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真相

通貨膨脹真相

《通貨膨脹真相》是一本書,作者是(美)羅斯巴德,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出版時間為2008年10月1日。

基本信息

通貨膨脹真相: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了

作 者: (美)羅斯巴德 著,陳正芬,何正雲 譯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0-1
字 數: 131000
版 次: 1
頁 數: 144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8612829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經濟 >> 經濟理論
定價:¥29.00

編輯推薦

在全球經濟危機和貨幣危機接連不斷的情況下,應該怎樣做才能恢復貨幣體系的穩定?我們是否需要一個國際性的貨幣體系?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際貨幣體系?書中描繪了一幅可以期待的藍圖。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
為什麼金融危機不斷發生?其原因又何在?人類能夠找到一條減少或避免這種金融危機不斷發生的方式嗎?這些金融學上深奧的問題通過羅斯巴德的筆娓娓道來,即使從來不接觸金融學的人,也會對金融學與貨幣理論的知識豁然領悟。
——易憲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羅斯巴德所敘述的事實,就是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我們知道貨幣體系出了問題,卻無法用輕鬆的語言表達我們的擔憂和憤怒,羅斯巴德替我們做了。
——向松祚 經濟學家
羅斯巴德的貨幣理論對未來世界的預言正是實踐檢驗其真理性、科學性的試金石,尤其當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以及全球性的通貨膨脹,無不驗證了羅斯巴德四十多年以前預測到的景象。
——鄭潤祥 中國黃金協會黃金投資分析師資格評審專家委員會秘書長

內容提要

貨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也最錯綜複雜。一旦貨幣的發行量超出實際需求量,通貨膨脹就會產生。當通貨膨脹來臨時,我們該怎么辦?
這本1963年首次出版的書迄今發行到第五版。它清晰地介紹了貨幣發展的歷史,對通貨膨脹做了最通俗的解說。作者深入剖析了央行制度和固定匯率制度與通貨膨脹的關係,揭示了通貨膨脹的實質,以及它讓少數人得益的真相。書中認為,我們的貨幣體系存在根本缺陷,如果不能從基本制度層面來改革國際貨幣體系,未來全人類的通貨膨脹速度將越來越快,甚至無法收拾。本書也帶領我們想像,如果貨幣跟其他財貨一樣,完全自由化,價格由市場決定,將可減少政府侵犯個人及其財產的種種行為。
當前,通貨膨脹似乎正在變成全球性的壓力。怎樣做才能恢復貨幣體系的穩定?我們是否需要一個國際性的貨幣體系?需要什麼樣的國際貨幣體系?從本書中,你會得到深刻的啟發。

前言

極少有經濟主題比“貨幣”更糾纏不清、更令人縷不清頭緒。關於緊縮貨幣政策相對寬鬆貨幣政策、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相對財政部的角色,以及各個不同版本的金本位制等的辯論之聲不絕於耳。政府究竟該把銀根注入經濟體系,還是抽緊銀根?由政府的哪個機構來做?政府該鼓勵貸款,還是加以制約?該回歸金本位嗎?如果是,以什麼比率?無數的問題越滾越多、沒完沒了。
對貨幣問題的各種歧見,或許源自人類的“務實”傾向——只想研究跟自己切身相關的政治經濟問題。但是,如果讓自己完全沉浸在日常瑣事中,不再探究根本的差別,也不再問真正基本的問題,久而久之,基本問題就會被遺忘,而漫無目標地隨波逐流將取代對原則的堅持。其實人們有必要獲得某些觀點,跳出日常事務,以便對問題有一個更完整的理解,對於經濟體制尤為如此。經濟體制中的互動關係是如此錯綜複雜,以至於必須將幾個重要因素孤立出來並加以分析,然後追蹤它們在複雜世界中的運作情形。以上是“魯濱遜經濟學”的重點,也是最受古典經濟理論喜愛的部分,儘管許多評論家認為,分析孤島上的魯濱遜和星期五的經濟行為實在與現實世界脫節,但它其實有極有用的一面:凸顯出人類行為的基本原理。
在所有經濟問題中,關於貨幣可能是最糾纏不清也是最需要採用某種觀點的。此外,貨幣這個經濟領域,覆蓋交織著數百年來最多的政府干預,然而許多致力於研究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卻刻意忽略貨幣,堅持稱貨幣不一樣,一定要由政府供給、受政府約束。他們從不認為國家管制貨幣形同干預自由市場。貨幣的自由市場是他們無從想像的,他們認為政府必須鑄幣、發行紙鈔、界定何謂“法定貨幣”、創建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給、穩定物價等。
由歷史觀之,貨幣是政府最先控制的事物之一,18世紀、19世紀的自由市場“革命”,對於貨幣少有著墨。因此,現在是回歸基本面,關注“貨幣”這個經濟體系命脈的時候了。
讓我們先問自己:貨幣能在自由的原則下被組織或安排嗎?我們能夠擁有和貨物、勞務一樣的貨幣自由市場嗎?這么一個市場會是什麼樣子?各式各樣的政府控制會有什麼效果?如果我們偏好自由市場,希望消除政府對個人和財產的侵犯行為,當務之急就是:探索創造貨幣自由市場有哪些做法與手段。

