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市常村鎮
輝縣目錄·【位置面積】
·【氣 候】
·【礦產資源】
·【動植物資源】
·【土地資源】
·【水資源】
·【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人口】
·【民族】
·【宗教】
·【國民經濟】
·【社會事業】
·【地名的命名規律】
【位置面積】
輝縣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緯35°17′~35°50′,東經113°23′~113°57′。地處豫晉兩省之交,西與山西省陵川縣交界,北同林州市及山西省壺關縣相接,東靠衛輝市,南臨獲嘉縣,東南與新鄉市、新鄉縣毗連,西南與修武縣相鄰。市區北距北京市600公里,南距鄭州市80公里,東南距新鄉市20公里。市境西部緊臨太行山脈,主峰九峰山十字嶺海拔1732米。市域總面積200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007平方公里,丘陵216平方公里,陸地784平方公里。位於第二級地貌台階向第三級地貌台階的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北而東南呈階梯形下降,有深中山區、深低山區、丘陵區、盆地、山前傾斜平原、平原和窪地,最低洼地海拔72米。屬海河流域衛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淇河、百泉河、劉店乾河、黃水河、石門河、峪河、紙坊溝河。即將動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西至東貫穿全境。可供防洪、灌溉的中小型水庫19座,其中寶泉水庫興利庫容1300萬立方米,最大調蓄水量3821萬立方米;石門水庫總庫容3084萬立方米;三郊口水庫調蓄水量2386萬立方米;陳家院水庫總庫容1370萬立方米。匯寶泉、石門、陳家院、三郊口諸水庫為一流的群庫匯流總乾渠,全長86.5公里,可視需水量而調度。
【地形地貌】
輝縣市位於第二級地貌台階向第三級地貌台階地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階梯型下降。地貌類型有深中山區、深低山區、丘陵區、盆地、山前傾斜平原、平原和窪地。最高山峰十字嶺海拔1732米,最低洼地占城鄉南樊村海拔72米。輝縣市地層有太古界、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規劃區地貌單元屬太行山前沖洪積傾斜平原,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地震裂度為8度
【氣 候】
輝縣市境處於太行山與華北平原結合部,為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由於受山脈走向和海拔高度影響,季風作用較為明顯,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較熱,秋季氣候涼爽,冬季較冷少雪。境內分4個氣候區:西北部中山溫涼區,無霜期短,平均氣溫12℃以下;南村盆地和淺山溫和區,年均氣溫12~14℃;山前丘陵溫暖區,年均氣溫15℃左右;平原溫濕區,年均氣溫14℃左右。據1971~2000年氣象資料統計分析,1月最冷,月均氣溫-0.6℃;7月最熱,月均氣溫27.1℃。極端最高氣溫41.5℃,出現在1992年7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18.3℃,出現在1990年1月31日。0℃以上積溫年均為5202.1℃,10℃以上積溫年均為4691.3℃。年均無霜期214天,最長239天,最短194天。年均日照時數2020.1小時,平均日照百分率46%。5~8月日照充足,日照時數最多的5月為225.0小時。年均降水量589.1毫米,7月降水最多,月均降水182.3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178.0毫米,出現在1981年8月16日。年均相對濕度68%,7、8分別為79%和80%。
資源條件
