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殘

農殘

農殘(Pesticide residues),是農藥使用後一定時期內沒有被分解而殘留於生物體、收穫物、土壤、水體、大氣中的微量農藥原體、有毒代謝物、降解物和雜質的總稱。在農業生產中施用農藥後一部分農藥直接或間接殘存於穀物、蔬菜、果品、畜產品、水產品中以及土壤和水體中的現象。最終產物都應該為熱力學穩定的單質或礦化物。

基本信息

農殘危害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耳聞學生或是單位職工集體食物中毒的報導。調查結果表明,部分集體食物中毒正是因為食用農藥殘留量高的蔬菜而引起的。在南方發生食物中毒的一般是通菜生菜等青菜;在北方發生食物中毒的一般是韭菜和豆角。

據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沈磊副教授介紹,果蔬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果蔬的質量問題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如不慎食用了帶有殘留農藥的果蔬,中毒潛伏期多在30分鐘以內,短者10分鐘,長者可達2小時。出現的主要症狀有:頭暈、頭疼、噁心、嘔吐、倦乏、食慾減退、視力模糊、四肢發麻無力等;中毒較嚴重者,可能伴有腹痛、腹瀉、出汗、肌肉顫動、精神恍惚、言語障礙、瞳孔縮小等症狀;更嚴重者將出現昏迷痙攣、大小便失禁、瞳孔縮小如針尖、體溫升高、呼吸麻痹等症狀。

對人體危害

另外,殘留農藥還可在人體內蓄積,超過一定量後會導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等。此外,經國家衛生蔬菜中心等部門研究,果蔬中殘留農藥在人體內長期蓄積、滯留還會引發慢性中毒,誘發許多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農藥在人體內的蓄積,還會通過懷胎和哺乳傳給下一代,殃及子孫後代的健康農藥進入糧食、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中,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的健康。

一般有機氯農藥在人體內代謝速度很慢,累積時間長。有機氯在人體內殘留主要集中在脂肪中。如 DDT在人的血液、大腦、肝和脂肪組織中含量比例為1:4:30:300;狄氏劑為1:5:30:150。由於農藥殘留對人和生物危害很大,各國對農藥的施用都進行嚴格的管理,並對食品中農藥殘留容許量作了規定。如日本對農藥實行登記制度,一旦確認某種農藥對人畜有害,政府便限制或禁止銷售和使用。

影響農業生產

由於不合理使用農藥,特別是除草劑,導致藥害事故頻繁,經常引起大面積減產甚至絕產,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土壤中殘留的長殘效除草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影響貿易

世界各國,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對農藥殘留問題高度重視,對各種農副產品中農藥殘留都規定了越來越嚴格的限量標準。許多國家以農藥殘留限量為技術壁壘,限制農副產品進口,保護農業生產。2000年,歐共體將氰戊菊酯在茶葉中的殘留限量從10毫克/千克降低到0.1毫克/千克,使中國茶葉出口面臨嚴峻的挑戰。

農殘控制

1.注意栽培措施

2.採取生物防治方法

3.選用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

農殘剝離器農殘剝離器

4.農殘剝離器去除農藥殘留.使用農藥剝離器去除農藥殘留是10年以來大家廣泛套用的方法,

其中好爾東方生產的農殘剝離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原理:在超聲空化產生的局部高溫高壓環境下,水被分解產生·H和·OH羥基自由基(·OH的氧化能力僅次於F元素),另外溶解在溶解溶液中的O₂也可以發生自由基裂解反應產生·O自由基。

空化泡崩潰產生衝擊波和微射流,使·OH和H2O2進入整個溶液中,由於·OH含有未配對電子,所以性質活潑,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會進一步引發農殘有機分子斷鏈、自由基的轉移和氧化還原反應。最終產物都應該為熱力學穩定的單質或礦化物。

檢測工具

原理套用

農藥殘留速測儀 PC-610/PC-810:採用酶抑制法,依據國家標準GB/T 5009.199-2003《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的快速檢測》和行業標NY/448-2001《蔬菜上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毒快速檢測方法》。能快速檢出被測樣品中的農藥殘留量,廣泛套用於蔬菜、水果、糧食、茶葉、水及土壤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適用於各級農業檢測中心、生產基地、農貿市場、超級市場、學校、衛生部門、環保部門、賓館、酒家等領域。

食品安全速測儀PC-S600:採用國家最新頒布的標準方法:

1、農藥殘留酶抑制法,依據國家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農藥殘毒快速檢測方法>,能快速檢出蔬菜、水果、糧食、茶葉、水及土壤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農藥殘毒快速檢測方法

