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波拿巴

路易·波拿巴

路易·波拿巴,即荷蘭國王路易一世,法皇拿破崙的三弟,荷蘭路易二世之父。拿破崙迫使荷蘭成為附屬國,他被拿破崙封為荷蘭國王以控制荷蘭,但最終路易·波拿巴因反對大陸封鎖政策被迫退位。

基本信息

早年生活

路易是沒落的義大利貴族:夏爾·德·波拿巴的第三個兒子,1778年出生於法國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1785年2月,夏爾·波拿巴因癌症病逝,波拿巴家的生活一下子拮据了起來。8月,他的二哥拿破崙返回科西嘉島,拿破崙為了減輕家中母親的負擔,於次年2月將路易帶到法國,用自己微薄的薪水供他上學。1798年隨拿破崙遠征埃及,次年與兄長回國發動“霧月政變”。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他被任命為警長。

荷蘭國王

1806年,拿破崙將法國的附庸國:巴達維亞共和國改為荷蘭王國,將路易扶上了荷蘭王位。

路易·波拿巴 路易·波拿巴

路易·波拿巴自1806年擔任荷蘭國王以來,素以仁政治天下,深受臣民的愛戴。但拿破崙要求荷蘭也必須參加大陸封鎖體系,路易認為荷蘭是個商業民族,如果完全割斷同英國的商業聯繫,則荷蘭的經濟就會遭到徹底破產。而且這種經濟上的大災難在荷蘭發生得遠比其他地方要早,因為自從英國把荷蘭所有的殖民地搶走以後,荷蘭的貿易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向英國出售商品和從英國得到殖民地的商品。因此,路易·波拿巴對於荷蘭沿海與英國人進行的走私買賣不聞不問。拿破崙得知此情後,大為震怒。1809年末,拿破崙把附庸國的君主都召到巴黎,路易也在其中,他要求這些君主們為"窒息"英國而犧牲自己。法蘭西帝國的這些高級僕從們都唯唯諾諾,俯首聽命,唯有路易一人不願成為拿破崙的同路人,他頂撞說:“荷蘭已經厭棄被法國當作玩物。"拿破崙對此大發雷霆,他警告說:如果荷蘭不聽話,就將它併入法國。

兄弟失和

路易波拿巴與其子(後來的路易二世)在一起 路易波拿巴與其子(後來的路易二世)在一起

路易回到荷蘭,立即去各省考察大陸封鎖引起的疾苦。封鎖的鐵腕已使各省本來十分繁榮的貿易和工業部門一片蕭條,路易感到再也不能坐視不管了,他開始用謹慎而恭敬的言辭向拿破崙進諫。1810年3月23日,他致函拿破崙說:“如果您希望鞏固法國的現狀,獲得海上和平,或者出擊英國成功,依靠封鎖體制之類的手段是達不到這些目標的。靠毀滅你親手創建的王國、削弱你各個盟國、蔑視各國最神聖的各項權利以及國際公法首要的各原則,也是達不到目的的。相反,你應使他們成為法國的朋友,鞏固和增強你的各個盟國,直至能像親兄弟般地依靠它們。毀滅荷蘭遠不是襲擊英國的辦法,反倒會因為工業和財富全都逃避到英國而更加強迫力量。襲擊英國的實際方法有三個,即:使愛爾蘭脫離英國、占領東印度群島、或者實地進犯。後兩種方式最為有效,但沒有海軍是實行不了的。我吃驚的是第一種方式竟那么輕易地放棄了。按照優惠條件獲得和平遠比損害本國和友邦以圖造成敵國癱瘓要可靠。”

這封信引起了拿破崙的極大不快。在這個時期,人們除了回答拿破崙的問話外,誰也不敢對他多說半句話。只有康巴塞雷斯作為他在執政府的老同僚,還保留了在公開場合進言的特權。不過,在拿破崙與奧國公主結婚以後,康巴塞雷斯的這項特權也消失了。

離開王位

在同新皇后到北國的旅途中,拿破崙給路易復了一封長信,信中說:“我把你安置在荷蘭王位上,是認為安置了一名法國公民,可你採取的措施恰恰同我期望的完全相反。我迫不得已禁止你前來法國,並占領你的部分領土。……路易,你統治不了多久。……從你一意孤行的途徑上迴轉來吧,做個誠心誠意的法國人,否則,你的百姓將擯棄你,你將成為嘲笑的對象離開荷蘭。國家須以理性和政策來治理,而不是其幻想的計畫,那是低下和毒辣手段的產物。”

一支法國部隊在特·勒佐公爵的指揮下開進荷蘭,這位部隊指揮比路易本人更像國王,他威脅說要占領阿姆斯特丹。路易看到自己的王權是那么脆弱和易失,荷蘭的毀滅已在所難免,他決定放棄這個名不副實的王權。他向立法機構致送咨文後,發表了退位詔令。

拿破崙接到路易讓位的訊息後,頒布了一個特別法令,把荷蘭併入法蘭西帝國,並將其分為若干省份,各派地方長官治理。

家庭子女

他的妻子是拿破崙的繼女博阿爾內。他和妻子有三個孩子:

拿破崙·查理,荷蘭王儲。

拿破崙·路易·波拿巴,繼任為荷蘭國王路易二世。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後來的拿破崙三世。

路易被拿破崙一世廢除王位後,被迫去佛羅倫斯閒住,而他的兒子路易- 拿破崙·波拿巴則隨母親在巴黎的宮廷中生活,耳濡目染,受到了拿破崙一世的薰陶,自幼就具有遠大的理想。1848年12月10日,路易- 拿破崙·波拿巴主要依靠農民選票當選為共和國總統。1851年12月2日他發動政變,解散議會,並通過公民投票使政變合法化。1852年12月2日元老院宣布恢復帝國,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三世。馬克思在1852年3月寫有《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法蘭西共和國之路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9月22日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年2月1848年2月爆發革命。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年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1年9月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9月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