(一)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蘊藏豐富。已探明在百泉至吳村、趙固到新鄉地下有人字型煤田展布,總儲量17億噸,其中趙固煤田儲量11.67億噸,豫北罕見。同區內黃鐵礦、耐火粘土、磷鐵礦也很豐富。據國家物探部門勘察,全市儲藏30多個礦種,己開發勘明有原煤、泥炭、赤鐵礦、黃鐵礦、鉛鋅礦、銅礦、金礦、白雲岩、石灰岩、花崗岩、陶粒頁岩、雲母片麻岩、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石英、滑石、石膏、重晶石、耐火粘土、白堊土、礦泉水等25種。其中花崗岩儲量約50億立方米,白雲岩儲量約1500億立方米。1993年6月,國家地質隊又在境內探明一中型水泥灰岩礦床,極易採掘,可供年產60萬噸水泥的大型廠家生產525#以上的特種水泥200年。
(二)河流與水資源
輝縣市屬於海河流域衛河水系,北部有湛河東流,經林州市、淇縣入衛河,東北部、西北部、西南部河流多向南折入衛河,衛河沿著市域南部邊界自西向東流至新鄉縣。衛河有六條山區支流穿越本區, 由西向東排列為:紙坊溝河、峪河、石門河、黃水河、劉店乾河和淇河。在河流上游建有寶泉、石門、陳家院、三郊口四座中型水庫,總庫容為10884萬立方米,有效庫容為8375萬立方米。境內地下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山區地下無水,丘陵及傾斜平原上部貧水,中部、南部平原地區富水,窪地弱富水。輝縣市地表逕流量5.67億立方米,占總量的79.17%;淺層地下水儲量1.13829億立方米,占總量的19.31%;中深層地下水儲量0.11億立方米,占總量的1.52%。地表水、地下水可開發總量3.0298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7.1619億立方米的42%。
(三)植被
全市目前原始植被甚少,除耕作地帶,多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灌木叢和疏散喬木,或為人工栽植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及少量天然薪炭林。森林覆蓋率17%左右。分4區:西北部天然次生林區(落葉闊葉林區、針葉闊葉混交林區)、東北部人工灌木疏林防護區、西南部人工植被區、東南部人工植被區。
(四)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總面積168751.5公頃。其中己利用土地119774.5公頃,利用率 70.98%,未利用土地48977.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29.02%。在已利用的土地中,農業用地104217.7公頃,非農業用地15556.8公頃,農業用地與非農業用地之比為6.7:1。2000年底,全市耕地為63445.2公頃(合951678畝),人均1.23畝/人。
(五)旅遊資源
著名的百泉風景名勝區,由百泉、石門、白雲寺、黃水、沙窯等五個主要區域組成,不僅具有綺麗的自然風光,又有宮觀廟宇、古寺奇洞、詩賦碑刻、古樹名木等眾多的名勝古蹟,還有諸多的革命舊址、神話傳說和一年一度的藥材大會。風景名勝資源極為豐富,景區內有112個景點,其中人文景觀62處,自然景觀50處。外圍主要景點18個,古樹10處29棵。輝縣市文化源遠流長,既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存,又有殷商、戰國和漢代大量墓葬及孟莊遺址,還有歷代名人志士遊歷百泉等名勝留下的史料及碑碣,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其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
(六)農業氣候資源
輝縣市地形複雜,光熱水等資源差異明顯。1961—1990年30年間,年均日照2189.4小時,年均日照率49%,5~8月份日照充足,日照最長為5月份, 240.7小時;0℃以上積溫年均5156.5℃,10℃以上積溫年均4680.5℃;年均無霜期211.1天,最長245天,最短178天;年均相對濕度67%,6月份高溫低濕,月均相對濕度58%,7、8月份雨量多,濕度大,月均相對濕度分別為 77%、80%。
四、歷史沿革
