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寨簡介
其中的雙江鎮芋頭村,距縣城9公里,其古建築群,保存了侗族古村寨的傳統風貌並表現了建設上精湛的技藝。寨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後遭大火,寨內現有建築大部分為清中期、末期的建築,占有11.6萬平方米,計有鼓樓4個、風雨橋3座、門樓1個、古井2口,薩歲台2個、驛道1.6公里,吊腳木樓78幢。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這是其它侗寨都沒有的殊榮。通道侗寨特色
芋頭依山傍水,三面環山,一條小溪蜿蜒,看似隨地形自由伸展,並無事先的總體布局與規劃,但細究,都大有深意。邊的平地上,他們先建起鼓樓、戲台、學堂等公共活動場所,意謂坐在龍嘴上,以鼓樓為龍頭,以小溪為中軸線向兩側沖岔布置民居,就是龍身,風雨橋就是龍尾,一個寨子就是一條龍。風雨橋接地,鼓樓通天,天人合一。
蘆笙鼓樓雕樑畫棟最漂亮,為九層密檐攢尖蘆笙頂木樓,下五層為四角,上四層為八角,翹檐上下都塑有龍鳳花鳥圖案,金光閃亮。
通道侗寨建築
鼓樓是議事、集會、娛樂的地方,也是侗族人的聖地。能歌善舞的芋頭人不忘在鼓樓旁邊建個戲台。寨頭寨尾鑿了兩口古井,寨中設了拜祭大祖母的薩歲堂。一應公共設施,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至今都保存完好。建好了鼓樓,芋頭人沿著小溪建住房,高坡吊腳,就坎填平,儘量向空中伸展,房子不用一磚一石,都用杉木搭建,頂覆青瓦或杉樹皮。一層放雜物,二層住人,三層做倉庫或客房。在二層,他們又特意辟出三分之一的面積裝上欄桿,空敞通風,相當於城裡的陽台。供婦女飛針走線繡花做女紅,也是青年男女談情對歌的“歌堂”。整棟房子用桐油漆得發亮,古色古香。
房子建著建著,人口越來越多,就建到了山上,叫三進堂,芋頭人又叫牙上寨。早晨第一縷陽光從山那邊升起,正好照在牙上,牙上的房子層層疊疊往上走,外來的人看了就說像布達拉宮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