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廣東省清遠市轄縣]

連山[廣東省清遠市轄縣]
連山[廣東省清遠市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隸屬廣東省清遠市,地處南嶺五嶺之一的萌諸山脈之中,位於粵、湘、桂三省(區)結合部。西至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北與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相接,境內峰巒林立,溪澗縱橫,地勢高峻,總面積的87%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經多年植樹造林,2014年森林覆蓋率達86.2%,居廣東首位。盛產沙田柚、大肉姜、松香、淮山、冬菇、茶油、蜂蜜、香粳、竹筍等土特產品,其中大肉姜久負盛名,被譽為“廣東生薑之鄉”。下轄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帥共7個鎮和三個農林場,47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 2015年末,連山戶籍總人口121676人 ,其中少數民族人口77728人,占總人口63.88%,其中壯族58071人,瑤族19330人 。縣城坐落在吉田河畔一個平緩的山坡上,北高南低,縣城人口2萬多人,城區面積不大 。 2017年,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預計全縣完成生產總值32.7億元,比上年增長2.6% 。2018年12月,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獲評氣候宜居類國家氣候標誌 。

歷史沿革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置縣後,區劃曾多次變動。

明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將陽山縣境域併入連山,四年又將連山境域並至陽山。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復縣,境域不變。萬曆四十二年(1612年),因縣境不通舟楫,為利官商來往,將連縣沙坊村劃入縣境。

民國35年(1946年),設定連南縣,縣境東部瑤區5大排、3小排及126小沖劃為連南管轄。

1951年7月,將共和鄉即原沙坊村劃歸連縣。1953年,與連南合併。

1954年,恢復縣建制,境域不變。

1958年,小縣並大縣,併入連陽各族自治縣。

1960年,析出陽山縣,連陽各族自治縣改稱連州各族自治縣。

1961年10月15日,撤銷連州各族自治縣,恢復連山縣建制。

行政區劃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1961年,連山將並縣分屬太保、福堂公社的大坪、軍寮、大掌、牛路水、塘基兒、盤石等瑤區生產大隊劃歸連南瑤族自治縣時,隨之把上述地域居民在縣域耕作的水田及山地亦作為“三包四固定”劃入連南境域,計有太保茂古洞、吉田山口洞、七星洞、大路塘、古路嶺腳、永豐灣島洞、福堂良洞等耕地約2000多畝。

2001年12月28日,經市、縣勘界部門裁定,將原為連山境的牛路水7500多畝山地劃給連南作縣城飲水工程水源地。

2015年底,全縣總面積1265平方公里,轄吉田、太保、禾洞、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帥7個鎮及48個行政村、4個社區,省屬廣東連山林場位於縣內。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連山地處廣東省西北隅,南嶺山脈西南麓,東鄰連南瑤族自治縣,西接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南毗懷集縣,北接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位於北緯24°10′25″~24°51′15″,東經111°55′15″~112°16′00″之間。

地質地貌

連山[廣東省清遠市轄縣] 連山[廣東省清遠市轄縣]

連山縣內岩系主要是古生代花崗岩侵入體,一般呈現中粒斑或巨斑狀角閃石花崗岩,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30%~40%、鉀長石25%~30%、石英25%~30%、普通角閃石5.8%、黑雲母3%~5%,以禾洞、太保、吉田、永和等鎮為一大片,以小三江、上帥、福堂等鎮為另一大片,占全縣地質岩性70%。太保鎮大霧山一帶的岩石則多呈細粒暗灰色厚層狀,層理顯著,礦物組成為:長石45%~50%、石英30%~45%、鐵膠結物5%、炭質1%,並混有少量白雲母、磷灰石等。其次是古生代寒武紀、奧陶紀前變質岩形成的砂頁岩,主要分布在福堂、吉田、永和等鎮局部地方,占地質岩性29%。此外,還有1%零星分布的石英岩和板岩。

連山地貌可分為中山區(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區(海拔500~1000米)、丘陵區(海拔5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為主。整體地勢是由北向南和由東向西傾斜,地層穩定,水流四方,地形山水交錯。

