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遺忘又被現實召喚的近代大儒辜鴻鉻
------為紀念辜鴻銘先生誕辰153周年而作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位學貫中西、博學多才,具有遠見卓識卻被歷史遺忘了近百年的大思想家,他就是辜鴻銘先生。
辜鴻銘生於1857年7月18日,卒於1928年4月30日,享年71歲。
辜鴻銘祖籍福建,祖輩早年遷居南洋,父親是當時英國人經營的橡膠園的總管,懂英語和馬來語。母親是金髮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
辜鴻銘天性聰慧,被膝下無子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收為義子。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十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臨行時,父親叫他跪在祖先的牌位前告誡說:“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法國人還是德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富有同情心和遠見卓識的布朗先生對他的一生產生過十分重要的影響,經常對他說:“你可知道,你的祖國中國已被放在砧板上,惡狠狠的侵略者正揮起屠刀,準備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學通中西,擔起富國治國的責任,教化歐洲和美洲。”
在英國十四年的留學生涯,使他熟練地掌握了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臘文等9種語言,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著名的家丁堡大學,並得到了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使他很快成長為一名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學者,先後獲得13個博士學位。
回到南洋的辜鴻銘在新加坡遇到了另一位學貫中西的語言學家馬健忠。馬老師建議他認真研究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化,並說:“似你這等深通西洋學術文物、典章制度的人才,正當國家用人之際,怎好居此不中不西之地,久困於庸庸凡夫之中呢?”這次會面再一次改變了辜鴻銘的命運,他很快回到祖輩世居的中國大陸,苦讀中國典籍,認其研究中華文明。
辜鴻銘以精通西方文化而成名,然後又抱著拳拳赤子之心刻苦攻讀中國文化。一個中國人能以西方文化的目光,反過來研究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對比之下,使他更加強烈地感受到了中國文明比之於西方文明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他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驚喜地發現了中華文化對拯救一戰中的歐州文明與世界文明的巨大作用,可想而知辜鴻銘該是多么興奮與激動!
於是,他以捍衛東方文化,傳播中華文明為已任,第一個用英語和德語翻譯了中華文化精典《論語》、《中庸》和《大學》,並將其推介到西方各國。他先後發表了172則《中國扎記》,出版了英文著作《中國的牛津運動》和《中國人的精神》,尖銳而深刻地批判西方文明,並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只有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文明的靈丹妙藥。他還身體力行,在國外建立了第一個孔子學院。他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中國儒學,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當時在西方人中竟流傳著這樣一句口頭禪:“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鴻銘處在一個混亂的時代。國際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文明面臨危機;國內列強瓜分中國,中國人又不珍惜自己的悠久文化,中國文明同樣面臨危機。當他以“相見恨晚”的心情學習研究了中國傳統文化並挻身捍衛中國文明,熱情從事於向西方世界傳播東方文明的事業時,中國的知識精英們卻在向中國人大肆宣傳和引進被他鄙視的、沒落腐朽的西方文明;而胡適等人又把他立為論戰的“活靶子”,給他戴上了“守舊”的帽子。面對內憂外患的祖國,辜鴻銘為中華文明的斷裂而憂慮,為炎黃傳統的塗炭而挽惜。當他以英文出版了他的大作《中國人的精神》,向西方展示中國文化的巨大魅力和寶貴价值時,“五四運動”卻在批判封建禮教的過程中,過激地全面否定儒家思想,群起而打倒“孔家店”(請注意,封建禮教是在周公時代形成的,並非是孔夫子的“專利”)。所有這些都使辜鴻銘陷入極度痛苦的境地。正是這種痛苦心理,使他以偏激的方式 ——留辮子,穿長袍來對抗當時社會棄絕中華傳統的畸形走向。狂傲的姿態正是他帶淚的表演和帶血的呼喊;正是這種痛苦心理以及外國列強對中國人歧視的目光,使他越發看不起西方文化並無情地嘲諷他們。他以《沒有文化的美國》為題,發表在美國的“紐約時報”星期雜誌上痛斥美國人;他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他用純正的德語挖苦德國人。當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他用拉丁文在歐州發表了一篇替中國說話的文章,使歐州人士大為震驚,盡顯出他那種傲視“列強”的骨氣、豪氣與志氣,為中國人昂首挺胸於世界民族之林開創了先河,作出了榜樣。這正如當年李大釗所驚嘆的:“愚以為中國2500餘年文化所出一辜鴻銘先生,已足以揚眉吐氣於20世紀之世界”!
