數民族學生約占75%,教職工132人,高級教師2人,一級教師54人;其中全國優秀教師2人,市省級以上優秀教師20多人,縣市以上骨幹教師47人。
連山民族中學高考成績及錄取率均居本省少數民族縣首位,中考成績歷年來也排在全縣首位。至2005年,已培養國中畢業生6700多人,高中畢業生6300多人,通過高考被大專院校錄取近3000人,其中大學本科1000多人,大學專1700多人。
校園特色
體藝育人,特色興校”的做法逐步成為連山民族中學的一個辦學特色。1995年和1999年曾兩次被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少數民族體育模範集體”;1997年和2001年曾兩次被省評為《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學校;1997年和2003年,兩次被評為“廣東省民眾體育先進集體”。省體育局和省教育廳在2003年授予該校“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毽球)學校”的稱號。
民族教育也卓有成效。該校從1984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初一年級每年招收50名農村戶口、家庭困難、學習成績優秀的少數民族學生單獨組成一個民族班。二十年來,在歷年的中考中,民族班學生的優秀率、升學率一直穩居全縣首位。至今,已培養民族班畢業生1000多人,為高一級的學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
質量立校,科研強校。該校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逐年增強,教研氛圍濃厚。該校現有兩個省級課題,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近三年該校教師發表論文200多篇,各類競賽獲獎150多項。我們還編輯出版了《民中論文集》、《民中德研》和校報《民中人》。
如今,民中已有良好的校風紀律。
新民中、新形象、新起點、新挑戰。新民族中學有一個團結務實、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有一支朝氣蓬勃、充滿信心的教師隊伍。我們爭取再用五到十年的時間,把民族中學辦成一所擁有3000個優質學位、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