輝縣市遠古時期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屬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內地,周稱凡國、共國。周厲王十六年,共國君共伯和受諸侯擁戴,代行王政,號共和,是為元年(前841年,為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春秋屬衛,戰國歸魏,秦屬三川郡。西漢,縣境東部置共縣,西部屬山陽縣。東漢、晉、北魏、東魏因之。隋開皇六年(586年),撤山陽縣,改置共城縣。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共州,轄共城、凡城二縣;武德四年廢州,並凡城縣入共城縣。宋因之。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避顯宗允恭(共之諧音)之諱,改共城縣為河平縣;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稱蘇門縣;貞祜三年(1215年),升蘇門縣為州,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輝殿(取謝靈運“山水含清輝”詩名命名),故以“輝”為名,稱輝州,領蘇門、山陽二縣。元代因之,後廢蘇門縣,改山陽為鎮,仍稱輝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州立縣,改輝州為輝縣,屬河南省布政使司衛輝府。清代因之。民國16年(1927年),天門會舉義,在西平羅建合平縣,不久即廢。
1938年2月日軍入侵輝縣,1943年至1944年,中共太行區委根據形勢,將原輝縣相繼劃為輝縣(後改輝北縣)、輝嘉、新鄉(後改輝縣)三縣。1945年8月抗戰勝利,1946年6月三縣合併為輝縣。
建國後,輝縣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11月撤平原省,改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86年撤新鄉專區,輝縣改屬新鄉市。1988年10月撤銷輝縣,建立輝縣市(縣級),河南省管轄,新鄉市代管。
【礦產資源】
已查明大型煤井田2處、小型煤井田3處,遠景資源量14.7億噸。石灰岩分布面積廣、厚度大、質優量大,估算資源量可達百億噸以上。花崗石礦分布廣、規模大、花色品種多、質量好、易於開採,資源量為15000萬立方米。礦泉水有南坪、白甘泉、楊莊3處,均為天然優質礦泉水。泥炭礦3處,其中中型礦床1處,儲量102萬噸,為省內目前探明的最大泥炭礦。黑色金屬礦有山西式鐵礦點1處,沉積變質鐵礦2處。有色金屬有鉛鋅礦點、銅礦點。冶金輔助原料礦有小型耐火粘土礦1處,儲量為136萬噸,還有白雲岩礦、石英岩礦。化工原料有磷礦化點1處和鉀長石礦點。特種非金屬礦有水晶礦點1處、冰洲石礦點1處。此外,建築用沙、磚瓦粘土、耐火粘土廣泛開採。
【動植物資源】
境內西北部山區有獼猴、山豹、野豬、飛鼠、金絲鳥、百靈鳥等數十種珍稀動物,銀杏、青檀等十幾種珍貴植物。盛產山楂、核桃、板栗、蘋果、柿子、葡萄、桃、梨、杏、梅等果品,其中山楂產量居全省第一,是全國著名的山楂生產基地。有山萸肉、杜仲、全蟲等中藥材600多種,百泉藥材交流大會以市場帶基地,藥材種植達3萬畝,被確定為省柴胡種植示範基地縣(市)和國家級中藥現代化示範園區基地。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高粱、紅薯、穀子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麻類、藥材、菸葉等,初步建成優質強筋小麥、綠色食品原料、瘦肉型豬、蛋雞、波爾山羊、食用菌、無公害蔬菜等生產基地。是全國著名的小麥生產基地縣(市),是農業部、財政部定點的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和優質肉牛生產基地。
【土地資源】
輝縣市土地資源類型複雜多樣,1984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境內分布7個土類,續分13個亞類、29個土屬、62個土種。基中褐土208.29萬畝,占全市土地面積(301萬畝)69.2%,主要分布在北中部山地和山前傾斜平原;潮土54.18萬畝,占全市土地面積18%,主要分布在境內南部;棕壤土20.05萬畝,占全市土地面積6.7%,主要分布在境內海拔1200米以上的垂直帶譜中;沙礓黑土11.50萬畝,占全市土地面積3.8%,分布在市境南部、西南部和西部一帶;水稻土6.50萬畝,占全市土地面積2.2%,主要分布在薄壁鎮東部、百泉鎮南部、北雲門鎮與胡橋鄉周圍及孟莊鎮部分地塊;風砂土0.21萬畝,占全市土地面積0.1%,主要分布在趙固鄉北部和洪洲鄉境內;沼澤土0.06萬畝,分布在北雲門鎮韓小莊、卓水以西地帶。2005年末,耕地53345公頃。
【水資源】
