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危機百年來典型經濟危機回顧與啟示

透視危機百年來典型經濟危機回顧與啟示

過去的金融危機與現在的危機,儘管故事情節各不相同,但發生的歷程與原因卻基本一致。如果把每一次具體的危機看成是一部生動的活教材,其中的經驗及教訓總是值得我們總結和借鑑的。本書主要選取了歷史上影響較大的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引起的世界經濟衰退、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國家債務危機、1987年的美國股市“黑色星期一”、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目前發生的次貸危機為考察對象,對七次不同的危機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有對政府巨觀經濟調控的分析,有對經濟結構問題的分析,有從債務危機角度的分析,有從投資者信心角度的分析,有從匯率制度角度的分析,也有從金融產品創新的角度分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透視危機百年來典型經濟危機回顧與啟示》的基本框架的內容:過去的金融危機與現在的危機,儘管故事情節各不相同,但發生的歷程與原因卻基本一致。如果把每一次具體的危機看成是一部生動的活教材,其中的經驗及教訓總是值得我們總結和借鑑的。
《透視危機百年來典型經濟危機回顧與啟示》主要選取了歷史上影響較大的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引起的世界經濟衰退、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國家債務危機、1987年的美國股市“黑色星期一”、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目前發生的次貸危機為考察對象,對七次不同的危機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有對政府巨觀經濟調控的分析,有對經濟結構問題的分析,有從債務危機角度的分析,有從投資者信心角度的分析,有從匯率制度角度的分析,也有從金融產品創新的角度分析。各個案例組成了金融危機的多面體,通過我們從各個角度的分析,勾畫了百年來金融危機的全景圖,以期從歷史比較的角度去對此次危機的影響以及後續發展趨勢作出判斷和展望。
《透視危機百年來典型經濟危機回顧與啟示》著重分析各次金融危機發生的背景、過程、影響,重點分析原因,展示官方處理危機的過程、方法和效果。在借鑑過去成功經驗基礎上,我們又聯繫當前實際,為我國安全度過現在的金融海嘯,為現實的金融管理和經濟活動及決策提供了獨創的參考意見。

圖書目錄

金融危機:初刺破的泡沫(代前言)
第一篇 大蕭條的背影——1929年經濟危機回顧與啟示
第一章 1929年經濟危機回顧與啟示
第二章 危機產生的根源
第三章 美國等西方國家應對危機的政策
第四章 1929年經濟危機對我國當前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借鑑意義
本篇參考文獻
第二篇 能源問題與巨觀經濟穩定——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啟示與建議
第五章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回顧
第六章 石油危機引起經濟危機的機制分析
第七章 能源供給與我國巨觀經濟穩定
第八章 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分析
第九章 銀行業支持能源發展的對策建議
第三篇 三元悖論與開發中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出路——以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為例
第十章 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發生的背景——拉美經濟發展戰略分析
第十一章 拉美國家債務危機歷程
第十二章 針對拉美國家債務危機展開的救助措施及其效果
第十三章 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的成因分析
第十四章 拉美國家債務危機的啟示
本篇參考文獻
第四篇 “信心比黃金和貨幣都重要”——由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災談金融危機中信心的作用
第十五章 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災回顧
第十六章 信心在金融危機中扮演的角色
第十七章 金融危機處置中信心作用的探討
第十八章 金融危機中怎樣穩定市場信心的討論
本篇參考文獻
第五篇 啟動內需、創造經濟新增長點及完善金融體系是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危機分析及啟示
第十九章 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危機分析
第二十章 日本經濟危機對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借鑑意義
本篇參考文獻
第六篇 過度開放帶來的經濟失衡——亞洲金融危機分析及啟示
第二十一章 亞洲金融危機的背景
第二十二章 亞洲金融危機的過程
第二十三章 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
第二十四章 亞洲金融危機的根源
第二十五章 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本篇參考文獻
第七篇 華爾街神話的終結——記金融創新下的次貸危機
第二十六章 美國次貸危機背景
第二十七章 次貸危機發生的過程及損失
第二十八章 次貸危機發生的原因探析
第二十九章 次貸危機的影響及各國的“救市”對策分析
第三十章 次貸危機之於中國
第三十一章 危機何去何從?
本篇參考文獻
後記
……

章節試讀

第一篇 大蕭條的背影——1929年經濟危機回顧與啟示
第一章 1929年經濟危機回顧與啟示
第二節 危機發生的過程
三、波及其他國家
紐約股市暴跌後,美國經濟陷入危機;美國大量抽回對德國的投資,德國經濟跟著全面崩潰;伴隨著英國證券市場的應聲倒地,英國經濟也陷入危機;法國經濟的獨立性相對高一些,但也擺脫不了對國際市場的依賴,而且此前法國經濟本身也早已出現投資過熱的跡象,到1930年時,法國也陷人危機;日本也同樣未能幸免於難。這樣,一場席捲全球的大蕭條正式爆發。
德國是危機的主要發源地,也是危機的主要受害者。從1929~1932年,德國工業設備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業生產下降了40%。工業危機反過來又導致了金融危機,1931年7月,德國達姆斯達特銀行倒閉,引發銀行擠兌風潮,國家黃金儲備由23.9億馬克減少到13.6億馬克,柏林9大銀行有5家倒閉。1932年失業率高達43.8%,加上半失業者22.6%,1932年德國全失業和半失業人數高達工人總數的2/3。
英國的危機相對緩和一些。原因主要是:一是此前英國經濟長期處於停滯或緩慢發展狀態,剩餘資本主要投放到國外;二是英國在危機後加強了貿易保護,使英國工業的相對市場份額有所擴大。1932年英國工業生產相對於1929年僅下降了32%,遠低於美國。但主要工業部門也受嚴重衝擊,鋼產量下降46%,生鐵產量下降53%。對外貿易也大幅下降,對外貿易的逆差從1930年的3.9億英鎊增加到1931年的4.1億英鎊,與此同時,投資利潤回流卻從4.1億英鎊減至3億英鎊,英國第一次出現國際收支逆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