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法律問題

基本信息

作者:霍政欣
出版機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頁數: 354頁
出版日期:2013年版
字數:395千字

內容簡介

作為首部系統、深入地研究追索中國流失海外文物所涉問題的法學專著,本書以國際法與比較法為主要視角,結合大量史料、文獻及實際案例,勾勒出文物返還領域各國國內法與國際法的演化脈絡,釐清其晚近發展規律,並預測其未來演進趨勢。該書的重要與創新之處還在於細緻地分析了主要文物流入國的現行法律與當代調整文物返還的主要國際公約,對追索文物面臨的法律障礙進行了全面地梳理與研究,對中國的相關立法及司法實踐做出鞭辟入裡的檢省與反思,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一套旨在破解中國文物追索困局的戰略與法律建議。

目錄

總序
代前言
第一章: 文物法的歷史發展
第二章: 主要文物貿易國的國內法問題
第三章: 文物返還的國際法問題
第四章:跨國文物追索訴訟的國際私法問題
第五章:追索流失文物的基本方式及其比較研究
第六章:文物法的晚近發展
第七章:文物法的趨勢展望
第八章:中國的文物追索:歷史回顧、現狀評估與策略構想

編輯推薦

文物是一個民族數百年甚至是數千年、數萬年得以沉澱形成的藝術瑰寶,它是一個民族成長發展的歷史印記。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悠文明史,近千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下,埋藏著無數承載著華夏興衰記憶的歷史文物。但是近代以來,我們經歷了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浩劫,經歷了盜墓成風的軍閥混戰時代,最終本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眾多珍貴文化遺產,幾經輾轉,搖身一變,卻成了劫掠者博物館裡得以洋洋自得的鎮館之寶。
2009年初,佳士得拍賣流失海外多年的兩尊圓明園獸首銅像事件,引發了國人的強烈反感,並將我國追索流失海外文物情感決心推向高潮。長期以來,我們屢耗巨資從海外購回屬於自己的文物,從最初的十多萬美元到後來的數千萬美元,到底是誰在投機取巧、綁架了我們的民族感情?這是一個令我們深思的問題。
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不僅牽涉工商、稅務、公安、海關、司法等多個部門,而且更重要的是還關係到外交、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問題。本書通過闡述國內、國際文化財產法的歷史演進,系統分析了文物流出國以及文物流入國的關於文物交易的法律問題,進一步指出我國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所面臨的諸多法律和實踐障礙。而後以“1970年公約”和“1995年公約”等國際條約為研究主線,同時兼顧其他相關國際慣例和文物交易實踐,結合國際、國內成功追索流失文物的案例所形成的經驗,前瞻性地探討了流失文物的回歸途徑,試構建了我國追索流失文物的良好模式。全書內容豐富,視野開闊,縱橫有致,分析透徹,是一本流失海外文物追索的重要專著,具有很強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