輝縣市水資源總量7.161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量5.67億立方米,占79.17%;淺層地下水儲量1.13829億立方米,占19.31%;中深層地下水儲量0.11億立方米,占1.52%。在水資源總量中,可開發利用總量3.0298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42.3%,境內地下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山區地下無水,丘陵及傾斜平原上部貧水,中部、南部平原地區富水,窪地弱富水。
【旅遊資源】
輝縣市自然風光獨特,旅遊資源十分豐富,1990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獼猴自然保護區,有國家森林公園1處,有關山國家級地質公園、萬仙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百泉為全省最大的古建築園林,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87.9平方公里。主要景區有百泉、寶泉、萬仙山(郭亮、南坪)、八里溝、回龍、白雲寺、齊王寨、方山、關山等,自然山水,奇險秀幽,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既薈萃了太行山之精華,又有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存及殷商、戰國、漢代大量墓葬,歷代名人志士遊歷百泉等名勝留下眾多史料書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處。
【歷史沿革】
輝縣市遠古時期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屬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內地,周稱凡國、共國。周厲王十六年,共國君共伯和受諸侯擁戴,代行王政,號共和,是為元年(前841年,為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春秋屬衛,戰國歸魏,秦屬三川郡。西漢,縣境東部置共縣,西部屬山陽縣。東漢、晉、北魏、東魏因之。隋開皇六年(596年),省山陽縣,改置共城縣。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共州,轄共城、凡城二縣;武德四年廢州,並凡城縣入共城縣。宋因之。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避顯宗允恭(共之諧音)之諱,改稱為河平縣;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稱蘇門縣;貞祐三年(1215年)升蘇門縣為州,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輝殿(取謝靈運“山水含清輝”詩名命名),故以“輝”為名,稱“輝州”,領蘇門、山陽二縣。元代因之,後廢蘇門縣,改山陽為鎮,仍稱輝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州立縣,改輝州為輝縣,屬河南省布政使司衛輝府。清代因之,民國16年(1927年),天門會舉義,在西平羅建合平縣,不久即廢。
1938年2月日軍入侵輝縣,1943年至1944年,中共太行區委根據抗戰形勢,將原輝縣相繼劃為輝縣(後改輝北縣)、輝嘉、新鄉(後改輝縣)三縣。1945年8月抗戰勝利,1946年6月三縣合併為輝縣。
建國後,輝縣屬平原省新鄉專區,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改屬河南省新鄉專區,1986年新鄉專區撤銷,改屬新鄉市。1988年10月輝縣撤銷,輝縣市(縣級)建立,河南省管轄,新鄉市代管。
【行政區劃】
2005年,輝縣市設城關、孟莊、百泉、薄壁、峪河、南村、吳村、上八里、占城、北雲門、南寨、常村12個鎮,沙窯、西平羅、張村、高莊、拍石頭、黃水、洪洲、冀屯、趙固、胡橋10個鄉,533個行政村。
【人口】
2005年,全市總人口790155人,比2004年增加3720人,增長0.5%。按從業人口分,農業人口594412人,非農業人口195743人。
【民族】
2004年,全市有25個民族成份,除漢族外有少數民族24個,分別是回、蒙古、朝鮮、藏、彝、滿、苗、壯、布依、土家、景頗、維吾爾、侗、瑤、佤、哈尼、白、達爾、撒拉、傈傈、仫佬、俄羅斯、德昂、塔塔爾族,少數民族人口584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44‰,其中回族5069人,集中居住在城關、百泉、趙固、北雲門、峪河、薄壁等6個鄉鎮的8個村莊;蒙古族417人,集中居住在峪河鎮穆家營村。其餘22個少數民族散居於各鄉鎮。
