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2年至1963年,昭蘇縣友誼牧場和五公社先後移交給紅旗三場、紅旗四場,兩場實行邊建場、邊開荒、邊生產、邊規劃,組建兵團農場。1964年4月1日,兩場合併,延用紅旗三場番號,1969年5月1日改為109團,同年7月7日更名為76團。
經濟情況
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26137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6278萬元,第二產業6253萬元,第三產業3606萬元。職均收入15789元。
畜牧產業
地處昭蘇高原的七十六團有61萬畝天然草場,以原始天然放牧為主,特殊的氣候、地理環境、天然牧草的多樣性、無污染的山泉水孕育出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純正、營養豐富的牛羊肉,產品受到疆內外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該團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數量型畜牧業向質量型邁進,每年牲畜出欄3萬頭(只)左右;並確定一連、種羊場等五個單位為有機牛羊養殖區。該團還在農牧區推廣先進技術,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成立了完整的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嚴格按照國際通行標準進行生產,從源頭上確保有機牛羊肉的質量。2006年,該團被兵團環保局確定為“有機畜養殖基地”和“兵團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為打造有機牛羊產品生產基地,該團成立了有機牛羊生產基地領導小組,派出主管牧業領導、技術人員到大連、烏魯木齊參加有機牛羊生產培訓學習考察。團場還舉辦了多期培訓班,加強牧工對有機食品知識的認識,並按照生產規程飼養牛羊。
設施農業
地處昭蘇高原的七十六團,種植結構比較單一,為拓寬職工增收渠道,2011年該團啟動秋延後有機果業工程,組織技術人員和職工三次西線團場參加學習,新建22座溫棚;秋延後有機果業工程並已邁出了第一步,10個溫棚已覆膜,十二月份將桃樹移入溫棚。該團利用冬閒時間分別從內地和伊犁州請來專家授課,為職工民眾增收致富架橋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