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題

辨析題又叫判斷說明題,是一種先判斷正誤再做判斷解釋的題型。

類型

辨析題的類型:正題和反題或錯題兩大類.

正題:指觀點完全正確的題目;

反題/錯題:指觀點不正確或不完全對的命題.

解題方法

1.先判斷對錯或片面。

+回應[如命題正確,不必回應題目].

2.再聯想書上有關這個題目的知識點在把能寫的、重要的都寫上去。

最後再針對題目中的錯誤啊等等再寫兩句 。

3.如果題目觀點錯誤,則要提出一個正確的觀點作為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概括為"一辯,二析,三小結"。

答法

解題方法一:辨析題是政治高考的一種題型,分值22分約占總分的15%。辨析題的題型由辨和析兩部分組成,它的特點是有辨有析,辨析結合。辨是辨別判斷,析是指對判斷的說明。這種題型不僅可以考查考生對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考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這種題型難度大、要求高、區分度強,因此解讀辨析題對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尤為重要。

解題方法二:辨析題是自1994年來一直採用的一種穩定的高考題,它要求考生對試題提供的觀點和材料進行全面、科學地辨別與分析。這種題型不僅可以考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而且可以考查學生辯證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如何才能正確解答這類題型?一般的步驟是什麼?本文擬就這一問題,結合經典考題談一談粗淺看法。 
一、審明辨點
 
所謂辨點,就是來源於辨題能部分或全部轉述辨題的觀點或命題。它是從原命題中分割出來的一個完整句子,一般是一個不可再分的單句,如果是複句,則此辨點重在辨析單句間的邏輯聯繫,其包含的單句應獨列為一個辨點進行辨析。每個辨點都是得分點,漏掉了辨點必然導致失分,因此,通過認真審題弄清命題是單辨點還是多辨點辨題,有幾個辨點,是答好題的前提或關鍵。
二、找準類型
 
辨點有四種常見的類型:(1)正確型:辨點本身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客觀事實或是已公認的真理。(2)錯誤型:辨點與客觀規律或事實完全背道而馳。(3)討論型:辨點由於過於籠統、缺乏條件而具有或然性:在一定條件下正確,在一定條件下又可能錯誤。要進行科學的辨析,就必須創設條件進行討論。(4)遺漏型:辨點所述觀點有合理的一面,但由於遺漏了一些方面而使得對觀點或現象闡釋得不夠全面或充分。
判定辨點類型的過程是一個運用書本知識,結合現實進行思維加工的過程。沒有牢固、紮實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沒有事事關心,日積月累的現實材料,不經過一番嚴密的邏輯推理,是無法正確區分辨點類型的。
具體分析不同類型的辨點,其答題要領各不相同。對於正確型、錯誤型的辨點,直接表明立場並充分說明理由即可;對於討論型的辨點,需要創設條件,窮盡一切可能的情況進行全面討論、分析,並結合具體的條件分別進行判定,對於遺漏型辨點,需要先指出其合理的一面,並說明理由,然後補充遺漏的方面,解釋其原因。
三、辨點貫通
 
原命題是一個整體,當把它分割成一個一個辨點具體分析後,還必須著眼於全局,注意辨點間的貫通或聯繫。例如,辨析:共產黨員既要宣傳無神論,又要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對辨點(1)“共產黨員要宣傳無神論”的辨點(2)“共產黨員要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分別進行辨析後,還需把二辨點貫通聯繫起來說明共產黨員“宣傳無神論”與“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矛盾,可以統一起來。
四、答案整合
 
為使答案邏輯嚴密、渾然一體,又言簡意賅,還需對答案要點進行最後的整合:調整要點的前後位置,把聯繫緊密的觀點整合到一塊;對共有觀點進行合併;用一些總結性的語句對原命題進行概括,使答案有放有收……另外,在整合答案時還要注意把握好詳略,進行適當的增添刪減。一般說來,教材的重點、難點、社會實際的熱點應詳,常識性的一般問題應略;對正誤混雜型的辨題,錯誤的辨點應詳,正確的辨點稍略;在多辨點辨題中,討論型、遺漏型辨點應詳,正確、錯誤型辨點應稍略……
以下結合具體的實例來說明:
在我國,要正確處理國家機關之間的關係,就是要求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
通過分析可知此辨題只有一個辨點,屬於遺漏型。(國家權力在國家機關之間的分配包括橫向和縱向。從橫向來看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即人大與同級其它國家機關之間權力如何分配;從縱向來看包括,中央國家機關與地方國家機關之間權力如何分配。根據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原命題只涉及到國家權力的橫向分配,而遺漏了縱向分配;橫向分配又只看到了其中的一個方面:人大需要集中統一行使國家權力,遺漏了另一方面:在人大統一行使權力的前提下,其它機關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可自主地行使職權。所以在回答此題時,先必須承認其合理的一面,然後補充遺漏的觀點,以退為進。)
總之,我們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認真審題,找準辨點,分清類型,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在高考中減少失誤,取得理想的成績。但是,解辨析題有“法”,卻無定“法”。針對變化多端的種習題,我們在把握一般解法的基礎上,還需靈活應變,切忌生搬硬套。

辨點類型

⑴單向型辨析題:一種辨點本身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客觀事實或是已公認的真理;另一種辨點與客觀規律或事實完全背道而馳。

⑵正誤混合型辨析題:這類辨析題有三種情形:①命題內容總體正確,但其中包含有錯誤因素或不合理因素。②命題內容總體錯誤,但其中包含有合理因素。③命題的前提正確,但結論錯誤,或與之相反。

