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概述:
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國外多將農業與食品歸為一個領域)。與其他領域一樣,科學儀器和檢控儀器,作為信息技術的源頭,也必然是農業科技發展的“摧化劑”、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倍增器”。如今科學測試和檢控儀器已滲透到現代農業的各領域和環節,既涉及動植物本體的性狀、生理、生態和環境因子及其產品品質的測試分析,也涉及產品在儲運、保鮮和加工中的檢控。過去有一種錯覺、多認為農業比較粗放,對儀器的技術要求不高、品種不多,其實農業各方面需分析測試和檢控的對象極廣泛,從動植物群體、個體到細胞、基因、分子,從有機到無機,從檢測生態環境到模擬甚至創造特定的生態環境,其對象多是生物體,而使用條件又比工業使用環境更惡劣的田間、現場。所以,在農口凡屬較深層次的科技項目和較大規模的精細農業生產,當今我國科學儀器的許多技術指標、性能、套用條件尚難滿足實際需求。但是,我國儀器儀表行業歷經波折和努力之後、還是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我們對農業和食品業抽樣統計,按台數計算、省級和地(市)級國產儀器占有率約占70%以上,而縣級部門幾乎都用國產儀器。現以農業幾個方面和我國已公布實施的農業和食品業的幾個標準為例,托普雲農概述幾種通用的分析儀器在農業和食品業套用狀況和法定地位,提出農業現代化對科學儀器的新需求,以及振興我國科學儀器、研發農業專用儀器具體建議。
提高農產品安全要依賴農業儀器
據悉,《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從2006年開始實施建設,第一期投入約60億元,第二期規劃投入約70億元,其中約65%用於儀器設備購置。
縱觀近年來全國範圍內引起重大影響的農產品安全案件,不是源於農藥獸藥殘留,就是違法使用有毒有害添加劑。瘦肉精、三鹿奶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要求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及儀器要日益發展和創新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托普儀器認為科學的發展為人們帶來福音,而另一方面也為日常生活增添更多隱患。現在農產品檢測的標準越來越嚴格,而安全檢測的方法建立在所用的檢測儀器上,這就對檢測儀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儀器儀表企業在謀求發展的同時,更要努力提升技術。
發展生態農業離不開農業儀器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農業儀器套用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蔣士強曾表示,“發展生態農業、節水農業、旱地農業、精細農業和植物保護,對科學儀器的需求很大。”
我國是地大物博,土壤與其他農業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資源分布不均衡,目前深受污染問題的困擾。為了治理土壤中重金屬等有害污染,環保部在下發的《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特意增加了10項污染物檢控項目,並更新了監測規範。這些都將對科學儀器提出新的需求和要求。
在面對乾旱、病蟲災害時,同樣需要專業的農業專用儀器儀表及時監測,如農用小型氣象站以及農業遙感、遙測,地面農作物生態和病蟲害災情多光譜攝像和圖象分析系統等。在未來,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這類檢測、控制系統更會套用的越來越多。
各地方正陸續建設農業物聯網產區,傳統農業轉型在即,未來趨勢也被行業看好。值此機遇,儀器儀表企業要開發新品,滿足最新需求,從而占據市場謀得發展。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現代農業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術支持的根據空間變異,定位、定時、定量地實施一整套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管理的系統,其基本涵義是根據作物生長的土壤性狀,調節對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塊內部的土壤性狀與生產力空間變異,另一方面確定農作物的生產目標,進行定位的“系統診斷、最佳化配方、技術組裝、科學管理”,調動土壤生產力,以最少的或最節省的投入達到更高的產量,並改善環境,高效地利用各類農業資源,取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農業生產環境監測是實施精準農業的基礎。
托普雲農物聯網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為了建設現代農業裝備示範基地,歷經數據成功開發現代農業監測系統的,希望通過系統智慧型控制現代農業裝備,監測和智慧型適調農業生產環境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求,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現代農業儀器存在的問題
我國地大物博,農業發展歷史悠久,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優越條件,也初步形成了現代農業的良好發展態勢,但是在現代農業發展定位、農業產業組織培養發展、農業產業鏈各環節聯動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重視和解決。
1、現代農業發展定位不夠明確,政府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優越條件,但對於現代農業的發展定位還不夠明確,政府對現代農業的重視程度和扶持力度也有待提高。從現實基礎來看,在珠三角地區九城市中,農業增加值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以及農業人口比重僅次於肇慶市,這就決定了今後的發展必須把發展現代農業列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依託。從發展動力來看,由於農業對經濟總量貢獻較少、投入產出周期長,因而在現行的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下,無法激發地方政府發展農業的積極性,使得發展現代農業較難獲得足夠的重視。從自身實力來看,在珠三角地區九城市中,的經濟總量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高於肇慶,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較低,地方各級財政實力相對薄弱,農業投入不足,發展現代農業,落實國家及廣東省的支農惠農政策時面臨的財政壓力較大,“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底氣不足。
2、農業產業組織發育不充分,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
農業產業化是將因實行家庭承包制而外部化的規模經濟收益重新內部化的制度創新,農業產業組織是對統一經營的集體經濟組織的功能性替代。目前已經引導、培育和扶持了一批以農業龍頭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代表的農業產業組織的發展,初步形成了流通主導型“企業&批發商’農戶”以及生產主導型“農民合作組織&協會’農戶”兩大農業產業化形式,推動了農業的規模化經營。但是還存在農業龍頭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缺乏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偏弱、輻射範圍偏小;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層次較低,管理水平落後、市場競爭力偏弱等問題。同時,各區市(縣級市)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發展不明顯,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也制約著農業產業組織的市場化、社會化和集約化發展。
3、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缺乏聯動,農業附加值不高
現代農業的發展,是立足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運用現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對傳統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各環節各關聯產業進行鏈式改造的結果。傳統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相關產業的鏈式改造,分為重點突破、全面推進、鏈式聯動三大階段。以產前環節的鏈式改造為突破重點,大力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科研服務水平,對傳統農業的鏈式改造正處於由重點突破階段向全面推進和鏈式聯動階段轉變。但是農業產業鏈缺乏聯動,貿工農分離;農產品加工、流通等環節相對薄弱,農業附加值不高;農業資源權屬規範還面臨較大挑戰,“代耕農”問題存在巨大的社會政治隱患;糧食保產與結構最佳化存在一定矛盾,農業產業組織發育相對滯後;循環生態農業面臨從示範到普及的轉變;農產品流通體系的重視程度和扶持力度不高,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定位的層次偏低。這些問題嚴重製約著農業產業鏈的鏈式聯動和農業附加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