山脈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縣內山連山,重巒疊嶂。縣境及周邊有49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最高山峰是東北部邊緣的大霧山,海拔1659.3米。比較明顯的小山脈有9條,其中8條屬萌渚嶺余脈,大龍山脈屬九疑山余脈。大龍山脈在縣境最北部,由北向南伸展,北接湖南江華,南至王侯山與萌渚嶺余脈相接,主峰大龍山在禾洞農林場境內,海拔1577米。大霧山脈在縣境東北部,由西南向東北伸展,主峰大霧山為全縣最高峰,也是禾洞鎮與太保鎮、連山與連南的分界山。芙蓉山脈在縣境西北部,萌渚嶺余脈由此蜿蜒入境,由西向東伸展,主峰大芙蓉山海拔1435.7米,是禾洞鎮與永和鎮的分界山,也是廣東和廣西、湖南省(區)界碑所在。王侯山脈在縣城西北部,由西向東伸展,主要山峰王侯山海拔1405米、巾子山海拔1410米,是永和、太保、禾洞3個鎮的分界山。犁頭山脈在縣城西北部,由西北向東南伸展,主峰犁頭山海拔1276米,是吉田鎮與永和鎮分界山。石龍山脈在縣境西部,由西北向東南伸展,主峰石龍山(又名“雞罩頂”“羅刷沖頂”)海拔1179.6米,是吉田鎮與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大寧鎮的分界山。石鐘山脈在縣境東南部,由東北向西南伸展,主要山峰孔子門山海拔1564.8米、石鐘山(又名“三高頂”)海拔1490.6米,是福堂、小三江鎮的分界山。大鈸山脈在縣境西南部,由西向東伸展,主要山峰橫水頂海拔1377.5米,是福堂鎮、上帥鎮與廣西賀州八步區南鄉鎮的分界山。黃蓮山脈在縣境東南部,由西北向東南伸展,主要山峰布政頂海拔1576.8米,是小三江與連南白芒、懷集洽水的分界山。

在山地中,相對比較險峻的俗稱為“界”,其中茅田界、拋石界、大歇界和黃蓮界最有名、最典型。

氣候

連山氣候暖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但降水分配不勻,立體氣候明顯,具有風和氣清的特徵。氣候變化主要表現為春秋季過渡快,夏季較冬季長,春季陰冷多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雨,四季氣候分明。按照候均溫(5天平均)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10℃~22℃為春秋季的劃分標準,縣內春季從3月6日至5月15日,歷時71天。夏季從5月16日至9月30日,歷時138天。秋季從10月1日至12月10日,歷時71天。冬季從12月11日至3月5日,歷時85天。

連山處在少日照、低輻射邊緣,太陽年總輻射不太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82.0小時;年平均蒸發量為1312.1毫米,年平均蒸發量同年平均降雨量相比,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年平均氣溫為18.9℃;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平均霜日為10.3天,重霜凍日有結冰現象;年平均有霧日數為63.6天;年平均出現雷暴日數70.3天;北部禾洞和高寒山區基本每年都有積雪現象。風向季節性變化明顯,冬季多吹偏北風,夏季多吹偏南風。

水文

降雨

縣內屬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降雨量1753.3毫米。3~8月降雨1320.2毫米,占全年的75.3%,4~6月為降雨集中期,占全年雨量的43%。9月至次年2月為旱季,降雨433.1毫米,占全年的24.7%。降雨量南部多於北部,由南向北遞減,等值線變化範圍為1600~230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2393毫米,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05毫米,南北相差688毫米。上帥年降雨量最高達3520毫米。

地下水

連山[廣東省清遠市轄縣] 連山[廣東省清遠市轄縣]

縣內山地、河谷、丘陵、河谷小平原(俗稱“洞面”)交錯分布,補給條件好,地下水資源豐富,約為3.13億立方米。山地、河谷、丘陵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為主,主要是接受大氣降水入滲的垂向補給。河谷小平原地下水類型以孔隙水為主,補給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水平方向的排泄為主,垂直方向潛水和蒸發為輔。

水質

1980~1981年,對吉田、福堂、太保等地的13條山沖取水樣化驗,地表水水質良好,當地村民長期直接飲用山沖水未發現不良現象。1982年和1997年,先後在小三江水和大灘河域取水樣進行化驗及污染物檢測,除沙田水鐵含量超過3倍外,其他河流污染物未超標,水質評價均一般。2000年後,環保部門監測,大灘河半枯水期的水體中各單項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質(GB3838—88)Ⅱ類水質標準,其餘上草水、太保水、加田水、小三江水、上帥水、禾洞水各河口處的單項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質I類標準。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2015年年底,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55.43萬畝;森林覆蓋率86.20%;森林蓄積量1129.79萬立方米。

植物資源

連山植被良好,山地植物種類繁多,有“綠色寶庫”之稱。2000年末,經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實地初步調查統計,有維管植物201科612屬1223種,其中蕨類植物34科65屬140種,裸子植物10科10屬29種,被子植物157科537屬1054種。珍稀瀕危植物2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伯樂樹、南方紅豆杉、銀杏,蘇鐵。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桫欏、金毛狗、喜樹、野茶樹、傘花木、凹葉厚朴、大果五加、樟樹、篦子三尖杉、小黑桫欏、半楓荷、花櫚木、華南錐。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有穗花杉、八角蓮、沉水樟、粘木、青釣栲、白桂木、灌木苧麻、銀鵲樹、銀鍾樹,野生荔枝等10種。