⑶條件不完全式辨析題:辨點所述觀點有合理的一面,但由於遺漏了一些方面而使得對觀點或現象闡釋得不夠全面或充分。

判定辨點類型的過程是一個運用書本知識,結合現實進行思維加工的過程。沒有牢固、紮實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沒有事事關心,日積月累的現實材料,不經過一番嚴密的邏輯推理,是無法正確區分辨點類型的。

正誤混合型

解這類辨析題要求,首先應分別指出其合理正確的因素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是合理的、正確的(即指出其合理、正確的依據);其次指出錯誤的、不正確因素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是錯誤的、不正確的(即指出其錯誤的、不正確的依據)。 觀點錯誤或不合理,還要提出與之相對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舉例

例1:現代著名學者赫伯特·A·西蒙說:“我們今天生活著的世界,與其說是自然的世界,還不如說走人造的或人為的世界。在我們周圍,幾乎每樣東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跡。”(2004年廣東、廣西高考)

辨析:人為的世界是主觀的。

分析:通過仔細閱讀背景材料,可簡單歸納為我們周圍世界都有人的技能痕跡,結合辨題,強調世界是主觀的,人改造的產物。聯繫哲學常識有關知識,人具有主觀能動力性,但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和正視客觀條件,可以發現此命題只看到人的主觀能動,而忽視了客觀條件與客觀規律對人的影響,這些是客觀的,人的實踐活動具有客觀性。由此可得此辨題合理中也包含不正確的因素,是屬於正誤混合性辨題。解此題首先要肯定合理的一面,對於合理的語言表述可以簡潔些;其次要指出其不正確的方面,結合相關原理作出祥細的分析。

參考答案:

⑴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意識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識的印記,滿足人的需要。

⑵人們有意識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觀存在與客觀規律為前提的,這種客觀存在與客觀規律不會因為人們的活動而消失;人的實踐活動本身也具有客觀實在性。因此“人為的世界是主觀的”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舉例

例2:背景材料:2006年7月1日,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史上多項第一。

辨題:青藏鐵路的建成表明,人能夠改造自然,發揮主觀能動性而無所不能。

答案:(1)自然界是客觀的,人們在尊重自然客觀性的前提下,能夠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為人類造福。青藏鐵路的建成與通車,是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為人類造福的具體表現。

(2)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的制約,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是人們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青藏鐵路的建修,離不開築路大軍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但其建修也必須遵循相應規律,否則不會有青藏鐵路的建成與通車。

(3)由此可見,題中觀點認為人能夠改造自然是正確的,但認為發揮主觀能動性而無所不能則是錯誤的。

例3:有人認為:“市場經濟的弱點和缺陷需要加強國家的巨觀調控,巨觀調控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巨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市場與國家巨觀調控相關的知識。答好本題要從三方面入手。首先是市場經濟固有的弱點和缺陷,要求加強巨觀調控是正確的。其次是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應該是市場,最後是說明國家的巨觀調控的手段是什麼。

參考答案:

(1)認為市場經濟有弱點和缺陷,要求加強國家的巨觀調控是正確的。因為市場的調節作用並不是萬能的,市場也存在著固有的弱點和缺陷,即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後性,所以只有加強國家的巨觀調控才能保護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2)巨觀調控對資源配置不起基礎性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3)認為巨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是錯誤的。國家巨觀調控的手段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必要的行政手段,發揮巨觀調控的總體功能。

條件不完全式

即命題的觀點是正確的,但不全面,需要補充內容或其他理由的。命題通常認為,結論要成立必須要有題中所給的這個前提,因為這個前提本身沒有錯;命題存在的缺陷是沒有看到結論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

解這類辨析題要求,首先,肯定命題的正確性,並簡要說明理由。其次補充其他因素和條件。就是對題目中觀點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條件,而命題並沒有完出地給出條件的題目,要有針對性地補充其所需要的條件。

舉例:

例如:發展糧食生產必須擴大耕地面積。

答案要點:⑴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沒有耕地,糧食產量就失去了基本保證。⑵發展糧食生產,重點是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改善品質。建立優質、高產、高效的糧食生產體系。為此,要加大物資和資金的投入,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⑶從全局觀點看,部分不適合耕種的土地實行退耕還牧、還林、還草,有利於保護和最佳化生態環境,促進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評析:這是一道典型的理由不全型辨析題。該題涉及的知識點有: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糧食是基礎的基礎,以及發展農業的途徑等。題中觀點肯定了發展糧食生產必須擴大耕地面積,但是僅靠此,農業生產實際上還處在粗放型經營階段,因此,農業要較快發展,一定要走集約型經營之路,也就是說必須依靠科技,走優質、高產、高效之路。同時,還要聯繫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等觀點來進行分析,從而使回答既有理論,又能做到與時俱進。這就要求我們對問題的認識應該全面,不能以片概全,犯形上學的錯誤。

例:2007年1月25日〈〈上海證券報〉〉報導,2006年是中聯重科的“創新年”,該公司堅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繼續保持生產經營各項指標的持續穩健增長,企業規模、效率和盈利、國際化水平居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

辨題:企業堅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就能經營成功。

參考答案:

(1)企業要經營成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依靠科技進步,採用先進技術對提高企業效益的作用是十分直接的,是企業搞好經營、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2)企業要經營成功,必須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只有戰略定位準確,才能順應市場、立足市場。

(3)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作為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所特有的。企業是否誠信,關係到企業的成敗。因此,企業要經營成功,就應誠實守信,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辨題的觀點具有片面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