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總面積98.7平方千米。轄2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615戶,總人口2696人。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2696人。耕地均為旱地,人均耕地面積1.5畝。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01畝,總產量172.5萬千克,人均有糧662千克。全年烤菸種植650畝,產值90萬元;藥材種植650畝,產值60萬元;魔芋種植8畝,產值1.6萬元。年末大牲畜存欄1854頭,生豬存欄2360頭。年內大牲畜出欄24頭,生豬出欄2500頭。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7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49元。有完小1所,校點2個,在校學生30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29戶通自來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6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26戶(均使用地面衛星接收器)(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和36.75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2戶(分別占總數的23.09%和23.09%)。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路邊可搭車,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25 輛,拖拉機4 輛,機車1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313.6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313.6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畝。到2006年底,全村無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全村有4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均為衛星地面接收器);有 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自然村通路燈。無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9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4313.6畝(均為旱地),人均耕地1.6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烤菸、芸豆 等作物;擁有林地12460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8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雪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1.5畝,;草地6180畝;荒山荒地6230.325畝,其他面積8097.08畝。有矽礦等資源。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15戶,共鄉村人口2696人,其中男性1434人,女性1262人。其中農業人口2696人,勞動力2000人。該村以僳僳族、納西族為主(是僳僳族、納西族、漢族族混居地),其中納西族593人,僳僳族1876人,漢族197人,其他民族3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15人,參合率96.99 %;享受低保15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0公里。該村無公廁 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77 戶,占農戶總數的93.82%。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各項補貼、補助收入及扶貧項目資金的公開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的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1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313.6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7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616 個(勞均0.308 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5萬元,為百村扶貧工程的資金。無固定資產 ,年末集體無收益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4人,少數民族黨員72人,其中男黨員82人、女黨員12人。該村黨支部2003年被評為巨甸鎮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主任兼書記和繼英、副書記和玉國、副主任陸紹貴組成,下設岩吉、岩樂 、拉課等24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0人。
人文地理
路西位於巨甸鎮往西通的公路邊,因此取名為"路西"。路西村在1949年9月至1953年稱第五區魯西行政村,1984年初至1988年上半年稱巨甸區路西僳僳族鄉,1988年上半年至2000年12月稱巨甸鎮路西辦事處,2001年1月至今稱巨甸鎮路西村委會。路西的幾個村民小組都為僳僳族聚居地,僳僳族居住地海拔都較高,這裡山高林密,土地貧瘠,交通不變,所以僳僳同胞過著相對封閉的生活,他們自給自足,保留下了古老的紡線、織布的技術,現在衣服被蓋雖不在自己紡織,但一些小飾品,如婦女的圍腰,背小孩的背帶,隨身斜背的小口袋,少女的一些小飾物,都還自己紡織。他們保留自己的僳僳語,有自己的民歌、故事、傳說。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53.9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還有很多農戶善未通電視和電話,由此引起了山區信息的閉塞。整村文化活動場所少,村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科技意識淡薄。醫療衛生條件差,農民治病就醫難。在生活衛生方面,各個自然村的人蓄混居率都很高,人口衛生急需改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烤菸、雪桃、芸豆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4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880頭、牛140頭、羊26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148元增加到1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