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農一師二團位於天山支脈哈拉鐵克山南麓的沙井子西南部,地名新井子,海拔 1053.52 米,地理坐標東徑 79 ° 4 ′ 40 ″ ,北緯 40 ° 35 ′ 30 ″ 。二團處在哈拉鐵克山南麓的山前沖積平原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坡降 1/800 — 1/1500 。東北與阿克蘇市相接,西南與三團相鄰,東到艾西曼湖七海子和八海子,西與柯平縣接壤,北沿防洪渠外 2 公里,西沿防洪渠外 2 公里。團內柏油路交會於 314 國道 1084 公里處,距阿克蘇市 83 公里,距柯平縣城 85 公里。規劃面積 160.148 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 10438 公頃,園林面積 279 公頃,草場面積 4.8 萬畝(排渠草場)。 資源情況
二團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夏季炎熱乾旱,冬季寒冷,年際溫差大,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溫度 11.7 ℃,年極端最高氣溫 40.6 ℃,極端最低氣溫 -21.6 ℃; 0 ℃積溫 4824 ℃、 10 ℃積溫 4494 ℃、 20 ℃積溫 3326 ℃、年均日照時數為 2442 小時。全年無霜期 209 天,最多 234 天,最少 198 天;年均降水量 43 毫米,蒸發量 1800 — 2500 毫米。適合棉花、水稻、庫爾勒香梨等多種農作物和水果的生長。
野生植物 100 余種,野生動物數十種;鹽鹼、乾旱、雨害、風害、雹害、低溫是常見的自然災害。土壤有含鹽高、質地重、肥力低的特點。
水資源主要依賴勝利渠引阿克蘇河雪山融水灌溉。開墾前屬荒漠自然面貌,南天山山系一支哈拉鐵克山橫貫塔克拉瑪乾北部造成西北風和東北風的多叉口,由多年生灌木紅柳及蘆葦阻擋而形成的沙丘,高低起伏,連綿不絕。大的直徑 40 余米,高 15 米左右。開墾後,地勢平坦,條田網路化。灌、排、林、路筆直配套。 歷史沿革
二團始建於 1956 年 2 月,時稱勝利三場。 1959 年 1 月,勝利三場劃分為二個單位,即:勝利四場和勝利五場,隸屬農一師一總場(後稱第一生產管理處)。 1962 年 4 月,勝利四場與勝利五場合併,稱勝利四場。 1969 年 7 月,勝利四場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二團”。隸屬農一師建制。 1975 年 6 月,農一師建制撤消,二團改稱“阿克蘇地區農墾二團”,隸屬阿克蘇地區農墾局建制。 1982 年 6 月,農一師恢復建制,二團改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一師二團”,隸屬農一師建制。創業初期,第一批拓荒者是就地轉業的(前三五九旅)解放軍指戰員,隨著事業的發展壯大,河南、湖北、上海等地青年及南京軍區復員轉業的指戰員陸續加入到建設邊疆的行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由於經濟責任制的落實,新技術的推廣使用, 12 年間,共產糧食 2.9 億公斤,共產棉花 1795.9 萬公斤。 1989 年被國家商業部授予“糧食生產、交售先進縣”榮譽稱號。 人文狀況
2003 年末總人口 10334 人,其中女性 5012 人,漢族人口 10263 人,分別占總人口的 48.5% 和 99.3% 。常住戶口人口 11221 人。計畫生育率 100% 。下轄 31 個單位,其中農業生產連隊 22 個,園林單位 1 個,畜牧單位 1 個,工副業單位 3 個,文教衛生單位 4 個。年末社會勞動者人數 3596 人,其中國有單位從業人員 3143 人,個體勞動者 453 人。 經濟發展
2003 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 15033 萬元,比上年增長 18.1% 。人均生產總值 14549 元,人均收入 9531 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11759 萬元,比上年增長 32.2% ;第二產業增加值 1118 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 2156 萬元。財務利潤 1560 萬元。工農業總產值 23512 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 22614 萬元,工業總產值 898 元。農作物播種面積 8400 公頃,其中水稻 2901 公頃,總產 26016 噸;棉花播種面積 5326 公頃,總產皮棉 10500 噸;當年人工造林 101 公頃,年末實有林地 1047 公頃。水果總產 3132 噸。