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又稱濕毒、濕瘡等,中醫認為是稟賦不耐,濕毒客於肌膚而成;因脾失健運或營血不足,熱毒稽留,以致血虛風噪,風噪濕熱鬱結肌膚失養所致。濕疹急性多發多責於心,亞急性慢性多則於脾|肝。本病隨發病時間長短不同,奇病機也有不同,發病起初為風、濕、熱、毒邪於肌膚;病情進展,熱毒蘊結於內,熏蒸於外,或血中毒熱,此時多餘心肝有關;病情遷延,濕熱留戀,濕阻成瘀,治風、濕、熱、瘀並重之勢;本病後起,風熱傷陰化燥,瘀阻經絡,血不營膚或氣陰兩虛或血虛風燥。
其實通俗點說就是濕疹(濕毒)藏於體內露於與其表,濕毒在體內淤積總要找途徑排除,所以我們便感到瘙癢難忍,撓之滲出流液,這時候如果我們還不警惕,濕毒就會反覆發作,病情隨之越來越複雜。所以要治好濕疹(濕毒)必須通過體內祛風、濕、熱、毒,排毒,體外祛濕止癢膏劑外用透毒來治療。
一般治療
濕疹在中醫文獻中擁有“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多種別稱,分發作部位及人群不同又有多種分類。近年來,濕疹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專家認為這與氣候的變化、日常生活中大量化學製品的套用、都市生活飲食結構的改變等有密切聯繫。
化濕膏內含白鮮皮、地膚子等有效成分,可去皮膚中積熱,除皮膚外濕癢,用後可迅速消除瘙癢、疼痛、紅腫等症狀,改善肌膚肌理,剝落角質皮膚,促進真皮生成,幫助皮膚恢復活力。
黃連、苦參——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連苦燥乃入心經,瀉心火,為治療濕疹之要藥。苦參清熱燥濕,味道苦、性寒。本品既能清熱燥濕,又能殺蟲止癢,《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肌煩躁生瘡,赤癩眉脫。”與苦參搭配,治療濕疹效果顯著。
白鮮皮、地膚子——解毒療瘡,祛風止癢
白鮮皮性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止癢之功。地膚子辛、苦,寒。能清除皮膚中之濕熱與風邪而止癢。《本草原始》:去皮膚中積熱,除皮膚外濕癢。
龍骨——安神養魂、生肌斂瘡
龍骨重鎮安神鎮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瘡。治驚癇癲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吐衄便血,崩漏帶下,瀉痢脫肛,潰瘍久不收口。
赤石脂、何首烏——淨水除濕、潤腸通便
《本草匯言》記曰:赤石脂“滲停水,去濕氣,斂瘡口,固滑脫,止瀉痢腸澼,禁崩中淋帶。”
何首烏潤腸通便、有截瘧、祛風、解毒之功效。適用於風疹瘙癢、瘡癰、瘰癧、痔瘡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