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恩橋[紹興]

迎恩橋[紹興]
迎恩橋[紹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迎恩橋位於紹興市區西郭運河進城口子處,它是古代紹興水路進城的西門戶。古代皇帝駕臨紹興,百官迎候在此,故取名迎恩橋。孫中山來紹興時,紹興各界也在此歡迎。

(圖)迎恩橋迎恩橋

迎恩橋位於紹興市區西郭運河進城口子處。

紹興迎恩橋

(圖)迎恩橋紹興迎恩橋

迎恩橋位於紹興市區西郭運河進城口子處,它是古代紹興水路進城的西門戶。古代皇帝駕臨紹興,百官迎候在此,故取名迎恩橋。孫中山來紹興時,紹興各界也在此歡迎。此處是一重要船埠和市場,此橋也稱菜市橋。該橋為七折邊石拱橋,石級橋面,兩邊石級分別為13與14級。橋跨徑近10米,是紹興市跨度最大的七折邊石拱橋。現橋為明天啟六年(1626)重修,始建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橋長19米,橋面寬2.7米,橋拱高3.77米,橋南石階11級,橋北石階18級。雍正十一年(1734)的橋碑記上刻有“見龍在恩”四字,碑已不存。此橋為市文物保護點。此橋收錄於《中國科學技術史》(橋樑卷)。

歷史上,紹興府管轄範圍非常廣,東至寧波府慈谿縣界、台州府天台縣界,南至金華府義務縣界,西至杭州府富陽縣、錢塘縣界,北至大海。紹興府所在地——山陰會稽城,共建有九座城門,如:都泗門、南門、偏門、迎恩門等等,現在能保存下來的只有都泗門與迎恩門了,雖然都是從遺址上重新修建。

迎恩門,又名西郭門,是根據隋朝越國公楊素設計的城門重建,分為水門與旱門兩部分,是歷史上紹興府通往外埠的重要路徑。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為報吳王夫差的一箭之仇,在西郭門附近建箭樓,臥薪嘗膽。迎恩門前有一座著名的古橋——迎恩橋,南北向跨越古運河,是紹興跨度最大的七折邊石拱橋,重修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古代皇帝駕臨紹興府,百官需在此迎候,故迎恩門(橋)由此得名。

(圖)迎恩橋 迎恩橋側景
(圖)迎恩橋 迎恩橋橋欄
(圖)迎恩橋 迎恩橋正面
(圖)迎恩橋 迎恩橋遠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