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或更高;小枝扁,有狹翅或稜角,覆有膠狀粘液。單葉,紙質,形狀和大小變異很大,線形、線狀匙形、線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形,長5-12厘米,寬0.5-4厘米,頂端短尖、鈍或圓,全緣或不明顯的淺波狀,兩面有粘液,無毛,乾時光亮;側脈多而密,甚纖細;葉柄短或近無柄。
花序頂生或在小枝上部腋生,比葉短,密花,主軸和分枝均有稜角;花梗纖細,長2-5毫米,有時可達1厘米;萼片4,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頂端鈍;雄蕊7或8,花絲長不及1毫米,花葯長2.5毫米,內屈,有腺點;子房橢圓形,外面有膠狀粘液,2或3室,花柱長約6毫米,頂端2或3深裂。蒴果倒心形或扁球形,2或3翅,高1.5-2.2厘米,連翅寬1.8-2.5厘米,種皮膜質或紙質,有脈紋;種子每室1或2顆,透鏡狀,黑色。花期秋末,果期冬末春初。
生長環境
常生於乾旱山坡、曠地或海邊的沙土上。 車桑子是喜光、耐旱、耐瘠薄,萌生性強的灌木,能在石灰岩裸露的荒山生長。車桑子適應的氣候範圍比較廣,從熱帶至亞熱帶都有生長。中心分布區平均溫度14.7-22.1℃,最冷月平均溫度8.4-15.2℃,活動積溫5280℃以上,極端低溫-4.3至0.1℃,年降雨量540-75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50-67%,水熱係數0.6-1.5。
車桑子能耐乾熱氣候,又耐瘠薄土壤,在表土流失、岩石裸露的石礫土壤或石頭縫隙都能生長。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乾燥山坡、河谷或稀疏的灌木林中生長良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分布範圍
分布於熱帶非洲、太平洋群島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金沙江中部河谷兩岸,如麗江、中甸、鶴慶、保山、景谷等地)、福建南部、台灣、廣東、廣西、海南和四川等省區。
栽培技術
車桑子造林在中國雲南主要用於飛播和人工撒播,也有挖穴直播和撒播。時間以雨季來臨之前(5月中旬)為宜,待雨水下透後,種子很快發芽。在乾旱地區,飛機播種也可與思茅松、雲南松混播。由於車桑子生長快,對松樹幼苗起庇蔭作用,有利於松幼苗生長。播種用種每畝100克。
人工撒播在緩坡地可用牛犁整地或在地被覆蓋小的地方撒播,效果也好,每畝用種250克,最後每平方米保存2-5株。穴播造林,株行距0.4米×0.4米,每穴放種子5-10粒。造林後嚴禁開荒、割草、放牧,嚴防山火,2-4年便可利用。
主要價值
這種植物耐乾旱,萌生力強,根系發達,又有叢生習性,是一種良好的固沙保土樹種。全株含微量氫氰酸,葉尚含生物鹼和皂苷,食之可引起腹瀉等症狀。 其種子含油量15.7%,種子油可供制肥皂,民間還用於點燈。葉研細可治燙傷和咽喉炎。枝幹可作燃料、豆架等。根有大毒,可殺蟲。全株用於治風濕。
全株藥用。葉:性味辛、苦,平,具清熱滲濕、消腫解毒功效,主治小便淋瀝,癃閉,肩部漫腫,瘡癢疔癤,會陰部腫毒,燙、燒傷。根:具消腫解毒功效,主治牙痛、風毒流注。全株:外用於瘡毒、濕疹、癮疹、皮疹。花、果實:主治頓咳。煎服15-30克,外用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