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店鎮

軍店鎮

軍店鎮是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的一個鎮,位於縣城西28華里,原為軍馬鋪,下店子兩小鎮,軍馬鋪在西,下店子在西東,相隔一河。

基本信息

歷史介紹

唐代時,該地東段,盤峪河口有一店房,稱下店子;西段,朝廷設有鋪驛,常在此駐軍馬,故稱軍馬鋪.由於時間推移,商業的發展,東西兩段街道逐漸相連.民國二十九年,合併為區轄鎮,合稱軍店鎮至今.
在唐代時這裡就已是鄂,豫,川,陝,的通道樞紐,系朝廷傳遞文書的必經之地,於是出現了小飯鋪,小旅店,供政府和軍隊傳遞文書的信使和往來官員歇宿,換馬,搭夥以及行人吃住.
在唐朝後期和明朝前(907----1340年)這段時間內,該地商業發展緩慢,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還沒有得到開發利用,人們仍然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農富產品及手工業產品多是以物易物的形式在此交換,但經營甚微.
到明洪武后(1368年----1398年),從陝西等地遷入大批移民,一時人丁興旺,農業資源得到了初步開發,手工業有了初步的發展.於是同外地的商業往來日趨頻繁,外地商業人開始來此收購土特產品,本地少數富戶也開始經營鹽,鐵和土雜貨.四鄉以黑,白木耳,棉花,藥材為主的土特產品,手工業產品以貨幣和以物易物兩種形式在此交易.由於人口的增長,農業和商業的發展,這裡就初步形成了軍馬鋪和下店子兩個集貿市場.
至明末清初,該鎮已基本上是店連店,鋪連鋪,家家經商,戶戶擺攤.其中除資本較大的純商戶之外,不少是半農半商或半工半商.並且較大的商戶中也有許多還兼營土地.其它小商攤販多是小手工業者,和四鄉農民兼營,農閒則來,農忙即去.有的在街旁烙個饃,插雙筷子也算做熟食生意.當時,除立有商號的店鋪和小攤販外,還有屠宰鋪,餅子鋪,豆腐鋪,黃酒館,從事小手工業的作坊和織布機坊,染房,磨房,油坊,,鞭炮坊,金銀首飾鋪,錫匠鋪,鐵匠鋪等.這些行當,多則十餘家,少則兩三家.本縣西鄉,包括現軍店,化龍,門古,上龕,九道,回龍等地,的主要土特產品,如黑,白木耳,水耳,藥材,生漆,棉花等多集散於此.這個時候的商鋪,飯店,藥鋪,行棧,酒館,小吃數量較多,各店鋪均以經商人姓氏立有商號,其商號名稱,大多以祝福吉祥為內容.這時,立有各種商號者就達六十餘家,最大商號莫過於”吳福泰”號.店主吳全信,他主要經營食鹽,土產,雜貨和中藥.
該鎮商業可分為雜貨,中藥,飲食服務業和經濟牙行四大行業.雜貨業有:何永慶,胡同盛,羅大成,鄧長泰,張正順,雙興茂,等.中藥業:泰來興,愛生堂,楊永興等.飲食服務業有:譚吉利,何永昌,馬鴻順,許文元,何建全,等24家.
這個時期,該鎮過往行人川流不息,四鄉來此出售糧,棉,油,瓜,果,菜等農副產品,及小手工業的農民,小手工業者叫賣不絕,小攤小販沿街擺設,常見的外地商販有:鹽客,黃表客,竹山,竹溪,均縣,鄖縣,谷城,等地的桐油,,香油販,光化,南漳的木耳販,本縣的豬,牛羊販,本縣西南鄉九道,范家埡,田家山,百家坪,等地的農民多來此趕集,出售土特雜貨.
自民國十年起到解放前夕,連年天災人禍,天旱地澇,疫病流行,兵災匪禍迭起,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自此,軍店鎮就逐漸冷落下來,至抗戰時期,山區成了大後方,隨著縣城的興旺,其繁盛之勢有所恢復,但終不及民國初年那樣火紅興旺.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為打內戰,大肆搜刮,貨幣貶值,物價飛漲,經濟萎縮,民不聊生.至此,軍店鎮便一蹶不振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軍店鎮經濟又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再沒有民間商人自發的利用三月三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民風了.軍店鎮現人多地少,吃青菜一部分要靠從縣城送貨.菜價平均比縣城貴.