【宗教】
2004年,全市有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5種,宗教職業者10餘人,信教民眾4萬餘人,其中基督教2.5萬餘人,天主教1300餘人,伊斯蘭教5300餘人,佛、道教1萬餘人,出家2人。基督教有長老2人,伊斯蘭教有阿訇8人。佛家有大比丘尼2人。有開放宗教活動場所63處,其中基督教三定點26處、清真寺6坊、佛道教場所25處、天主教堂6處。有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基督教協會、天主教愛國會3個愛國宗教團體。
【國民經濟】
200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86093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3%。其中,第一產業132974萬元,增長10.7%;第二產業520882萬元,增長21.4%;第三產業207255萬元,增長9.4%。全年糧食總產量411631噸,比上年增長4.7%,其中夏糧216146噸,比上年增長1.9%,秋糧195485噸,比上年增長8.1%。全部工業增加值466225萬元,同比增長23.6%,限額以上272361萬元,同比增長31.2%,限額以下及個體193864萬元,同比增長11.6%,限額以上工業銷售收入530423萬元,同比增長21.3%,限額以上工業利潤總額17427萬元,同比增長82.7%,限額以上工業利稅總額45264萬元,同比增長76.1%,限額以上工業產銷率99%,限額以上工業效益指數156.8%,同比提高4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9746萬元,同比增長14.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72998萬元,同比增長94.2%,其中城鎮以上404790萬元,同比增長94.9%,農村投資68208萬元,同比增長88.9%。一般預算財政收入30358萬元,同比增長50.2%,一般預算財政支出58132萬元,同比增長31.8%。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06730萬元,同比增長1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491651萬元,同比增長10.3%。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248585萬元,同比增長8.4%。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8元,同比增長13.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4302元,同比增長15.1%,農民人均純收3150元,同比增長17.4%。
【社會事業】
義務教育體系水平居新鄉市前列,高中教育普及率逐步提高;爭取上級資金1548萬元用於國小基礎設施\突出公共陌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72%0以內,全年新增就業和再就業1.3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以內。農民人均純收入2683元,增長17.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948元,增長15.1%,居民消費指數控制在4.5%以內。養老保險金、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失業保險金髮放率均為100%。9552人享受城市低保,3.36萬名困難民眾和災民得到救助、救濟。啟動百泉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關停24家機立窯水泥企業28條生產線和71家采碎石企業,改善空氣品質。改造中國小D級危房73所,成功舉辦一中百年校慶,被評為全國德育工作先進實驗區。共有12個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科技發展計畫,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9項,被授予河南省智慧財產權區域試點縣(市)。加大文化市場整治力度,關閉取締違規網咖、黑吧31家。奪得新鄉市八運會各縣市團體總分第一名。50.1萬農民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
