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神龍

農神龍

農神龍又名薩特恩納利亞龍,是種非常早期的蜥臀目恐龍,生存於晚三疊紀卡尼階,約2億274萬年前到2億2070萬年前,使它們成為目前所發現最古老的真正恐龍之一。農神龍可能屬於蜥腳形亞目。不像較晚、更巨大的蜥腳形亞目物種,農神龍相當纖細,身長可能為1.5米。農神龍的已發現化石數量非常少,並有許多原蜥腳類特徵,然而缺少與其他恐龍共有的特徵。

基本信息

分類

農神龍非常原始,同時具有獸腳亞目與蜥腳形亞目的特徵,因此很難去歸類。在1999年,古生物學家麥克斯·朗格(MaxCardosoLanger)等人命名農神龍時,將它們分類於蜥腳形亞目]。在2003年,朗格發現農神龍的頭骨與手部較類似獸腳亞目,可能並非蜥腳形亞目的物種。

在2007年,約瑟·波拿巴(JoseBonaparte)與其同事發現農神龍非常類似瓜巴龍,一種原始蜥臀目恐龍。波拿巴將它們歸類於瓜巴龍科。波拿巴發現這些恐龍可能是原始的蜥腳形亞目,或者類似獸腳亞目與蜥腳形亞目的共同祖先。波拿巴認為,瓜巴龍科代表者獸腳亞目與蜥腳形亞目的祖先較類似獸腳亞目,而非類似原蜥腳下目。

農神龍 農神龍

發現

農神龍的正模標本是在1999年冬季時,於巴西里約格蘭德州發現,另外的化石是在狂歡節期間發現的,而狂歡節起源於古羅馬冬至的節日農神節,因此以古羅馬的農神薩圖爾努斯為名;而種名tupiniquim在葡萄牙文里意為“本地的”。

農神龍已發現部份骨骸,以及來自於兩個其他標本的相關化石,包括頜部與牙齒。在馬達加斯加中三疊紀地層發現了其他可疑的化石,但這些化石可能來自於某些草食性主龍類,而非恐龍。

農神龍屬目前僅有一種,本地農神龍(S.tupiniquim)。

含義

羅馬人心目中的農神聰明、節制,這與希臘神話中狡猾、反叛、吃後代的克洛諾斯完全不同。因此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這一形象在羅馬神話中需要做些改造。羅馬人承認自己的農神閹了自己的父親、吃了自己的後代,但是結局完美:在被朱比特(Jupiter羅馬主神,對應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廢黜以後,帶著懺悔的心在各處遊蕩,最後在義大利被天鬥神傑納斯(Janus)所收留。為了彌補過去的罪惡,農神住在卡匹托爾山(CapitolineHill,羅馬城建於其上的七山丘之一)上,著手於馴服野蠻的本地人。他制定了一項道德規範,教拉丁人從事農業——儘管農業對他們沒有太多實際用處,因為羅馬大地無須馴服就能提供豐富的物產。此時春光永在,天下太平,人們無須辛勞,身體健康。義大利人迷戀這一太平盛世,稱之為“黃金時代”。羅馬人編造了這樣的神話,在山麓為農神建了一個廟宇,並以其名(Saturn)稱呼星期六(Saturday,字面意思是“薩杜恩之日”)。十二月中旬,羅馬人還以一周慶祝農神節(Saturnalia)。在節日時,有犧牲祭祀,也有嬉戲玩樂,這种放縱也許表現了“黃金時代”普天的自由和平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