轄區

軍店鎮鎮政府下轄1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軍店街、月明、雙柏、回龍、劉家畈、向家灣、何家村、郭家莊、下茅坪、高山溪、土坎、松柏、白果、上茅坪、三溪溝、官橋、易溝、小峪、軍馬、指北、中村。

概況

經濟

軍店鎮是房縣的農業大鎮,所轄13個行政村都毗鄰城區。
據媒體報導,鎮區的13個村發揮自身優勢,形成了林藥間作,果茶套種等種植特色村和交通運輸、食品加工等專業村,構建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格局。

教育

房縣第二中學位於鎮中心,沿高級中學周邊形成了兩條比較繁華的街道。軍點鎮中是該鎮的初級中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合併,僅剩這一所國中。

傳統節日“三月三”

農曆三月三的“來會”,是該鎮的傳統趕集日。據乾隆五十三年所修縣誌記載:”三月邑西房山廟、顯聖店、皆演戲賽會,四鄉趕集者絡繹奔趨,蟻聚雲囤,堆山塞谷……..”.從三月三開始,軍馬鋪、下店子兩處商人各請戲班子搭台唱戲,歷時一個月,相互爭生意,小商小販隨場叫賣,河南及外省縣和本縣四鄉的商客,大都來此趕集。他們或租房子,或搭貨棚,既出售又收購,生意十分火紅。街上人來人往,擠攘不透,好不熱鬧,臘月生意則更加興旺。

相關傳說

·蛤蟆石的故事

軍店鎮有一條短街叫“ 蛤蟆石”。蛤蟆按當地的方言應該讀“蝌蟆”。蛤蟆石的緣起是街上有一塊酷似蛤蟆的青光石,經滄桑歲月的沖刷,青光石巳光亮鑒人。石傍有一井,終年井水甘洌,飲之,涼徹肺腑。每每有軍店鎮的遊人歸來,都要暢飲一瓢井水,都要猛吼一聲:“終於喝到始蟆石的井水了!”
“蛤蟆石”街上有兩層雕梁木屋,塵埃黑重,給人以遙遠古樸的印象。街道呈龜背形,卵石鋪就。兩邊房屋高於街道3尺余,人行其中,襲來沉沉歷史的厚重感。

自然風景

該鎮風景秀麗,美不勝收,春季,山上桃花,河邊翠柳,紅綠相映;仲秋,山上紅葉,田野金波,紅黃相襯.上與化龍埝相望,下與月兒山文昌宮對峙,由此形成房縣名景之一,為歷代顯貴及文人墨客遊覽勝地.

歷史古蹟

顯聖殿

軍店鎮軍馬河出口處房山腳下,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正殿是宮殿式建築,兩側是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在房山山頂修建金頂1座。現頂殿依舊,保存完好。
相傳怪人費長房在此顯聖,殿因此得名。清乾隆年間創建,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重修。殿宇依山傍水,懸崖峭壁,巍然壯觀。殿基為磚石結構,高約30米。磚雕走脊,飛檐筒瓦,有唐宋遺風。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後山之巔增修殿宇1間,名曰“金頂”。
山上林木蒼翠,四季常青。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續修顯聖殿樓閣,為磚木結構的歇山重檐二層建築,卷棚斗拱,各臻其妙,上下台階相連,高低迴廊可通。
近年來為了發掘軍點的文化遺蹟,政府對古建築群進行的修繕。每年到了“三月三”趕集的日子,都會有民間戲班表演節目,前來上香祈福的鄉民絡繹不絕,甚是熱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