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泰勒

扎卡里·泰勒(1784.11.24—1850.7.9)是美國第12任總統,出生於維吉尼亞。泰勒的父親理察·泰勒和母親薩拉(“薩利”)·達布尼·斯特羅瑟·泰勒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泰勒是父母的第三個孩子、父親是個種植園主,對開發西部地區非常嚮往,終於把家遷至肯塔基的路易斯維爾.開始了拓荒生活。泰勒基本上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從小就希望成為一名軍人。1803年,不足20歲的泰勒參加了肯塔基民團。1808年5月,泰勒25歲時,被任命為第七步兵團少尉軍官,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40年中他連連晉升。1846.年升為少將。

扎卡里·泰勒和瑪格麗特·麥考爾·史密斯的第六個孩子,唯一的兒子

生於

1826年1月27日

出生地

肯塔基州路易絲維爾

卒於

1879年4月12日

死亡年齡

53歲零3個月
死因:瘧疾

教育:歐洲多所學校,哈佛大學耶魯大學
職業:士兵莊園主政治家作家

配偶

:路易絲·瑪麗·布林格爾
子女人數:5人
作為“精悍的老粗”將軍泰勒的獨子,迪克在軍營里度過了童年,從軍人們那裡學來了一套堪稱粗魯的語言,並且用了一輩子。
母親深信軍營不適於培養紳士,最終說服了父親把小迪克送往蘇格蘭的愛丁堡學習拉丁語和文學。兩年後他又被送往法國學習了一年。回到美國後他又接受了短期的家教以彌補一些不足。1843年他進入哈佛大學,後又轉到耶魯大學,23歲畢業。
迪克畢業時,美國同墨西哥就德克薩斯州邊界問題的爭端已經一觸即發。迪克加入了父親指揮的部隊,駐紮在德克薩斯南部,成為父親的秘書和副官。但他不久就高燒不退,被迫離開部隊去休養。迪克回到家產所在地巴通路奇管理甘蔗莊園,一直到他的父親當選總統。他又去白宮做了父親的秘書,直到父親就任16個月後去世。
婚後,迪克入選路易斯安那州參議院,任期四年。在州國民大會決定是否與美國分離時,迪克起初堅決反對,後來還是遵循了多數人的意見。後來回想起那些代表們的狂熱和輕率的思維方式,迪克說道:“從分裂那時起,這些比我經驗豐富的睿智人士採取這一行動時的狂喜和輕率就令我驚詫。”
內戰開始後,迪克·泰勒成為邦聯軍隊中的泰勒上校,指揮一個團。當布爾朗戰役打響的時候,泰勒和他的軍隊還在行軍途中。他們雖然錯過了戰鬥,但疾病與他們四處為敵,奪去了大批士兵的生命。泰勒一心照顧得了麻疹的士兵,與死亡做鬥爭。但他自己也開始發燒,指揮官命他休假回去治療。病癒可以執行軍務後,儘管他提出反對意見認為自己是無功受祿,還是被提升為陸軍準將。迪克要求姐夫、邦聯國家總統傑斐遜·戴維斯取消對自己的提升,但戴維斯沒有接受。
戰爭中,泰勒曾代表邦聯政府參與了兩次重要活動,但一次都沒有成功。傑斐遜·戴維斯對泰勒無比信任,派他給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送信,希望消除兩方之間的敵對。泰勒還曾在羅伯特·E·李將軍的陪同下,試圖爭取歐洲的支持。到了1864年,泰勒將軍認識到南方無法獲勝,但他的榮譽感使他堅持作戰,直至失敗成定局。他認為反對分裂的將軍應該最後一個投降。在李將軍投降後仍頑固抵抗的傑斐遜·戴維斯也認識到,一旦泰勒向北方軍低下了頭,就意味著這場戰爭結束了。
戰爭結束後,泰勒回到了他的莊園,在以後的四年里杳無音信。在他失蹤期間,他的地產被沒收拍賣了。出於自尊,他拒絕申請恢復原籍和歸還財產。他把戰後的艱難時期當作對他早就預見到的失敗的懲罰。
迪克為了路易斯安那州免受北方政府的控制而備受征戰之苦,受到梅森一狄克遜一線雙方領導人的敬重。就連在戰前曾經和他父親一起服役的格蘭特總統也在國會山向戰友和前總統的兒子致敬。當然,經歷了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總有人不能原諒也無法以超越戰爭的目光來正確評價某個人的功績。因此,北方的報紙在報導迪克·泰勒的行蹤時,時刻不忘提醒讀者他在叛亂時的所作所為。
迪克把餘生用來在歐洲做生意和撰寫內戰回憶錄,名為《毀滅與重建》,他堅持與瘧疾做鬥爭,終於在1879年去世之前完成了這本書。他去世時身無分文,但深受他的同胞和敵人的尊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