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物工程技術

農業生物工程技術

本書為《面向21世紀農業工程技術叢書》之一。

基本信息

出版時間:2000-10-1

內容簡介

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研究內容多,涵蓋面廣,本書未能一一涉及。全書分14部分,針對農作物的分子標記、基因作圖、葉綠體基因工程、棉花組織培養與基因工程、農作物抗病基因工程、抗蟲基因工程、抗鹽基因工程、果實代謝調控基因工程進行了闡述,此外還對飼料生物技術、發酵工程和重組微生物的研究進展也進行了總結。可供廣大農業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學習使用。

作者簡介

范雲六,女,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科學博士,博士生導師。1930年5月16日生於湖南長沙市;1956~1960年就讀於前蘇聯列寧格勒大學並獲得生物科學博士學位;1961~1980年在中科院微生物所工作;1980~1982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西北大學醫學院從事分子生物學研究;1984年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建立我國農業第一個分子生物學研究機構-生物技術研究中心;1986~1993任生物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93~至今,在生物技術研究所工作,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目錄

第一部分 21世紀的農業生物工程技術

一、農業生物工程技術的發展現狀

二、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人口問題

(二)營養問題

(三)農藥污染問題

(四)農業生產所面臨的壓力

三、21世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

(一)基因組學將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二)單基因生物性抗逆將向持久性抗逆轉化

(三)生物性抗逆將向非生物性抗逆轉化

(四)目標性狀的研究重點將從“抗性”向“品質”轉移

(五)由質量性狀向數量性狀轉移

(六)利用轉基因植物生產稀有蛋白

(七)轉基因技術的改進與提高

四、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問題

(一)轉基因植物的環境安全性

(二)轉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

五、我國農業校基因工程發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積極開展功能性基因組和生物信息學的研究

(二)建立規模化、成熟、高效的植物遺傳轉化再生體系

(三)重視與常規育種的有機結合

(四)加強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評估

第二部分子標記技術與作物遺傳改良

一、分子標記技術

(一)分子標記連鎖圖的構建

(二)基因的分子標記定位

(三)基因的分離與克隆

(四)數量性狀的遺傳分析

二、植物比較遺傳學研究

(一)植物比較遺傳學研究的主要進展

(二)共線性在物種間基因分離中的潛在作用

(三)植物較遺傳學對作作物遺傳改良的影響

(四)植物比較遺傳學研究的前景

三、植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種質資源在作物遺傳改良中的重要性

(二)家作物狹窄的遺傳基礎

(三)種質資源的收集和種子庫的建立

(四)種質資源利用的現狀和出路

(五)在種質資源中篩選親本的策略

四、農作物分子標記輔助育種

(一)選擇在農作物遺傳育種中的重要性

(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發展

……

五、前景展望

第三部分農作物基因作圖

一、基因作圖概述

二、水稻基因作圖

三、基因比較作作圖與比較遺傳學研究

四、功能基因組學——探測植物基因的表達與功能

五、基因圖譜的套用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