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近代早期 法國 土地 農村 農民
內容摘要
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是近代西歐社會的一次重要轉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固然是此次社會轉型的重點,但傳統的農村社會在這一時期也經歷了種種變化。近代法國依然是一個以農村人口占多數的農業國家。因此,了解這一時期法國農村社會的轉變對我們了解近代法國社會的變遷都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以小農經濟為主的法國與我國傳統農業存在很多相似之處。而我國目前也處於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了解近代法國農村社會的轉型也可為我國農業社會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鑑。而在農村,土地是一切問題的關鍵,尤其是在農耕文明時期。它不僅是一切農村社會的政治經濟基礎,也是整個社會的基石。因此,本文聚焦於近代早期法國土地制度變遷,探討從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早期法國土地制度的變化,試圖通過土地制度的演進來透視近代法國農村社會乃至近代法國社會的變遷。 近代法國土地制度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從中世紀莊園制度下的古老土地制度演變而來。因此,本文首先介紹了中世紀法國鄉村的莊園制度及其基本特徵,概述了莊園制下的土地制度、地權觀念及土地耕作制度等,以及在當時土地制度基礎上所建立主要社會結構,即領主與農奴之間的社會關係,大致描繪了中世紀時期鄉村社會的基本狀況。 到近代早期,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古老的莊園也悄悄發生變化,逐漸走向瓦解。莊園制度下的那種傳統土地制度必然也將隨之改變。本文第二章從農奴制的瓦解、莊園的經營與管理、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負擔的變化等幾個方面分別描繪了這一時期法國農村社會的變遷,探討近代早期農村土地制度演變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經濟基礎。 從第三章到第五章,本文分別探討了近代早期的圈地運動、土地占有結構以及土地經營方式。其中,第三章按時間順序梳理了中世紀零散的圈地活動,近代早期以侵占公地、削弱公共權利為特徵的圈地運動,以及近代圈地運動對土地制度的影響。第四章則分別介紹了大革命前,教會、貴族階層、農民階級以及新興資產階級各階層的政治經濟地位和社會狀況,以及各階層的土地占有情況。其中特權等級—教士和貴族雖出現衰弱跡象,但依然占有全國大部分土地。資產階級迅速崛起,不斷侵占土地。農民階層所占有的土地不斷減少,不少農民淪為純粹的佃農。第五章論述近代早期不同的土地經營方式。首先,本文論述兩種間接經營模式——分成租佃制和定額租佃制;而後概述了這一時期傳統小農的直接經營方式。最後,本文比較了近代早期法國土地占有的面積結構及土地經營的規模,考察了這一時期法國小規模經營盛行的狀況。 最後,本文著眼於大革命時期的土地問題,分別介紹了大革命時期有關的土地政策與法令對封建權利的廢除,國有財產分配和鄉村共同體公地分割所帶來的地權再分配問題,以及大革命時期土地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即小土地所有制的鞏固和小農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