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黃蒙九序

作品注釋(1)嘿:同“默”,不語。 (2)止:停止,此指退居不仕。 (21)不獲已:不得已,不滿足。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送黃蒙九序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張裕釗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嘿或語(1)。”孟子之稱孔子,則曰:“可以止則止,可以仕則仕(2)。”君子之仕不仕,唯其可焉爾(3),未嘗有所意於其間,曰吾必為此與必為彼也。
然吾觀伊尹師保太甲(4),周公相成王(5),其君臣之遇至矣。伊尹既反太甲於桐,則復政而告歸;周公營洛邑成(6),作誥亦孳孳以明農為言(7)。即至後世所號稱名臣,身居顯列,而累疏求退,見於史牒者(8),往往而是。蓋賢者之於世,雖是心不能一日以忘,至其於富貴寵利,則泊乎一無與於其身(9),而不以毫髮為吾重輕(10)。故其仕也,則能外勢榮,明得喪,一惟其職與其志之所必為。一有不合,則奉身而去,若脫屣耳。
後之君子,其仕也,非盡欲行其志也,大都以其榮與利者也。故得志則泰然其自恣,恤乎若恐失之(11);不得志則展轉怫鬱(12),侘焉若不可以終日(13)。一唯時之榮若悴為遷貿(14),而進退乃無一可者。其志先亂,中無所為自得者以御其外也。其遂沉溺,不亦宜乎?
同年友黃君蒙九(15),以知府官江南,嘗管征榷國通州(16),攝海州(17),皆有能名,眾謂蒙九且顯矣。一旦與決然假歸(18),上官留之不可得,江南之官吏,皆稱以為難,唯裕釗亦以是偉蒙九也。雖然,君子之出處,要惟其志之無累,豈徒以跡之顯晦為隆污哉(19)?今蒙九之去,吾未知其於志果有所不得行,浩然決去,以求得其所自謙只邪(20)?抑尚有所不獲已(21),而於心固未能以自釋者邪?蒙九且行,索裕釗一言為贈,裕釗為書此,還以叩之。

作品注釋

(1)嘿:同“默”,不語。這三句話出自《易經·繫辭》。
(2)止:停止,此指退居不仕。二句見《孟子·公孫丑上》。
(3)爾:“而已”的合音。猶“耳”。
(4)伊尹:商初的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他輔佐商湯夏桀,後又任商王太甲的相。太甲不理國政,被他放逐到桐(地名,湯的葬地),三年後太甲悔過,他又把太甲接回復位,自己卻辭職告歸。師保:教養,教導。
(5)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陝西岐山北),稱周公,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他攝政。
(6)洛邑:即今河南洛陽。周公建設洛邑作為東都。
(7)誥:即洛邑建成後,作《洛誥》,誥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不怠倦。明農:是《洛誥》里的話。明,勉。農:農事。
(8)史牒(dié):史冊。牒,書板。
(9)泊:淡泊。
(10)毫髮:毛髮,形容些許,細微。
(11)恤(xù):憂慮。
(12)展轉:形容臥不安席,憂思縈牽的樣子。怫(fú)郁:悒鬱不安,心情不舒暢。
(13)侘(chà):失意貌。
(14)若:或。悴:憔悴。此處與“榮”相對,指失意。遷貿:變易,改變。
(15)同年:明清時稱鄉試會試同榜登科者。
(16)征榷(què):稅收,管專利專賣。通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蘇南通市
(17)攝:代理。海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蘇連雲港市海州鎮。
(18)假歸:請假回家。這裡是辭官的委婉說法。
(19)隆污:高低。原指地形,此處指品行。
(20)慊(qiè):滿足,愜意。
(21)不獲已:不得已,不滿足。此暗指私利的不滿足。

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張裕釗(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桐城派後期重要作家之一。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舉人,官至內閣中書,在南京、武昌、保定等地主持過書院。曾師事曾國藩,與黎庶昌薛福成吳汝綸並稱“曾門四弟子”。他有較強的愛國思想,希望在不觸動帝制的前提下改良政治,使國家富強起來。著有《張廉卿先生文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