圖書目錄

專家推薦一 全球通脹重臨時,讓我們傾聽維也納的回聲
專家推薦二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金融學的真諦
專家推薦三 人類有可能擺脫通貨膨脹嗎?
專家推薦四 拴住通貨膨脹這匹野馬
第5版序
前言
第1章 自由社會中的貨幣
交換的價值
以物易物
間接交換
貨幣的好處
貨幣單位
貨幣的形狀
私人鑄幣
“適度”的貨幣供給
“囤積居奇”的問題
穩定價位
並存的各種貨幣
貨幣倉庫
結論
第2章 插手管錢的政府
政府的收入
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強行獨占鑄幣權
降低貨幣成色
格雷欣法則與貨幣制度
摘要:政府與貨幣制度
允許銀行拒絕付款
中央銀行制度:取消對
通貨膨脹的檢驗
中央銀行:導演通貨膨脹
金本位的消失
法定貨幣與黃金問題
法定貨幣與格雷欣法則
政府與貨幣
第3章 西方貨幣制度的崩潰
階段一:古典金本位制,1815~1914
階段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及戰後
階段三:金匯本位制(英國與美國),1926~1931
階段四:波動的法定貨幣,1931~1945
階段五:布雷頓森林體系與新金匯本位制(美國),1945~1968
階段六: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1968~1971
階段七: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結束:波動的法定貨幣,1971年8月~12月
階段八:《史密森協定》,1971年12月~1973年2月
階段九:波動的法定貨幣,1973年3月~?
附錄 一個100%準備金的金元案例
極少有經濟主題比“貨幣”更糾纏不清、更令人縷不清頭緒。關於緊縮貨幣政策相對寬鬆貨幣政策、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相對財政部的角色,以及各個不同版本的金本位制等的辯論之聲不絕於耳。政府究竟該把銀根注入經濟體系,還是抽緊銀根?由政府的哪個機構來做?政府該鼓勵貸款,還是加以制約?該回歸金本位嗎?如果是,以什麼比率?無數的問題越滾越多、沒完沒了。
對貨幣問題的各種歧見,或許源自人類的“務實”傾向——只想研究跟自己切身相關的政治經濟問題。但是,如果讓自己完全沉浸在日常瑣事中,不再探究根本的差別,也不再問真正基本的問題,久而久之,基本問題就會被遺忘,而漫無目標地隨波逐流將取代對原則的堅持。其實人們有必要獲得某些觀點,跳出日常事務,以便對問題有一個更完整的理解,對於經濟體制尤為如此。經濟體制中的互動關係是如此錯綜複雜,以至於必須將幾個重要因素孤立出來並加以分析,然後追蹤它們在複雜世界中的運作情形。以上是“魯濱遜經濟學”的重點,也是最受古典經濟理論喜愛的部分,儘管許多評論家認為,分析孤島上的魯濱遜和星期五的經濟行為實在與現實世界脫節,但它其實有極有用的一面:凸顯出人類行為的基本原理。
在所有經濟問題中,關於貨幣可能是最糾纏不清也是最需要採用某種觀點的。此外,貨幣這個經濟領域,覆蓋交織著數百年來最多的政府干預,然而許多致力於研究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卻刻意忽略貨幣,堅持稱貨幣不一樣,一定要由政府供給、受政府約束。他們從不認為國家管制貨幣形同干預自由市場。貨幣的自由市場是他們無從想像的,他們認為政府必須鑄幣、發行紙鈔、界定何謂“法定貨幣”、創建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給、穩定物價等。
由歷史觀之,貨幣是政府最先控制的事物之一,18世紀、19世紀的自由市場“革命”,對於貨幣少有著墨。因此,現在是回歸基本面,關注“貨幣”這個經濟體系命脈的時候了。
讓我們先問自己:貨幣能在自由的原則下被組織或安排嗎?我們能夠擁有和貨物、勞務一樣的貨幣自由市場嗎?這么一個市場會是什麼樣子?各式各樣的政府控制會有什麼效果?如果我們偏好自由市場,希望消除政府對個人和財產的侵犯行為,當務之急就是:探索創造貨幣自由市場有哪些做法與手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