年末牲畜存欄數 24450 頭(只),肉類總產 8407 噸。水產品 15 噸、羊毛 17 噸、牛奶 160 噸、禽蛋 145 噸。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3683 萬元,比上年增長 377.7% 。其中農業投資總額 2788 萬元,占投資總額的 75.7% 。精密滴灌 3867 公頃,投資 2200 萬元;改造中低產田 267 公頃,投資 58 萬元;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投資 97 萬元;農業機械投資 312 萬元,購置大中型拖拉機 28 台、小四輪 40 台、機引農具械 37 台(件)。年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 21292 千瓦,大中型拖拉機 214 台,小型拖拉機 150 台,聯合收割機 24 台。工業增加值 464 萬元。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獲國家《綠色食品證書》的“天山雪”牌大米 12672 噸、軋花 10154 噸、棉油 952 噸、短絨 1523 噸、混合飼料 1688 噸、農機製做 150 件、大修拖拉機 30 台。建築業增加值 654 萬元,交通運輸業增加值 283 萬元,營運收入 602 萬元,完成貨運周轉量 1320 萬公里,完成旅客周轉量 867 萬人公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6153 萬元。 社會發展
擁有中學 1 所,國小 2 所,中心幼稚園 1 所。在校學生 2755 人,專任教師 117 人。有二甲醫院、防疫站各 1 所,醫技人員 74 人,病床 66 張,基層衛生室及門診 30 個,衛生員 31 人。團有多功能文化中心 1 座,業餘黨校、職工技術培訓學校各 1 所,基層文化活動及電教室 30 個。有地面衛星接收站、電視錄轉台、調頻廣播站各 1 所,廣播電視覆蓋率 100% 。摘自新疆重點
擁有耕地面積10.40千公頃,造林面積73公頃,鏈式拖拉機103台,輪式拖拉機97台,康拜因收割機22台,各類農機具840台(件),水稻播種和農作物施肥、噴藥二十多年來一直實行和航空作業,農田作業機械化程度達90%以上。二團是一個農、林、牧、副、漁、工、交、商、建、科、教、文、衛全面發展的中型國營農場,團部駐地新井子。
二團光熱、水利資源豐富,盛產棉花、水稻和瓜果,是國家的重要糧棉生產基地,棉花產量為9611噸,糧食產量為26495噸,水果產量2051噸。還有紅富士蘋果、庫爾勒香梨、畜產品等。機械修造和食品業正在發展之中;生產的"糯米清酒"清醇甘洌,營養豐富,產品供不應求。
地理位置
二團位於天山支脈哈拉鐵克山南麓的沙井子西南部,地名新井子,海拔 1053.52 米,地理坐標東徑 79 ° 4 ′ 40 ″ ,北緯 40 ° 35 ′ 30 ″ 。二團處在哈拉鐵克山南麓的山前沖積平原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坡降 1/800 — 1/1500 。東北與阿克蘇市相接,西南與三團相鄰,東到艾西曼湖七海子和八海子,西與柯平縣接壤,北沿防洪渠外 2 公里,西沿防洪渠外 2 公里。團內柏油路交會於 314 國道 1084 公里處,距阿克蘇市 83 公里,距柯平縣城 85 公里。
氣候
二團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夏季炎熱乾旱,冬季寒冷,年際溫差大,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溫度 11.7 ℃,年極端最高氣溫 40.6 ℃,極端最低氣溫 -21.6 ℃; 0 ℃積溫 4824 ℃、 10 ℃積溫 4494 ℃、 20 ℃積溫 3326 ℃、年均日照時數為 2442 小時。全年無霜期 209 天,最多 234 天,最少 198 天;年均降水量 43 毫米,蒸發量 1800 — 2500 毫米。適合棉花、水稻、庫爾勒香梨等多種農作物和水果的生長。
發展思路
二團抓住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理清發展思路:調整一產,加強二產,發展三產;實現"一年作調整,二年見成效,三年上台階"的工作目標;大力調整種植結構,擴大棉花種植面積,上單產,上總量,把二團建設成為國家優質棉花生產基地;引進水稻優良品種,改進收割方式,搞好大米深加工,精加工,重質量,改包裝,創名牌,轉產品優勢為市場優勢;推廣棉花專用肥、精量半精量播種、機采棉、測土施肥;超寬膜和高密度棉花等農業生長科學技術;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拉沙改土種綠肥施和施有機肥治理鹼斑,變中低產田為高產田;擴大香梨、紅棗種植面積,上巴旦傑和蟠桃等;引進優良畜種,培植養殖大刻,搞活畜牧市場;發展旅遊觀光農業,開發旅遊景點,恢復戈壁植被,實施環保綠色工程;重視科技工作和科技人才;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啟動安居工程;繼續深化改革,結束房改,完善醫改,完成機務改革,實行果林、畜牧買斷經營。優惠政策是:土地實行家庭承包、大戶承包、聯戶承包,實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土地長期固定不變;大戶承包都可自行用工,自我管理,分配自主;對大戶承包者戶口不在二團的,其住房、子女入學入托、用水用電等均享受與二團職工同等優惠。