竹類主要有籬(厘)竹、南竹、毛竹、大竹、筋竹、簕竹、丹竹、紫竹、金竹、斑竹、實竹、苦竹、墨竹、雞婆竹、青皮竹、黃柏竹、牛角竹等。觀賞植物主要有黃楊、紫薇、臘梅、石榴、山茶、映山紅、美人蕉、狗牙花、桂花、桃花、石蒜、春蘭、吊蘭、雞爪蘭、四季蘭等。

種植水果主要有沙田柚、柑桔、李、梨、桃、青梅、枇杷等。

野生水果主要有山楂、楊梅、山柿子、獼猴桃、棠梨子等。

動物資源

2000年和2001年,經中山大學昆蟲研究所專家教授實地初步調查,連山是廣東最具特色現象的地區之一和全國物種基因寶庫。縣內陸棲脊椎動物有236種,分隸70科、25目。昆蟲綱510種,分隸158科、15目。有珍稀瀕危動物34種,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蟒蛇,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小靈貓、斑林狸、金貓、林麝、水鹿、蘇門羚、鳳頭鵑隼、鳶、赤腹鷹、鳳頭鷹、雀鷹、松雀鷹、普通鵟、白腹山雕、鵲鷂、蛇雕、游隼、紅隼、白鷳、褐翅鴉鵑、小鴉鵑、草鴞、紅角鴞、雕鴞、斑頭鵂鶹、領鵂鶹、鷹鴞、長耳鴞、三線閉殼龜、虎紋蛙、陽彩臂金龜、叉犀金龜、獼猴。

陸棲動物中,獸類主要有山豬、箭豬、山牛、田狗、石羊、野兔、黃猄、黑猄、貓狸、果狸、白眼狸、白鼠、芒鼠、竹鼠、白肚鼠、黃竹筒、穿山甲等。

鳥類主要有斑鳩、鷓鴣、鵪鶉、竹雞、野雞(雉雞)、白面水雞、野鴨、百舌、黃鸝、烏鴉、麻雀、青雕、畫眉、白鷳、山雕、老鷹、鷦鷯、騎牛鷯(八哥)、屎坑鷯、白頭翁、長尾燦、白眼圈、黑咀(嘴)咪、黃牛鶴、布穀鳥、啄木鳥等。爬行類有眼鏡王蛇、過樹榕、耙鼓錘、簸箕峽、青竹蛇、草花蛇、四腳蛇、五步蛇、水蛇、泥蛇、南蛇、蟒蛇。

兩棲類主要有田蛤、山蛤、青蛙、粘蛙、辣蛙、青胴蛙、黃肚蛙、虎紋蛙、蟾蜍、草龜、大頭龜、金錢龜。

昆蟲類主要有蜂、蝶、蛾、蠍、蟎、蚜、蚰、蠓、蚱蜢、蜘蛛、牛虻、螞蟻、白蟻、螳螂、蜣螂(屎殼郎)、蟑螂、蜻蜓、蝙蝠蛾、木蠧(蠹、螙)、蟊賊、鼻蠕、蚯蚓、蟈蟈、蟋蟀、蝸牛、辣刺、蚊子、蒼蠅、山蜞、紅頭蟪、金龜子、黑甲蟲、知聲蟲、土狗蟲、蜈蚣蟲、毛蟲、筍蟲等。

水生動物中,人工塘養魚類主要有鯇、鯉、鱅、鰱、鯪、鯽、鯰(即塘虱和埃及塘虱)、福壽魚、雜交鯉、非洲鯽等,河溪天然水產主要有泊石狗、黃角刺、大口腮、赤眼古、黃尾箭、斑生、勒椎、桂花、白轆、蝦忪、滑鮎、沙鯰、黃鱔、白鱔、花手巾、泥鰍、沙鰍、泥鱉、沙鱉、青衣、石毫、江鯉、野鯽、鰉、鰷、魴、鯧、鯿、鯰、鰣、蟛蜞、螃蟹、沙蟲、蚌、螺、蝦、蜆等。

人口民族

人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風俗活動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風俗活動

