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區介紹
園區規劃占地面積106萬平方米,在總體規劃設計上,聘請德國阿爾伯特規劃設計公司擔綱。在室外功能展區的規劃設計上,委託中水東北公司東勘建築設計院和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規劃設計。園區分三期進行建設。一期工程分為展館區和展場區兩部分。
展館區
室內展區
展館總建築面積56000平方米,展區使用面積36400平方米,共設有1810個國際標準展位。
農業機械及食品加工機械展示區
占地2.6萬平方米。內設通透式展棚4座,露天展區8處。
新農村 住宅展示區
農村消防安全宣傳及消防器材展示區
展場區
現代種植業展示區
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在展區現有格局上進行調整創新,共設立兩個展區。
1、現代化溫室展區。本區是農業高新技術示範的重點。主要進行國內外名、優、特蔬菜瓜果品種引進、示範,種苗生產,以及高新技術集成組裝、工廠化生產技術示範和開發,同時也具有良好的旅遊觀光價值。本區現有4棟現代化溫室,共1.5萬平方米,進行內部設施及景觀改造,分為高科技農業、鮮切花、珍奇植物、觀光農業四個展示園;新建一棟1萬平方米多功能現代化溫室和6棟作物移栽溫室。
2、現場種植展區。設定14個現場種植區。在生產技術和模式上,引進以色列先進的節水設施設備和節水技術,進行節水農業技術及設施設備展示;新增高產栽培模式、稻田養蟹養鴨立體種養模式、“植物工廠”人造氣候進行蔬菜四季生產模式、榕樹狀株型生產(壓蔓)技術模式等,提高科技含量。
水產品展示區
結合農大湖改造,新建1500平方米水產品展示區,重點展示北方主推養殖魚種和“三花一島”特色魚種、南方經濟魚類、觀賞魚品種及養殖技術模式,並進行各類水產品和水產加工品、釣具和餌料等展銷。
精品畜牧業展示區
占地4.2萬平方米。在現有展區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完善,設定畜禽精品展、標準化畜禽舍展、珍禽寵物展、標準化飼養技術展、花鳥魚展、動物飼料展、克隆動物展、動物醫療技術展等8項展示內容。
農村新型能源展示區
占地1.5萬平方米。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的,大力倡導農村新型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設立農村能源環保設施展、秸稈氣化固化設備展、新型環保民宅展三個展示區,展示生物質能源設備、沼氣設備、太陽能設備以及節能環保交通工具等農村新型能源環保設施和設備,展示大型秸稈氣化、固化設備,展示集沼氣能、太陽能、風能於一體的農村新型環保民宅。
美食文化展示區
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以“倡導綠色消費,弘揚關東美食文化”為主題,邀請吉菜名店和各式美食名店參展,集中展示國內綠色餐飲名企、吉菜美食系列和國內各地特色風味小吃。對部分展位進行改造,拓展單個展位面積,改善經營條件,招引全國各地特色食品企業參展。在大型休閒演藝廣場,舉辦豐富多彩的美食活動比賽和文化活動表演,烘托展會氣氛,豐富展會內容。
中國農業
從長春淨月開發區淨月大街中信城路口向西行駛不到1000米,[3]兩個氣勢磅礴的紅頂場館傲然佇立在此,這便是長春農博園的5.6萬平方米的主、輔展館。繼續前行,更為令人震撼、面積達到32萬平方米、一派田園風光的室外場館也闖入記者的眼帘。1米多高的茄子,2米多高的辣椒樹,一天長10公斤的大南瓜,珍奇的藍莓,長在棚上的西瓜……奇花異果讓人目不暇接。工人們都在緊張忙碌著,搭棚、支架、硬化路面,為農博會的開幕做最後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打造和利用好農博會這個展會平台,實現展會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展會效應的不斷擴大,長春市政府決定在淨月老華春園位置,打造農博會永久的舉辦場館,實現農博會由水泥地辦展向黑土地辦展方式的轉變,由季節性辦展向常年辦展的轉變。2005年,長春市政府採取以地產換投資的方式,引進中信華南集團投資長春農博園建設。2006年8月14日,長春農博園項目正式奠基。2007年3月末,農博園展館區工程正式破土動工。同年8月初,農博園室外功能展區開工建設。
據介紹,長春農博園規劃占地106萬平方米。其中:展館區約27萬平方米,酒店及公寓配套區約10萬平方米,會展餐飲配套區約13.4萬平方米,河道約10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即2008年第七屆農博會所需展館及各功能展區項目,目前為止已經基本完工,酒店及公寓配套區計畫開工建設。目前為止展館主體工程及精裝修工程已全部完成,內部功能正在進行調試。展館區的農機展場、新農村住宅展區工程也已經結束,主廣場地面完成鋪裝,停車場修建完畢,百家田綠化也已經完成,展館區周邊綠化及環境治理工程正在進行收尾。外展場各項工程已經全部完工,供水、電力、燃氣等工程也能夠滿足農博園運行的需要,進入農博園的兩條主道路正在進行道路標識的設定。
此次農博會在新建場館舉辦,突破了歷屆農博會場地空間的局限,展區規模更大、分區布局更加合理。根據統計測算,本屆農博會展示區面積將達到106萬平方米,規模將是上屆的10倍。其中,展館區分為四個功能區;室外功能展區共設8個功能區,分別是植物展區、動物展區、美食廣場、農機展區、農村能源展區、停車場、道路景觀、新農村住宅展區。遊客逛完一圈需要一天時間。