辜鴻銘就是在這種痛苦的內心經歷中苦苦求索和思考,進行著對中華文明的深刻研究和熱情傳播。他從1883年在英文報紙《華北日報》上發表題為《中國學》的文章起,昂首走上了宣傳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之路。他在北京大學講課時,公然對學生說:“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後,用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他在以英文出版的《尊王篇》一書中對西方文明及其腐朽沒落進行猛烈批評,在國際上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清史稿》本傳中寫道:“辜氏以英文撰《尊王篇》,申大義,列強知中華以禮教立國,終不可侮”。
但是,他注定要被歷史所遺忘,因為他的深刻思想與遠見卓識並不被當時的時代所接受,因此造成他一生中傳奇與悲劇相交,才華與不幸相融。
然而,歷史是一條漫漫的長河,偉人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的思想是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是可以超越歷史而存在的。
從辜鴻銘那個時代至今,歷史經歷了近百年的時間。但是,近百年來世界危機不僅沒有出現任何轉機,反而愈加嚴重。在物質世界,源自西方的過度自由的市場經濟使殘酷的競爭充斥各個領域,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為經濟利益明爭暗鬥,甚至不惜把人類推入戰爭的火坑。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日益發達的科技手段滑出了造福人類的正確軌道被用於爭奪資源和軍備競爭,導致各種有限的資源被過度開採,空氣污染、火山爆發、洪水泛濫、地震頻發、病毒肆虐,把人類賴以生存的綠色星球推到毀滅的邊緣!在精神世界,源自西方的自由主義使各種頹廢沒落的思潮與腐朽的意識形態沉渣浮起,群魔亂舞;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將人類善良與理性的遮羞布撕得粉碎;普及全球的電視、手機、書刊和網際網路,將暴力、色情及形形色色的道德敗壞現象長驅直入地送入人們的眼球,成為毒害人類特別是毒害少年兒童的精神鴉片,使他們脆弱的心靈每天都遭受著腥風血雨般的摧殘。
由於缺失了中國傳統文化堅固堤壩的鑑別與抵擋,中國人開始津津有味地大口享用著西方沒落、腐朽、污濁的精神文化大餐。
然而,就在中國人自己拋棄自己老祖宗的時候,西方的一些智者,如享譽全球的英國歷史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湯恩比博士經過苦苦探索,終於得出這樣的結論:“今天的人類社會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代,而且還是人類咎由自取的結果。”世界和平活動家、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也在一九七六年預言:“人類必將因為過度的自私和貪慾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將毀掉一切,加上道德衰敗和宗教信仰衰落,世界必將出現空前的危機。”這兩位思想家還有著驚人的共識:“拯救21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在“拯救世界文明”被日益提到如此高度,孔孟之道又應時而盛的情況下,現實終將被遺忘了近百年的偉大智者辜鴻銘請了回來。就在國學熱興起的近幾年間,人們紛紛翻閱史書,將辜鴻銘負載著中國精神的許多英文著作又譯回中文,重新出版,廣為流傳。
讓我們打開被塵封了近百年的偉大篇章,再一次聆聽辜鴻銘先生的教誨吧:
“研究中國文化,研究中國書籍和文學,我相信將對所有歐美人有益處”;
“雖然我非常清楚在進入實踐政治領域時的危險,但我還是這么做,這是因為我想用它來證明中國文明的價值,我想展示,研究中國文明對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問題有著怎樣的裨益------當今面臨的問題就是要挽救歐洲文明,使之免於崩潰”;
“挽救歐洲文明,挽救世界文明,解決文明巨大問題的方案­­­­­ -----就在中國”;
“說真正的中國人是一筆文明財富,是因為他擁有歐洲人在這場巨大戰爭之後所需要的新文明的奧秘”;
“我想讓歐美人關注的是,在這樣一個文明看上去面臨著破產威脅的時刻,在中國有一種無價的、迄今仍無可置疑的文明財富”;
“歐洲人將在中國------在中國文明中------發現這種新的道德力量”,“他們將不得不來中國求取真經”;
“你們可能會問,中國人從哪裡以及如何得到這種民族性不朽的秘密------這種理性與靈魂的美妙組合,並使他們能夠作為一個種族和民族一直永葆青春?答案就是,它來自於他們的文明”;
“中國人覺得不需要宗教是因為儒學中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套哲學和倫理學的體系,這一體系因為綜合了人類社會和文明而能夠替代宗教。事實上,儒學的最偉大之處在於,不是宗教卻能夠替代宗教,同時可以讓人們不再需要宗教”;
“對於歐洲人來說,中國人的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願意去學習它,試圖去了解它,而不是忽略、輕視甚至想毀滅它的話”;
“我在這裡要警告歐美人,不要去毀滅這種無價的文明遺產,不要去改變和污染真正的中國人------就像他們今天正努力用他們所謂“新學”所乾的那樣”。
……
請認真想一想吧,在將近一百年前竟有這樣的覺悟,竟能如此地憂國、憂民、憂世界,竟能如此關注併力圖拯救世界文明者,全國全世界能有幾人?不能說絕無僅有,也可說微乎其微吧。這就是偉大的智者,這就是偉大的思想家,他們遠比一般人要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當芸芸眾生正為眼前小利你爭我奪時,他們卻在絞盡腦汁;苦思冥想,謀劃著名人類生存的長遠大計。
四、將被世界記憶的辜鴻銘
歷史是螺鏇式前進的。當歷史轉了一個百年大圈,又回到那個似曾相識的交叉點時,卻發現這是一種較前更高級的回歸與提升。經過百年歷史的驗證,證實了辜鴻銘的思想在解決世界文明危機中曾起到的先導作用和歷史價值,證實了他是一位捍衛中國文化的英勇鬥士,是向西方傳播東方文明的先行者,是拯救世界文明的先驅,是人類偉大的智者和思想家。他將永遠被世界所記憶。
在辜鴻銘誕辰153周年的時候,我們對他最好的紀念就是在緬懷他的歷史功績,給他以歷史地位的同時,很好地學習和研究他的一系列論著,以他的精神為榜樣,在捍衛中國文明,保護和發展中華文化,在拯救世界文明和人類危機的進程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2010年7月2日
作者簡介:
王作柱,山西省發改委退休幹部,高級研究員,先後發表新聞通訊、學術論文八十餘篇,三十餘萬字;出版專著五本,七十餘萬字。現主要從事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傳播工作,擔任山西省當代儒學研究會理事,國際中華傳統文化研修院獨立董事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