2015年末,連山戶籍總人口121676人,其中男性人口63270人,女性人口58406人;農業人口100332人;非農業人口21344人。按年齡結構分:18歲以下25177人,18~35歲37898人,35~60歲41707人,60歲以上16894人。按鎮域分:吉田鎮30452人,其中男性人口15592人,女性人口14860人,農業人口14969人,非農業人口15483人;永和鎮23360人,其中男性人口12153人,女性人口11207人,農業人口21522人,非農業人口1838人;太保鎮14154人,其中男性人口7358人,女性人口6796人,農業人口13147人,非農業人口1007人;福堂鎮20716人,其中男性人口10811人,女性人口9905人,農業人口19603人,非農業人口1113人;小三江鎮19472人,其中男性人口10345人,女性人口9127人,農業人口18319人,非農業人口1153人;禾洞鎮8340人,其中男性人口4292人,女性人口4048人,農業人口7895人,非農業人口445人;上帥鎮5182人,其中男性人口2719人,女性人口2463人,農業人口4877人,非農業人口305人 。

民族

連山是個多民族的縣份。壯族分布於全縣,但主要聚居在南部的加田、上帥、小三江、福堂、永豐等鄉,只有少數漢人雜居其間。瑤族主要聚居在西北部的三水鄉,北部的大保鄉、上草鄉和南部的小三江也有少量散居。漢族主要聚居在縣北部的禾洞、太保、大富、上草、永和等鄉和吉田鎮。

根據全縣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2000年11月1日零時,連山人口普查總人口為99070人,其中漢族人口40573人,壯族44141人,瑤族14195人,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土家族、傣族、畲族、拉祜族、土族、仫佬族、烏孜別克族、京族18個少數民族161人,分別占全縣總人口的40.95%、44.56%、14.33%和0.16%。

2015年年末全縣少數民族人口77728人,占總人口63.88%,其中壯族58071人,瑤族19330人。

壯族

古稱俚、僚、俍、布土、儂、沙、烏滸等,由戰國秦漢時百越族群中的西甌、駱越逐步分化、重組、融合而來。南宋時稱“撞軍”“撞丁”,元代始稱族體,而後改稱“徸”或“僮”,清末民初一度蔑稱為“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稱“僮族”。1965年,根據周恩來總理提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僮族”改為“壯族”。縣內壯族分主壯和客壯。

瑤族

隋唐時期稱“莫徭”。縣內居住有過山瑤、八排瑤。過山瑤,最早是鄧姓,於元末從湖南江華遷至吉田丹竹散居。八排瑤,最早是唐姓,其始祖唐華於明末清初從湖南藍山來連。此外,新寨的八排瑤中,李姓屬油嶺排。

漢族

在現有漢族居民中,據族譜記載,最早到縣內定居的漢族姓氏是虞姓,於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從浙江義烏縣遷來。

其他民族

非世居民族有苗族、滿族、回族、侗族、京族、黎族、蒙古族、土家族等。

經濟

綜合

2017年,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預計全縣完成生產總值32.7億元,比上年增長2.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8億元,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5億元,增長8.2%;因去產能,關閉、關停規上企業兩家,地方財稅收入有所下降,全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1億元,下降15.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60元,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15元,增長5.1%。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全年投入民生8.28億元,其中公共教育2.48億元,公共衛生1.53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1.65億元,文化體育1143萬元,公共運輸6004萬元,農林水1.3億元。

第一產業

2017年,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全縣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參保面積11.9萬畝。大力推進特色農業發展,有機稻、高山茶、油茶、大肉姜、無公害果蔬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初具規模,其中有機稻種植面積保持3.5萬畝。開展了“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創建工作,省級現代農業“五位一體”示範基地建設穩步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新增農業企業2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7家、家庭農場112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7家。農村電商加快發展,引進了清遠螞蟻電商,建成了農業眾創空間、創新創業中心和麗水創業孵化基地。

第三產業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圍繞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加快推進全域旅遊,2017年再次入圍“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榜”併名列第九。三江花海溫泉小鎮、金子山創建4A景區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大旭山、鷹揚關、皇后山茶莊園等景區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大風坑溫泉旅遊度假區和龍駿家園康養項目成功簽約並開展前期工作,鄉村旅遊、梯田旅遊、民宿和農家樂逐步興起,成功舉辦廣東(連山)“七月香”壯家戲水節、牛王誕、盤王節等民族節慶活動,“七月香”壯家戲水節獲得全國“2017最具影響力特色節慶”稱號。全年接待遊客100.15萬人次,增長67.59%;帶動旅遊消費5.25億元,增長67.2%。

交通運輸

縣內交通通信較為完善,國道323線自東向西貫穿縣境太保、吉田、永和3鎮,東進連南與清連高速公路連線,西出鷹揚關可達廣西賀州、桂林;省道263線從北向南經吉田、福堂、小三江3鎮,可至佛山、廣州;縣道399線由禾洞鎮直通湖南江華、長沙。全部村委會通機動車,國道、省道、縣道實現硬底化。數據通訊、移動通訊、寬頻網際網路同步發展,現代通信網路覆蓋壯鄉瑤寨。供電、供水網路遍及城鄉,基本能保障供應。