另外,通過與全國其它城市的農博會對比,農博園的現代化程度、建設水平、資金投入、農業技術含量以及對即將開幕的農博會參與人數的預計,已達到“中國第一”。在寬敞大氣、現代氣息濃郁的主輔展館內部,記者沒有看到一根立柱,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展館的跨度達到72米,高20米,採用張弦梁管桁鋼結構屋頂,設計與建設標準達到國際一流。室外功能展區主推設施農業、精準農業、觀賞農業模式,集示範性、觀賞性、娛樂性於一體,打造獨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精品園”,堪稱國內首創。
歷屆活動
冬季農博會
自長春農博園永久落戶淨月經濟開發區後,[4]近兩年來的長春農博會都遭遇到了人滿為患的尷尬,特別是車輛的擁堵狀況非常明顯。管樹森告訴記者,14年長春農博會的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與之相配套的路網、停車位,都將予以新建和擴建。此外,長春農博會的時間將延長。從春天開始,有關方面就將引導市民到長春農博園中進行參觀、遊覽、採摘,還會組織一些學習和觀摩活動。同時,還會不定期地舉行農產品的展示活動,將長春農博會的開放時間由以往的7天延長到整個夏季,甚至是全年。
長春市計畫於2010年1月30日左右,在農博園舉行冬季農博會。管樹森說,屆時溫室內的很多果實都將成熟,也會考慮組織一些採摘活動,預計這次冬季農博會將持續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第十一屆
第十一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會於2012年8月17日在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長春農博園開幕。本屆展會精心設計了農博會藝術節、關東(吉林)民俗農耕文化展、送電影下鄉、長春(九台)農民節、廣場及現場文藝演出,展現了關東漢、滿、朝、蒙四大民族民俗文化,展出了3000多件珍貴的關東民俗和農耕傳統實物,吸引了各個年齡段人們的興趣,現場簽名留言上千人。為期10天的長春農博會吸引了國內外2200多家展商、採購商參展參會,參觀的市民人數超過193萬人次,再創農博會參會人數新高,農博會期間共簽約110個項目,簽約總金額達233億元。
本屆展會共安排展示展銷、展會活動兩大類22項內容。其中,展示類14項內容,包括產品展銷、現代種植業展、高新設施農業展、菌菜產業展、精品畜牧業展、農業機械展、新農村住宅展、奇石及輕工產品展、關東(吉林)民俗農耕文化展、農村新型能源展等;活動類8項內容,包括2012長春最具特色十大名牌農產品暨地標性農產品評選、高層論壇、農博會藝術節、科普大集、農民致富大講堂等。國內外2000多家企業,包括東協十國、東亞及中國台灣等地區的130多家企業,省內外150多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參展。
本屆展會以“科技與綠色、交流與發展、文化與經貿”為主題,以“構建展示貿易平台、推動經貿交流合作、促進生產方式轉變、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為宗旨,集農業經貿交流、農產品展示展銷、現代農業科技示範、農業科普教育宣傳、農業觀光旅遊休閒、農民及市民文化娛樂於一體。本屆農博會更加彰顯吉林特色、更加體現時代特徵。
190萬人次的觀眾,讓26日下午閉幕的第十一屆長春農博會參觀人次再創新高,不少展區幾乎天天都出現“爆棚”現象。其參會人數再創長春農博會參展人數新高,如此規模在國內外同類展會中也不多見。
在本屆長春農博會閉幕式上,吉林省副省長黃關春說,本屆展會展區規模大,亮點多,科技性、示範性、觀賞性更強。本屆展會還新開設了菌菜基地展區和熱帶植物展區,吸引了大批觀眾。開展以來,每天農博會的參會人數都在20萬人次左右。
本屆展會共吸引國內外2200多家廠商參展,還邀請到俄羅斯、日本、韓國、東協10國和台灣地區的商界人士到會洽談交流。
長春農博會既是展示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是農村連線城市的重要紐帶,更是農民走向市場的重要渠道。本屆展會,吉林省共集中展示展銷12大系列、5000餘種綠色特色優質產品,重點推出216個重點農業發展項目。
本屆農博會期間,吉林省與國內外政商各界洽談簽訂經貿合作項目110項、簽約契約金額超過233億元,經貿交流合作成果再創歷屆展會之最。
第十四屆
第十四屆長春農博會將於2015年8月15日至8月24日,由國家農業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四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在長春農業博覽園舉行,預計展會歷時10天。展會期間為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將圍繞農業科技等相關問題進行發展經研究和討論。
目前許多已開發國家正在進行農產品加工機器人的開發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開始在農產品加工生產中套用。正如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上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一樣,在農產品加工生產中機器人也有同樣的作用,如包裝機器人已在各生產線廣泛套用。然而,由於我國的自動化起步較晚,在此方面的套用研究以及實例都比較匱乏。
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食品機械自動化會從食品機械的部分自動化向無人操縱自動化和農產品加工機器人發展,農產品加工將會成為高度技術密集型產業。為合理推進食品機械自動化,應從滿足生產實際出發,選擇推進自動化的優先順序,選擇合理的自動化模式,階段式推進自動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