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仙橋[山東蒙陰縣舊寨鄉北樓迎仙橋]

迎仙橋[山東蒙陰縣舊寨鄉北樓迎仙橋]
迎仙橋[山東蒙陰縣舊寨鄉北樓迎仙橋]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蒙陰縣舊寨鄉北樓迎仙橋位於北樓村西南,這座三孔石拱橋長有30米,橫跨在一條南北走向的河灘上。橋面都是用青石板和條石鋪成,兩邊各立有五根欄柱,間隔欄板四塊,上面飾有石刻,淺浮雕刻,為“八仙”傳說意境。 2006年12月,北樓迎仙橋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布局

北樓迎仙橋 北樓迎仙橋

據史料記載,迎仙橋始建於明朝,清同治年間被損壞,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捐資重修。為全石結構,呈跨度敞肩式三孔拱形,全長30米,寬5.27米,高4米。橋面用青石板及條石鋪成。橋面兩邊各立欄柱五根,間隔欄板四塊。 橋面欄板上及欄柱上均飾有畫像,採用浮雕的形式,內容為暗八仙、花、樹、祥鳥、瑞獸等吉祥圖案。欄柱上方有石雕像,左右對稱,為猴(毀壞後重修)、獅、蓮蓬。橋上雕刻的民間傳說中“八仙”手中的法寶,寓意吉祥,故名迎仙橋 。橋西有碑刻三通,中間一通為光緒三十三年重修迎仙橋碑記,左右兩通為捐資碑(分別為“流芳百世碑”和“永垂不朽碑”)。橋北河兩岸各有一石牛,東雄西雌,石牛身長1.72米,通高0.60米,頭部略殘,盤臥,身軀肥壯,頸部粗短,眼外鼓;橋南河兩岸各有一石獅,整體高0.83米,底寬0.45米,蹲坐在石座之上,頭略側歪,胸前佩帶鈴鐺。石牛、石獅雕工精美,形象生動。

文物保護

2001年,迎仙橋被蒙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9月27日,被臨沂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12月7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價值

迎仙橋歷經600餘年風雨滄桑,得到了全村村民的悉心看護,是全省僅存的四處古代橋樑建築之一。該橋建築結構緊湊,布局合理,造型雅致,雕刻技藝高超,富有動感,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是一處集建築藝術和雕刻藝術於一體的歷史人文景觀。

由於今年挖沙活動破壞環境,迎仙橋下的河流不再湍急,已經乾涸;在老橋南,已經另修新橋,但迎仙橋仍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