國道G323線自東向西貫穿縣境太保、吉田、永和,東進連南與清連高速公路連線,西出鷹揚關可達廣西賀州、桂林;二廣高速公路從東北向南經太保、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懷集直達廣州、佛山;省道S263線從北向南經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懷集;縣道X399線由禾洞直通湖南江華、長沙。

社會事業

2009年,全縣設立高級中學1間、職業高中1間、初級中學8間,國小43間,在校學生14745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各項指標達到上級的考核標準;高中毛入學率達93.94%;教育環境不斷得到最佳化與改善,國小、國中、高中每個學生平均占有校舍面積分別為9.2平方米、10.9平方米、17.5平方米,分別高於廣東省規定的二級、三級和一級標準。“國小集中鎮級辦,中學集中縣城辦”的資源整合辦學模式取得新進展。全縣有63%的義務教育學校建成規範化學校,制定《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教師激勵機制實施方案》,規範教師的教學獎勵,加大獎勵力度。校園安全管理明顯加強,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中考各科總分成績高於周邊縣、市,552人參加高考,入線288人,入線率52.17%,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歷史文化

綜述

連山有獨特的壯族風情。壯族人天生能歌,電影《劉三姐》里就充分展現了這一點,所謂“出門三步起歌聲”,連山人愛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感受、歡欣或苦惱。壯家的建築、節日和婚俗都有著自己鮮明的民族特點。

縣城擁有金山文化廣場、連山文化廣場、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青少年宮等場館,辦有民族歌舞劇團;鎮村設有文化站、文化室(農家書屋)。廣場文化、送戲下鄉、送影下鄉、送書下鄉等活動深入展開,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民間民族藝術整理與開發、文化遺產保護有序進行,先後出版《民歌集》、《民間文學作品選》、《民族民間文藝集錦》等書籍,《小長鼓舞》、《搶花炮》、《炸火獅》申報成為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發現有吉田龜背山等4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館藏文物達1700多件,確定太保西門樓、馬頭山摩崖石刻及城堡遺址、鷹揚關革命遺址等10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花炮)之鄉。廣播電視網路改造全面鋪開,覆蓋面逐漸擴大。

年晚歌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年晚歌”是連山縣壯區上帥鄉民眾性的對歌賽歌活動。對於“年晚歌”的含義,顧名思義,就是每年從春節除夕之夜至元宵節期間的夜晚,在溪邊或河岸對歌,各村寨的民眾,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參加。有約定時間的,也有不約而起的,一般是以一個村為一方,也有幾個村聯合起來為一方的,各方不甘示弱,都請來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歌師”、“歌嬌”壓陣,在旁教唱或出謀獻策。唱歌者一般是一對,可一男一女,也可兩男兩女,要求兩人的聲音要合調。唱歌時,兩人在一起並排站立,各人用一隻手指按耳,放大喉嚨演唱,使隔河對方的人聽清楚。唱年晚歌不規定哪一方先唱問,如對方唱答不出來,問方也主動地將答案唱出來告訴對方。但由於雙方都不服輸,所以往往是唱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也有連續唱幾個晝夜的,越唱人越多,規模越大,邊鄰近鄉鎮的歌手亦聞訊而來參賽。

年晚歌對唱,內容主要以知識歌(如拆字、猜物、猜謎、計數等)為主,亦有很大部分是隨機應變隨口而出的雜歌。年晚歌多用高調演唱,有一定格式和韻律,文字結構整齊,比興很多,聲音高亢悅耳,悠揚動聽,別具一格。如(年晚歌):“新年新,新年新歲慶新春,讀書下是孔正是孔夫子,唱歌正是劉三音。”

鬧年鑼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鬧年鑼是連山縣小三江、加田等壯鄉村寨,在春節前後夜間進行的傳統文藝活動。一般以青壯年為主,由五六人組成一個銅鑼隊,每隊有4-6面銅鑼;其中有大鑼、小鑼、有平鑼、芒鑼。此外,還配有一對繞鈸和牛皮大鼓。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至正月初五進行這項活動。晚飯後,村裡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選定一個避風地方,燒起一堆篝火,眾人輪流敲打,有時也遊動敲打。鬧年鑼開始時,鈸領鑼響,以“喳——鏘——喳——鏘——喳喳——鏘”的節奏,高中低音和諧配合,音質渾厚、尖脆、悠揚,往往敲鬧到深夜。至除夕之夜,聽到放炮竹迎新歲之時,鬧年鑼活動便進入高潮,炮竹聲一停,銅鑼隊就開始到各家各戶去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放鞭炮迎鑼隊,由主人領人廳堂互相叩首恭賀,接著全體隊員和隨從人員再向主人表示賀意,主人以糖茶、糖環糍熱情接待。離開主人家時,主人又鳴放鞭炮歡送。