教育情況
擁有中學 1 所,國小 2 所,中心幼稚園 1 所。在校學生 2755 人,專任教師 117 人。有二甲醫院、防疫站各 1 所,醫技人員 74 人,病床 66 張,基層衛生室及門診 30 個,衛生員 31 人。團有多功能文化中心 1 座,業餘黨校、職工技術培訓學校各 1 所,基層文化活動及電教室 30 個。有地面衛星接收站、電視錄轉台、調頻廣播站各 1 所,廣播電視覆蓋率 100% 。
人文狀況
2003 年末總人口 10334 人,其中女性 5012 人,漢族人口 10263 人,分別占總人口的 48.5% 和 99.3% 。常住戶口人口 11221 人。計畫生育率 100% 。下轄 31 個單位,其中農業生產連隊 22 個,園林單位 1 個,畜牧單位 1 個,工副業單位 3 個,文教衛生單位 4 個。年末社會勞動者人數 3596 人,其中國有單位從業人員 3143 人,個體勞動者 453 人。
經濟發展
2003 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 15033 萬元,比上年增長 18.1% 。人均生產總值 14549 元,人均收入 9531 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11759 萬元,比上年增長 32.2% ;第二產業增加值 1118 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 2156 萬元。財務利潤 1560 萬元。工農業總產值 23512 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 22614 萬元,工業總產值 898 元。農作物播種面積 8400 公頃,其中水稻 2901 公頃,總產 26016 噸;棉花播種面積 5326 公頃,總產皮棉 10500 噸;當年人工造林 101 公頃,年末實有林地 1047 公頃。水果總產 3132 噸。年末牲畜存欄數 24450 頭(只),肉類總產 8407 噸。水產品 15 噸、羊毛 17 噸、牛奶 160 噸、禽蛋 145 噸。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3683 萬元,比上年增長 377.7% 。其中農業投資總額 2788 萬元,占投資總額的 75.7% 。精密滴灌 3867 公頃,投資 2200 萬元;改造中低產田 267 公頃,投資 58 萬元;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投資 97 萬元;農業機械投資 312 萬元,購置大中型拖拉機 28 台、小四輪 40 台、機引農具械 37 台(件)。年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 21292 千瓦,大中型拖拉機 214 台,小型拖拉機 150 台,聯合收割機 24 台。工業增加值 464 萬元。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獲國家《綠色食品證書》的“天山雪”牌大米 12672 噸、軋花 10154 噸、棉油 952 噸、短絨 1523 噸、混合飼料 1688 噸、農機製做 150 件、大修拖拉機 30 台。建築業增加值 654 萬元,交通運輸業增加值 283 萬元,營運收入 602 萬元,完成貨運周轉量 1320 萬公里,完成旅客周轉量 867 萬人公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6153 萬元。
城鎮建設
漫步二團小城鎮,處處是綠色,街道在加寬,高樓連片起;聽到的是文明用語,看到的是文明行為……二團黨委高瞻遠矚,聘請專家對二團小城鎮進行規劃。如今,整個小城鎮道路三縱四橫,交通便利,煥然一新的現代化小城鎮風貌令南來北往的賓客刮目相看。
二團黨委樹立“以人為本、改變人居環境、加速團場經濟成長”的工作思路,並根據二團的實際,用商業帶動小城鎮發展,通過市場運作來搞小城鎮建設,完善小城鎮基礎設施,提升小城鎮品位。
“打造現代小城鎮,營造宜居環境,塑造生態城鎮,展現個性二團……”二團黨委為全團職工民眾繪就了宏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