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供電

農村供電

在農村和縣城通過電力網路向用戶輸送和分配電能。農村供電始於19世紀末。

正文

在農村和縣城通過電力網路向用戶輸送和分配電能。為農村供電的電力網路稱為農村電力網。中國的農村電力網主要由110kV及以下輸電、 配電線路和變電所構成。農村供電的電源主要來自大電力系統,也有來自各種類型的中小型發電廠和發電機組。農村供電具有用戶分散、負荷密度小、小型用電設備多、自然功率因數低、用電季節性強、裝置容量利用小時數小、供電成本高等特點。有的國家農村電力網 6~20kV配電線路平均每公里年的送電量只有城市電力網的1/20左右。中國農村區域廣闊,農村供電的上述特點尤為明顯。

農村供電始於19世紀末。最初是用小型發電站或發電機組為農田灌溉用的小型抽水機站供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大電力系統向農村供電的比重不斷增長。到1970年,蘇聯、美國、日本、歐洲各國及其他工業已開發國家都主要或幾乎全部由大電力系統向農村供電。中國於20世紀30年代開始,個別大城市郊區、個別縣份使用電照明和電力提灌。但中國農村供電的發展很慢。1949~1957年,結合農田水利工程恢復,修建了一批小水電站。50年代末期,農村電氣化開始列入國民經濟建設計畫,實行以大電力系統為主,大電力系統和小型電站並舉向農村供電的方針,加快了農村電力網和小水電站的發展速度。

中國重視利用小型能源發電。中國可開發的小水電資源約7131萬kW。小水電資源超過 1萬kW的縣有1104個,多分布於電力系統延伸不到的山區,在這些地方建設小水電可以和大電力系統互相補充向農村供電。在小煤礦坑口建設單機容量750~6000kW的小火電廠,利用風力、沼氣、地熱及潮汐等能源發電,在中國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1980年以前,中國農村用電項目主要是農田排灌、農副產品加工和照明用電。1983年開始在小水電資源豐富地區進行農村電氣化試點縣建設工作。大電力系統供電地區的試點縣建設也在籌劃之中。目前,中國把縣及縣以下的各種用電統稱為農電。它包括農村用電和縣城用電兩部分。到1989年底,中國2291個縣級行政區中有電縣〔標準是:發電設備裝機容量超過1000kW,35(60)kV主變壓器容量超過1000kV/A或3-10kV配電變壓器容量超過2000kW/A,並且人均年用電量達到10kW/t〕共2277個。其中已通電的鄉62723個,占88.9%;通電的自然村900141個,占76.4%;通電的戶有1.43億戶,占農村和縣城居民總戶數的70.2%。

中國由大電力系統供電的地區,農村電力網由220、110kV或35、60kV骨幹網路和10kV配電網路構成。10kV配電網路採用中性點不接地的三相三線配電方式;在電信線路稀少、負荷較小的個別農村地區,尚有採用以大地為一相導線的二線一地三相配電方式。其他國家採用的三相單相混合配電方式,在中國還處於試運行階段。由小水電站供電的地區,小水電站聯網形成35kV或110kV線路為骨幹的小型電力系統,為縣或若干個縣的區域供電。有些小型電力系統還與大電力系統聯網運行。

中國農村送配電線路主要採用鋼筋混凝土桿塔、鋼心鋁絞線或鋁絞線架空線路。個別農村低壓配電線路採用直接敷設在地下的簡易塑膠電纜線路(俗稱地埋線)。35(60)kV變電站採用無備用的簡單接線方式、輕型開關電器和必要的保護、控制設備。較大容量的農村水電站裝設同期裝置、自動調壓和自動調速裝置。小容量(單機容量 500kW以下)電站一般用手動調節方式。80年代以來,一些地區的農村供電系統巳逐步採用先進可靠的電氣設備、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參考書目

天津大學電力及自動化工程系發電教研室編:《農村電力網》,科學出版社,北京,197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