賽銅鑼

賽銅鑼是壯族人民在鬧年鑼活動中發展起來的一處敲鑼比賽活動,同樣在春節前後進行。有村與村對賽,也有幾個村聯合為一方對賽。賽前,比賽雙方在野外海灘或草坪選定場地,搭好鑼架,並燒起一堆篝火。賽時,由挑戰一方先敲鑼。另一方立即敲鑼應戰,參加比賽的人輪換敲鑼,如果哪一方鑼聲稍弱,對方就會哄聲取笑,雙方賽鑼隊越敲越起勁,誰也不甘示弱,堅持賽到天亮。若哪隊能一直保持參賽人數和雄亮的鑼聲,就算獲得最後勝利,還鳴放鞭炮慶賀勝利,另一隊則掃興停鑼收兵。

節日

春節

春節是一年最隆重的節日,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壯族白天走親訪友,夜晚舉辦文娛活動,有“歌堂夜”,男女各為一方,圍著火堆對歌鼓,走村過寨游演。

元宵節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各鄉鎮有“舞火獅”活動,在振天的鞭炮聲中,舞獅人輪番上陣,場面蔚為壯觀。

開耕節

二月二為壯族的開耕節,家家戶戶做湯糍過節,預兆開耕順利,來年豐收。壯族的家長身披蓑衣,頭戴笠帽,卷上褲腿,光著腳板,捧一碗湯糍,向田野祝願“開耕順利,全年豐收”,在此節日,有來客吃飯不留宿的習俗。意為留客住宿,山地作物會遭受禽獸糟蹋。瑤族則把糍粑拿到地里粘在竹竿上給鳥吃,意願鳥兒在春播時不要再吃地里的種子。

四月八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古稱“龍華會”,俗稱牛王誕,是壯族大節。這天,壯家門邊、牛欄都插上帶葉 楓枝,耕牛免役,宴親會友,甚為熱鬧。並炊黃、黑二色糯米飯分餵黃、水牛,人也抓食。若家中有小孩體弱多病,就抱他進牛欄里抓著吃,以示讓小孩能像牛一樣粗食、快長和健壯。

瑤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連山的過山瑤不叫端午節,他們叫它瑤節。在這一天,瑤胞除殺雞殺鴨、吃米粽外,還在各家門口掛葛麻藤,以辟邪。

"七月香"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連山壯族傳統節日“七月香”,此節日壯家人概不請客加菜,而是要下河戲水、沐浴。傳說此日天上銀河水與人間溪河水匯流,河裡流的都是聖水,對人類十分有益,人們沐浴後可消炎、除毒、驅邪、潤皮膚、靚麗、不生熱痱、少生病、益壽延年。這一天壯家的姑娘、少婦都習慣在午時前後跳進河裡用聖水洗頭、洗澡、用手搧水耍玩嬉鬧。據說此日取水制醋,醋香耐放,經久不壞,故稱“七月香”(又稱“長久節”)。2006年9月23日成功舉辦了廣東(連山)首屆壯家“七月香”戲水節。

九月九

壯族稱禁火節,搞“送火神”活動,這天,農戶在曠野用稻草或茅草紮成草屋,到晚上每家一人各持火把同去燒屋,然後“吆喝”一聲摸黑回家,意為送火神上天,避免火災。

除了上述大型的節日活動外,六月六的嘗新節,壯族包二、三市斤重的艾青棕,到田頭祭神,壯語叫“拜久那”,祈求田頭神庇五穀豐登。七月十四的壯族探親節,八月十五中秋節,十月十六瑤族耍歌堂等等。

體育

連山民間傳統體育有武術、搶花炮、追天燈及少年兒童的體育遊戲活動“母雞孵窩”等項目。

搶花炮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搶花炮俗稱還炮,是壯族舉辦廟會時的傳統體育項目。參賽隊每隊8至10人,比賽時,將一個直徑8公分的鐵花環,放入裝有火藥的鐵銃內,然後點火發炮,將花環送上天空。花環掉落,雙方隊員即猛烈搶奪或藏或擲,氣氛緊張而熱烈,在規定的時間裡,待裁判員鳴鑼或吹哨宣告比賽結束時,花環在那一方手中那一方就是勝利。花環歸勝利方保管,比賽時交回炮會進行比賽,幫名“還炮”。

