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文廟街國小

通渭文廟街國小

通渭文廟街國小,和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聯繫在一起。那就是1935年9月29日,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途經通渭重鎮榜羅後到達通渭縣城。在通渭縣城文廟街國小召開了副排級以上的幹部會議,在當天晚上的文藝聯歡晚會上,毛澤東首次激情滿懷地朗誦了他自己寫的著名詩篇《七律·長征》。從此,通渭文廟街國小便因此而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光輝史冊。2001年學校被命名為“地級國防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文廟街國小位於通渭縣城,始建於1905年,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的百年老校。1935年9月29日,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共中央領導隨軍進駐通渭縣城。當晚,毛澤東在文廟街國小接見一縱隊一大隊先鋒連全體指戰員時,首次激情滿懷地公開吟誦了他著名的《七律·長征》詩,鼓舞紅軍踏上了長征的最後一站——會寧。
 

健康

 為了弘揚長征精神,紀念毛澤東《七律·長征》詩發表65周年,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設計,上海電視台與通渭縣人民政府攜手共建的《七律·長征》詩碑於2000年9月29日在文廟街國小正式落成。2001年3月,學校被定西地區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地級國防教育基地”。

《七律·長征》詩發表舊址

廟街國小位於通渭縣東城門附近,1935年9月紅軍北上到達通渭,通渭是陝甘支隊進入甘肅後攻占的第一座縣城。9月29日,紅軍進入縣城,鑒於此時敵情不十分嚴重,黨中央決定在通渭休息三天,以恢復體力,繼續進行跨越西南大道,進軍陝北的政治動向,從政治上、物質上做好進入陝北蘇區的準備。當晚,毛澤東等中央負責人在縣城文廟街國小接見了一縱隊第一大隊先鋒連的指戰員。接見時,毛澤東滿懷豪情地朗誦了他的氣勢磅礴的《長征》詩:
文廟街國小的孩子們文廟街國小的孩子們

紅軍不怕遠征難 ,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浪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稱得上毛澤東長征詩第一次公開的發表,它不是用文字,而是用語言;它沒有發表至哪一家報刊哪一期刊物上,它發表在轉戰成萬里的紅軍戰士的耳際,發表在沒有人當場記錄的這個夜晚。朗誦後,不但在當時就極大地鼓舞了紅軍的士氣,而且在以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產生了具大的激勵作用。
為弘揚長征精神,紀念毛澤東《七律·長征》詩發表65周年,由上海大學美術設計院、上海電視台與通渭人民攜手共建的《七律·長征》詩碑於2000年9月25日在我縣文廟街國小正式落成。
詩碑主體造型為“V”形,其象徵意義為:
1、具有世界性,表示勝利。
2、象徵中國革命由此發生了重大轉折,並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指向陝北。
3、有飛翔的意思,象徵著祖國的騰飛。
4、此碑建在學校,“√”為學校使用最多的一個符號,表示正確,象徵著學校培養出的人才是合格的。
5、閃閃發光的五角星象徵著長征精神永放光芒;三層踏步象徵著詩中的“三軍”。
1935年9月30日晚,在通渭縣城南河灘(現在是通渭縣南園運動場),紅軍組織了盛大的文藝晚會和大會餐。1935年9月30日晚,在通渭縣城南河灘(現在是通渭縣南園運動場),紅軍組織了盛大的文藝晚會和大會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