2、重金屬依據二硫腙法檢測各種食品、茶葉、土壤等含有的鎘、鉛、鉻、砷、鐵、鋅、汞等重金屬的量。

3、亞硝酸鹽依據國家標準《食品中亞硝酸鹽的測定》(GB/T5009.33-2003)來檢測熏製品、臘製品等食品中含有的亞硝酸鹽。

4、二氧化硫依據國家標準《食品中的測定》(GB/T5009.34-2003)和《環境空氣二氧化硫的測定》(GB/T15262)來檢測蓮子、銀耳等食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含量。5、甲醛、吊白塊依據國家標準《食品中甲醛的測定》(NY5172-2002),可快速檢測出水產品中含有的甲醛以及米麵等製品中含有的吊白塊;根據我國國情及市場需求研製開發的,能夠快速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亞硝酸鹽、重金屬、甲醛、二氧化硫和吊白塊等六大項目的食品安全綜合分析儀器,廣泛適用於農業系統、工商系統、質量監督系統、食品藥品監管系統、衛生監督系統、進出口檢驗檢疫中心、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部門、水產品市場監督部門、水產養殖、商業系統、經貿委等,亦套用於食品生產企業、大中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科研單位、農業種植基地、農貿市場、超市、食堂、餐廳、賓館等。

農殘預防

第一招:選擇適當的農藥品種。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為防治農藥含量超標,在生產中必須選用對人畜安全的低毒農藥和生物劑型農藥,禁止劇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農藥品種“五花八門”,各種藥劑的理化性質、生物活性、防治對象等各不相同,某種農藥只對某些甚至某種對象有效,當一種防治對象有多種農藥可供選擇時,應當選擇對防治對象效果最佳、對人畜和環境生物毒性低、對生態環境安全、對作物安全和經濟效益最好的品種。病蟲害檢測設備

第二招:掌握用藥關鍵時期。在不同的時間使用相同的農藥對防治對象的防治效果、對作物及其周圍環境的影響都會有非常顯著的差異。選擇一個最適當的時間對於提高防治效果、減少不利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為害特點應在關鍵時期施藥。預防兼治療的藥劑宜在發病初期套用,純治療也是在病害較輕時套用效果好。防治病害最好在發病初期或前期施用。防治害蟲應在蟲體較小時防治,此時幼蟲集中,體小,抗藥力弱,施藥防治最為適宜。過早起不到應有的防治效果,過晚農藥來不及被作物吸收,導致殘留超標。

第三招:掌握適當的用量。農藥要有一定的用量才會有滿意的防治效果,但並不是用量越大越好。首先,達到一定用量後,再增加用量,不會再明顯提高防治效果;其次,留有少量的害蟲對天敵種群的繁衍有利,將害蟲“趕盡殺絕”並不可取;再次,絕大多數殺蟲劑對害蟲天敵有一定殺傷力,用量越大,使用濃度越高,殺傷力越大;最後,農藥用量增加必然增加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掌握使用劑量十分重要,不同農藥有不同的使用劑量,同一種農藥在不同防治時期用藥量也不一樣,而且各種農藥對防治對象的用量都是經過技術部門試驗後確定的,對選定的農藥不可任意提高用藥量,或增加使用次數,如果隨意增加藥量,不僅造成農藥的浪費,還產生藥害,導致作物特別是蔬菜農藥殘留。而害怕農藥殘留,採用減少藥量的方法,又達不到應有的防治效果。為此在生產中首先應根據防治對象,選擇最合適的農藥品種,掌握防治的最佳用藥時機;其次嚴格掌握農藥使用標準,既保證防治效果,又降低了殘留。

第四招:採用恰當的用藥方法。噴霧法、噴粉法、撒施法、煙霧法、熏蒸法、毒土法、土壤處理法、種子處理法、注射法、包紮法、毒餌法等農藥使用方法,應該根據病蟲草害的危害方式、發生部位和農藥的特性來“靈活”選擇,不可“千篇一律”。如在作物地上部表面危害的,一般可採用噴霧、噴粉的方法;對土壤傳播的病蟲害,可採用土壤處理的方法;對通過種苗傳播病蟲害,可採用種苗處理的方法;一些內吸性好的藥劑在用於防治果樹等木本植物的病蟲害時,可採用注射或包紮的方法;顆粒劑只能採用撒施的方法等。

第五招:掌握安全間隔期。安全間隔期即最後一次使用農藥距離收穫時的時間,不同農藥由於其穩定性和使用量等的不同,都有不同間隔要求,間隔時期短,農藥降解時間不夠會造成殘留超標。如防治麥蚜蟲用50%的抗蚜威,每季最多使用2次,間隔期為15天左右。

第六招:採用交替輪換用藥。多次從復施用一種農藥,不僅藥效差,而且易導致病蟲害對藥物產生抗性。當病蟲草害發生嚴重,需多次使用時,應輪換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這樣不僅避免和延緩抗性的產生,而且有效地防止農藥殘留超標。

第七招:採用科學的栽培措施。科學的栽培措施是減少農藥用量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減少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量的最有效措施。一要選用抗病蟲品種;二要合理輪作,減少土壤病蟲積累;三要培育壯苗,合理密植,清潔田園,合理灌溉施肥;四要採用種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殺滅病菌;五要採用燈誘、味誘等物理方法,誘殺害蟲,如黃板誘殺蚜蟲、粉虱、斑潛蠅等,燈光誘殺斜紋夜蛾等鱗翅目及金龜子等害蟲,小菜蛾、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專用性誘劑誘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