追天燈

追天燈也是壯族傳統體育節目,活動時間多在春節晴朗天氣進行。天燈亦稱“孔明燈”,先用竹笏編織成底部直徑0.33-1米、高1-2米的圓筒形或圓錐形框架,後以紙貼上緊密,狀似火箭,內吊一個用鐵絲結成燒火藍,供放鬆柴燃燒。製作天燈,要求上下勻稱,左右平衡,輕便,使天燈上升時平穩,圓錐形天燈還要設一個方向舵。放飛時,點燃燒火藍內的松柴,人們敲鑼打鼓吹嗩吶,群情激昂。天燈漸漸升上天空,當其底部的鞭炮一響,人們便開始追逐,不管“天燈”飄向何方或飄遊多遠,都窮追不捨,以先搶到天燈為勝。當天燈被抬回時,人們同樣敲鑼打鼓吹嗩吶迎之。

母雞孵窩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母雞孵窩壯語稱“咩該放喲”,是壯族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參加遊戲的人數一般6至8人。遊戲開始前,先在地上劃個直徑約0.5-1米的圓圈作“雞窩”,“雞窩”里放7-8塊拳頭大小的石子作“雞蛋”。然後,抽籤選出一個扮“母雞”的人。遊戲開始時,扮“母雞”者先在“雞窩”里四肢撐地,形似“母雞孵蛋”,任務是守護“雞蛋”不讓別人搶去。其餘的人則在“雞窩”四周“搶蛋”。對前來“搶蛋”者,若被“母雞”用腳踢到身體任何一個部位,就不能再來“搶蛋”。扮“母雞”者在伸腳踢人時,雙手不能離地,更不準撐出“雞窩”之外踢人。一輪遊戲結束,扮“母雞”者能保住“雞蛋”不被搶光就是勝利,搶光就是失敗。

方言俚語

壯語

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是縣境南部永豐、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帥等地壯族居民使用的主要語言。連山壯語可以單獨作為壯語北部方言的一種土語——連山土語,其語言與廣西宜山、柳江、八步區南鄉及本省懷集下帥的壯語基本相通。

瑤語

瑤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縣內瑤語有兩個支系,其中三水的過山瑤,自稱為“勉”(mien)方言;居住在大旭新寨的八排瑤,自稱“邀勉”(jianmien)方言。其在語音和辭彙方面有差別,但語法結構基本相同。三水過山瑤語與國內外自稱為“勉”的瑤語基本相同,只是在韻母和聲調上略有差異。

連山方言

俗稱“連山話”,是縣內北部吉田、永和、太保、禾洞等地的基本語言,全縣通用。連山話為漢族粵語方言,介於省內四會方言、廣西八步區桂嶺話和昭平話之間,辭彙豐富,可用於朗誦全部漢文,也可用於教學、演唱、吟誦、交談。聲調高低分明,沒有捲舌音,字音清晰悅耳。永和、吉田的語調較高,太保、禾洞略有變調,但語義一樣。

地方特產

連山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植被良好,適宜農、林、牧業的發展。成為有機稻、大肉姜、淮山、水果、蓮藕、甜竹筍、南藥等特色農產品基地。主要土特產有雲霧茶、沙田柚、白果、淮山、生薑、有機稻、旱稻、茶油、菸葉、馬蹄、菸葉、蓮藕、靈芝、連山土豬、連山麻鴨等。

雲霧茶

連山山高霧重,適宜種植茶葉。所產茶葉色味俱佳,入口甘涼,有祛膩、解痧、提神醒腦功效。連山茶葉於清初已馳名省城,常有客商進山設廠加工,全盛時期有茶廠70餘間,生產茶葉幾千擔,運至省城銷售,或轉省外、國外。有稱讚連山茶葉的詩歌:“連山山宜茶,伯仲鄂與湘。宜善(大旭)尤傑出,藉以洗瘟瘴。昔聞不脛走,遠來西域商。春風二三月,歸路盈筐筐”。近年,連山利用地勢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將茶葉生產轉向環保、無公害方向發展,並形成以雲霧茶、鴻誠隆茶等為代表的品牌,市場前景良好。另外,野生的三水大旭茶、上帥尖山茶、小三江黃蓮茶、上草尖山茶等更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沙田柚

沙田柚營養價值高,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由於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鮮柚肉由於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傳統中醫也認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氣化痰、潤肺清腸、補血健脾等功效,能治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能幫助消化、除痰止渴、理氣散結。成熟的柚子香氣濃郁,肉質脆嫩,清甜可口,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稱。

連山沙田柚果形成葫蘆狀,底有金錢印,單果重1~2公斤,入口如蜜、肉質脆嫩、清甜化渣、汁多味香、果大美觀,屬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1999年10月,在全國第六屆柚類評比中,榮獲全國沙田柚協會頒發的金杯獎。“樹樹籠煙疑帶火,山山照日似懸金”,這是唐朝詩人張彤詠柚子的名詩。

