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草簾圍四邊。
廁所古稱“涸藩”或稱“圊”、“軒”;又因古時農家廁所只用茅草遮蔽,故稱為“茅廁”。《晉書·王敦傳》云:“石崇以奢繫於物,廁上常有十餘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古人管上廁所叫“如廁”,又名“出恭”,從這條史料來看,石崇家裡的廁所確實豪華異常。1903年,慈禧太后以謁見西陵為名,度行新造的蘆漢鐵路。蘆漢督辦盛宣懷是個馬屁精,特地準備一輛花車,車內床側有一門,門內有一被稱作“如意桶”的馬桶。桶底貯黃沙,上注水銀,糞落水銀中,無跡無味。外施宮飾絨緞,成一繡墩,可謂奢侈之極。16世紀前後的歐洲似乎還未普遍設廁所,莫里喜劇里描寫的巴黎人,便拿起便壺隨便往外倒,毫不顧及路上的行人。1596年抽水馬桶被英國人哈林頓發明。從此以後,廁所開始逐漸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