城鄉面貌不斷改觀,完成孟莊工業大道,北二環主路段工程。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開工,鋪設管網20公里。第二水廠正式開工。郵政大樓、市醫院新院等標起性建築主體工程竣工。西大街商住區基本完工,東大街及灶君廟商貿城開發正式啟動。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大,新輝路、東外環、南環路綠化配套任務基本完成,城區所有主幹道及15條背街小巷路燈全部更新,綠化、亮化工程成效明顯。嚴格土地管理與審批,公開出讓土地11宗,成交額5215萬元。加快市域路網建設,實施重點交通項目12個。石門水庫一號洞至錫崖溝、槲後公路完工,輝吳公路完成路面鋪設21公里。466個村實現“村村通”,全年完成市域路網投資1.37億元。
【地名的命名規律】
(一)以地理特徵命名
輝縣市位於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向衛河平原的過渡帶。山區丘陵面積占70%以上,很多地名顯示自然環境特徵。
在山區和丘陵區以自然實體山、嶺、坪、站、溝、凹、坡、沖等為地名是極其普遍的。以山命名的23個,如關山、九峰山、鐵打寨山等;以嶺命名的34個,如鹿嶺、邊牆嶺、王莽嶺等;在山上或山間較大平地建村的稱坪,如南坪、松樹坪等;站是高山區特有的地形,指在直立的峭壁懸崖之上的條狀地帶,有的上面仍是峭壁懸崖,以站命村的有西站、碓臼站、石裂站等;以溝命村的最多,為119個,乾旱的丘嶺地區有在溝旁低凹處建村的習慣,以便於蓄積飲水,如里溝、西溝、李家溝等;以凹命村的在50個以上,如郝家凹、槲樹凹、寶泉凹等;以坡命村的近30個,如土坡、任坡等;沖是較寬的山溝,以沖命村的有頭沖、滑山沖等。有些村以特殊地形而命名如石圪節、楊圪壋、三山腦、觀音掌、石嶺圪道、後六穀洞等。此外,群山間平原叫“川”,如西北部的侯兆川。
河泉附近的村名多與河泉有關,以泉命村的如百泉、焦泉。河流出山處多以口命名如馬頭口、龍門口。中游多以流、河、灘、灣為名如北流、王河、宋坦(灘)、南灣等。至於泉源眾多大面積沼澤地區,當地習慣叫海,如宋海、李海等。
(二)以始建者姓氏或多數居民姓氏加通名“村”、“莊”之類而命名的在500個以上。如呂巷、張村、王家莊、高家坪、朱氏胡同等,這種現象在明代移民村中更為普遍。除姓氏命村之外還有以人名為村名以示紀念的,如張千、王朴、李連三戶一同從洪洞遷來,建起相鄰的張千屯、王朴屯(後改稱“後屯”)、李連屯三村。
(三)部分村落以樹木園圃命名,以樹木命名的如椿樹莊、槐樹莊、楊樹凹、槲漫、松樹坪、柏樹灣等;以園圃命名的如花園、桑園、棗園、柿園、葦園、竹園、石榴園、山楂園、棠梨園等。
(四)以傳說故事命名的村270個,都有一個有關建村的動人傳說。有紀念農民起義領袖而命名的郭亮;有因為包公曾在此監督修河,居人為之立廟相沿成村的包公廟;有為紀念岳家軍將“樂村”改為 “岳村”,後演變為“西嶽村”;有關神話傳說而得名的摸斧山、九聖營等;有唐朝時王姓居此賣飯,用高粱桿織薄,圍而成壁從而得名的“薄壁”。
(五)以表示祥瑞或祈福的吉言嘉語而命名。如龍門、麒麟溝、鳳凰山都是表示祥瑞徵兆的地名;富莊、安平、落安營、新安村均表示祈求富裕與安定的願望;寶泉、花園、向陽村、煙景溝均表示環境優美,興旺發達。
(六)以營為通名的20多個村莊,其中有明朝寧山衛所屬屯田軍營,如三衛營、李千戶營、馮官營等;有戍守軍營相沿成村如官小營、馬小營、孟小營;有隨軍軍戶遷此落戶成村的楊啟營、落安營,也有軍官流放至此日久成村的王放營。
(七)以居民生產、生活特徵命名,如紙坊、油坊頭、鐵匠莊、沙鍋窯等。
(八)與交通有關的以店、鋪為通名的村。其中店是交通要道上住宿商旅客人的地方,如劉店、胡村店、石門店等;鋪是古時郵遞所,如市東7.5公里通往原府城大道上的王村鋪。
(九)以寺廟或建築命名的村,如以寺廟命村的有牛王廟、大王廟、金王廟、金牛寺、柏尖寺等。以建築物命村的有胡橋、裴閘、八盤磨、書院街、大佛殿等。
(十)隨著歷史的前進,村落在發展和派生新村。為了以示區別,往往形成加方位、序數和大小的複合地名。如地名加序數的有大古台、二古台、頭沖、二沖、三沖;地名加方位的有東耿村、西耿村,南關村、北關村,東樊村、西樊村、南樊村,前李固、中李固、後李固,上八里、中八里、下八里;地名加方位加大小的有南程村、大北程村、小北程村;地名加方位再加方位的有南流、東北流、西北流。
(十一)類地名(企事業單位等)均以業務或產品性質命名,如化肥廠、氣象站、地震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