軲轆

軲轆

軲轆,中國詞語。是用不同材料製成的圓形滾動物體。簡單來說,它包括輪子的外圈、與外圈相連線的輻條和中心軸。透過滾動,輪子可以大大的減少與接觸面的磨擦係數。如果配上軸,即成為車的最主要構成部份。輪子在交通運輸中非常有用,是人類的重要發明之一。除了車輪以外,其他圓形的輪還有船輪、飛輪等等。

基本信息

詞義解釋

軲轆
gūlu
[wheel][口]∶輪,車輪,用金屬、木料或其它堅固材料做的圓形構架
[roll]∶轉;滾動球軲轆遠了
圖片

起源

在掌握鋒利而堅固的工具以前,人類是不可能擁有輪式車輛的。用石器工具難以將木頭加工成合適的圓柱形,更不必說複雜到帶輻條的輪子了。所以,車輪的出現只能是青銅時代以後的事情。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曾斷言:凡使用輪車的民族,無一不是直接間接從巴比倫學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在滾木上拖船,也使用紡輪,又有滾鐵環之戲,但以輪行車這個意思始終沒有想到。
路威對輪子起源的觀點也是大多數考古學家的觀點。但新的考古發現往往顛覆陳舊的理論。德國Flintbek巨石墓下的車轍是6800年前(公元前4800-4700年)間留下的。在波蘭Bronocice發現的帶車形圖案的罐子被定位在公元前4725年以前,但是對該地層的七次碳-14測年傾向於公元前4610-4440年的結論。而近東出現輪式運輸工具的最早證據是美國考古學家Baldia在位於敘利亞的晚期Uruk遺址發現的。那裡出土了一個帶有輪子的模型和“貨車”的壁畫。這些東西是先民在距今6400-6500年前留下的。
所以,輪式車輛很可能是在歐洲出現的,而後才傳到近東,或是由東方人再次發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