白果

亦稱“銀杏”,連山有悠久的種植歷史,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大力推廣種植,並形成以太保鎮為主的白果種植基地,1998年得到時任省委書記李長春的高度評價。其中,太保蓮塘村有5棵白果樹齡達80多年,每棵年收果實數百斤,被稱為“白果王”。

淮山

連山淮山既可入藥又可直接食用,具有保健功能。有刮後久不變色,肉色潔白、鬆軟香滑和色、香、味俱佳等特點。2005年,連山淮山獲農業部無公害認證中心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為綠色食品,暢銷全省及港澳地區。

生薑

分有大肉姜(引進品種)和子姜(本地姜)兩種。連山大肉姜以姜塊肥大、皮薄肉厚、色澤金黃、姜味濃郁而著稱。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永豐梅洞等村的農戶種植大肉姜得以致富。由此,大肉姜種植在全縣範圍內迅速得到推廣,種植面積不斷增大。1994年,時任廣東省長的朱森林在“廣東省山區貧困地區扶貧成果暨項目洽談會”上,對連山大肉姜極為讚賞,並題寫了“生薑之鄉”的題詞,連山大肉姜更是名聲遠揚。

2005年,大肉姜被認定為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大肉姜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通過省考核驗收,隨後建成國家級大肉姜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形成高產、高效、優質產業化經營模式。連山大肉姜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聲譽和競爭優勢,它不僅暢銷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區,還出口到港、澳地區及日本、韓國等國家。

有機稻

連山以盛產優質大米而聞名。2001年被列為全省50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成為全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2003年,連山利用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新、水質良好、無工業污染的獨特氣候環境,發展無公害綠色農產品,與華南農業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引進有機水稻種植技術研究和推廣項目,並與珠海農豐公司合作,實行“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經營模式,率先在太保鎮發展種植,取得成功後,立即在全縣各鎮大力推廣種植並逐步向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成為全省重要的有機稻生產基地。

2005年,連山有機稻米取得香港有機認證中心和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註冊了“香意濃”牌有機大米商標,並榮獲第二屆中國華南農業博覽會金獎。2010年,“壯瑤家香”牌有機稻米獲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

連山有機稻米不含農藥殘留、綠色環保、米香質軟、風味極佳,成為供不應求的安全健康食品,遠銷香港、澳門地區及廣州、深圳、珠海等國內大中城市。

旱稻

又稱“陸稻”“地禾”,有紅、白、黑三種,在新墾山地撒播,故產量不高,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綠色環保,被當作送禮佳品。

茶油

連山茶油久負盛名,民國年間年銷售約值白銀2500兩。20世紀70、80年代曾大量種植,主要有連山林場白石工區、大富“五四”茶場等。近年,連片種植並形成規模。因綠色環保,有消腫、拔毒、生肌等功效,成為特色經濟品牌。菸葉在連山又稱“黃煙”,煙質較好的有大旭煙、永豐西山煙、上草沙水煙,因煙膠厚,質地香醇,菸灰白而不斷深受菸民稱讚,常有煙廠來收購作調配煙種之用。

馬蹄

連山所產馬蹄皮薄、肉嫩、爽口,揚名縣內外。

蓮藕

連山蓮藕皮淡黃並帶有紅銹狀,其特點是藕莖大、藕身滾圓,外形美觀,通常為3~4節,單體重1~3公斤,澱粉、葡萄糖含量高,肉質嫩白爽脆,鮮食味道甘甜清香,熟食則粉、松、香、甜、可口,藕香濃郁,風味獨特,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2005年,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認證中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靈芝連山靈芝生長於深山密林中,素有“東方仙草”之美稱。據歷代本草書籍記載,稱其為“補強壯、扶正固本”珍品。靈芝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胺基酸、有機鍺高分子多糖體、三萜類、腺苷等成分,其用途很廣泛,可滋補強身,增強人體免疫力,扶正固體,安神止痛。對神經衰弱、失眠、食欲不振、慢性肝炎、高血壓病、高膽固醇、冠心病、癌症等有神奇療效。

連山土豬

連山土豬肉具有肉鮮嫩滑、香醇甘美、口感甚好、天然美味的特點。

風景名勝

連山境內堪稱“廣東九寨溝”的大旭山瀑布群旅遊區、能“一腳踏三省”的鷹揚關景區、秀麗的“兩廣界河”風光、古樸幽靜的“福林苑”、集親水與健身於一體的“淘金游”、氣象奇觀“茅田雲海”。

榮譽稱號

連山獲得的榮譽: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體育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搶花炮)之鄉、國家衛生縣城、廣東省文明縣城、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教育強縣。

2018年,被評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中國氣候宜居縣。

2015年至2018年連續4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