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積善之餘慶,備箕帚於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將負累於先靈。
乃夙夜而匪懈,實寅懼於玄冥。雖自強而不息,亮愚朦之所滯。
思竭節於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實庸薄之多幸,荷隆寵之嘉惠。
賴天高而地厚,屬王道之昇平。均二儀之覆載,與日月而齊明。
乃春生而夏長,等品物而同榮。願立志於恭儉,私自競於誡盈。
孰有念於知足,苟無希於濫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邇於聲色。
感懷舊之餘恩,求故劍於宸極。叨不世之殊盼,謬非才而奉職。
何寵祿之逾分,撫胸襟而未識。雖沐浴於恩光,內慚惶而累息。
顧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難。實不遑於啟處,將何情而自安!
若臨深而履薄,心戰慄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慮處滿而防溢。
知恣夸之非道,乃攝生於沖謐。嗟寵辱之易驚,尚無為而抱一。
履謙光而守志,且願安乎容膝。珠簾玉箔之奇,金屋瑤台之美,
雖時俗之崇麗,蓋吾人之所鄙。愧絺綌之不工,豈絲竹之喧耳。
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惡之由己。盪囂煩之俗慮,乃伏膺於經史。
綜箴誡以訓心,觀女圖而作軌。遵古賢之令范,冀福祿之能綏。
時循躬而三省,覺今是而昨非。嗤黃老之損思,信為善之可歸。
慕周姒之遺風,美虞妃之聖則。仰先哲之高才,貴至人之休德。
質菲薄而難蹤,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實禮義之所遵。
雖生知之不敏,庶積行以成仁。懼達人之蓋寡,謂何求而自陳。
誠素志之難寫,同絕筆於獲麟。
作者簡介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是其父李昶的遺腹子,十六國時期西涼國的建立者。自稱是西漢將領李廣之後,李氏先祖自漢代移居狄道,世為西州大姓,唐朝李氏亦稱李暠為其先祖。
相關詞條
-
述行賦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時梁翼新誅,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貴於其處。又起顯陽苑於城西,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眾。白馬令李雲以直言死,鴻臚陳君以救雲抵罪。璜...
概述 作家簡介 -
賦體
賦體,辭賦學名詞。賦體是指辭賦的體制或體裁,對於辭賦的創作有其相應的創作規範。辭賦體裁不同,風格也會有相應的變化。根據辭賦的創作方法和表現手法不同,辭賦...
基本信息 賦體歷史 各朝賦體 相關評論 -
詮賦
[61]信:的確。 [71]鴻裁:指大賦。 [91]子淵...
基本信息 作者或出處 原文 譯文或注釋 -
《文心雕龍·詮賦》
《詮(quán全)賦》是《文心雕龍》的第八篇。在漢魏六朝時期,“賦”是文學創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劉勰把《詮賦》列為文體論的第四篇來論述。“詮”是解釋...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 今人評論 -
《北征賦》
《北征賦》是東漢辭賦。屬於東漢抒情賦中的紀行賦。班彪(3-54)的《北征賦》作於兩漢交替的動亂之際。《北征賦》在體制上對劉歆的《遂初賦》多有摹擬,就途中...
原文 譯文 創作背景 紀行賦 章法結構 -
大鵬賦
《大鵬賦》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賦作。此賦作者以大鵬自況,把大鵬置於浩渺的天宇背景中,寫其巨大威猛,無所拘束,自由自在的脫俗神采,並以黃鵠等俗鳥形象與之作對比...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洞簫賦》
《洞簫賦》是第一篇專門描寫樂器與音樂的賦,王褒之首創,蓋與西漢中期樂府音樂之盛有關,同時,也與宣帝太子(即元帝)喜歡洞簫有關(《文選·三都賦》劉楠林註:...
原文 作者簡介 樂器簡介 評價 相關條目 -
古賦
古賦是賦體的一類。指先秦兩漢時的賦。
古賦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述
述,拼音:shù 基本字義 (1)講話,陳述,敘說,敘~。~評。描~。論~。綜~。~職。~而不作。 (2)修纂:著~。 (3)循,順行:“報我不~”。
基本信息 字形結構 漢字釋義 常用詞組 古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