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透底琺瑯,又稱透光琺瑯、玲瓏琺瑯。
原理
利用無色或彩色透光瓷釉進行彩飾,透過此釉 ,可隱約看到光亮的紋樣,形成特有的藝術裝飾效果。
製作方法
其製作方法是在金屬坯胎上雕成各種空洞花紋,墊上雲母片或銅片,填入瓷釉灼燒直至完全填滿,將墊片除去,然後磨平拋光,使空洞處顯出光亮的瓷釉。其製品有燈具罩、茶爐罩等。
琺瑯
又稱“佛郎”“法藍”,其實又稱景泰藍,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瑯一詞源於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當時東羅馬帝國和西亞地中海沿岸諸地製造的搪瓷嵌釉工藝品稱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機,簡化為拂菻。出現景泰藍後轉音為發藍,後又為琺瑯。1918~1956年,琺瑯與搪瓷同義合用。1956年中國制訂搪瓷製品標準,琺瑯改定為琺瑯,作為藝術搪瓷的同義詞。
歷史起源
透光琺瑯起源於公元6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在19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時期得到了全面的套用與發展。透光琺瑯是將釉料燒結在金屬絲中間或者一定厚度金屬片的鏤空處。如新藝術運動時期拉里克的蜻蜓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