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坡頂

路基坡頂

路基坡頂(slope top of subgrade)是指路基邊坡的最高點。挖方路基為邊坡與原地面相接處,填方路基為邊坡與路肩或人行道外緣相接處。

簡介

路基坡頂(slope top of subgrade)是指路基邊坡的最高點。挖方路基為邊坡與原地面相接處,填方路基為邊坡與路肩或人行道外緣相接處 。

路基加固

為保證路基本體在自重及各種自然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穩定而構築的加固工程設施。常用的有石砌護肩、護牆、護腳、沿河駁岸、浸水牆及各類支擋結構物。對濕軟地區,填築路基前尚需用各種技術措施先對原地基進行加固處理(換填土碾壓夯實,砂樁、砂井等排水固結,振動擠密或固結,石灰樁、土工布、電化學等),以提高路基的承載能力 。

路基排水施工要點

1)對於公路路基開挖路塹應在路肩兩側設定梯形或矩形邊溝,並且通過涵洞,急流槽或路塹過渡到路堤後自然排出路基範圍外。

2)在半填半挖山腰線或路塹頂邊緣以外,必需設定截水溝,對於平原上一側地勢較陡容易引起洪水聚集的路段上方也該設定截水溝。

3)路基以外的水必須經導流設施引入河道或橋涵內排至路基以外。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要點

一、邊溝

1.邊溝設定

挖方地段應設定邊溝,以保證路面不會積水,填土高度比較小的地方,根據當地降水情況酌情設定邊溝,以利於將雨水及路面水排出路基以外。路堤較低的坡腳處應設定邊溝。邊溝必須分段設定出水口,出水口要保證將水引出路基以外,根據當地氣象水文情況,出水口設定必須保證水能及時排出路基以外。對於路線經過村莊或集鎮時,一般必須要在公路兩側設定邊溝,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還要設計邊溝蓋板。

2.施工要點

邊溝溝底縱坡要以不積水為原則,縱坡大於4%土質邊溝地段應該在溝底採取措施進行加固;採用於漿砌片石對邊溝進行鋪砌,片石應符合規範要求,砌縫砂漿應飽滿,溝身不漏水;若溝底採用抹面時,抹面應平整壓光。曲線外側邊溝應適當加深,其增加值等於超高值。平曲線處邊溝施工時,溝底縱坡應與曲線前後溝底縱坡平順銜接,不允許曲線內側有積水或外溢現象發生。

二、排水溝

1.排水溝設定

排水溝的線形要求平順,儘可能採用直線形,轉彎處宜做成弧線,其半徑不宜小於10m,排水溝長度根據實際需要而定。在排水溝設定中要保證將水排出路基安全。排水溝沿路線布設時,應離路基儘可能遠一些,距路基坡腳不宜小於3~4m。當水流的流速大於容許沖刷流速時,溝底、溝壁,應採取表面加固措施。

2. 施工要點

排水溝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範要求進行,溝底平順,不能積水。排水溝出口接河道或棄土坑,保證從路面排除的水不在威脅路基的安全。

三、截水溝

1.截水溝設定

路基上方有棄土堆時,截水溝應離開棄土堆腳2~6m,棄土堆坡腳離開路基挖方坡頂不應小於5m,棄土堆頂部應設1.5%-2%傾向截水溝的橫坡。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溝離開路堤坡腳至少2.0-5.0m,並將挖出的截水溝的土填在路堤與截水溝之間,修築向溝傾斜坡度為1.5%-2%的護坡道,使路堤內側地面水流人截水溝排出。在無棄土堆的情況下,截水溝的邊緣離開挖方路基坡頂的距離根據土質情況而定,原則以不影響邊坡穩定。對於一般土質應距路基坡頂不小於5m,對於濕陷性黃土地區不應小於10m,同時應進行加固,以防治滲漏。截水溝中挖出的土,應該堆在路塹與截水溝之間,並整修成T形,並進行夯實,頂面應做成1.5%-2%傾向截水溝的橫坡。

2.施工要點

截水溝長度超過一定的距離時應選擇適當的地點設出水口,將水引至自然溝中或橋涵進水口,截水溝必須有固定的出水口,必要時須設定排水溝、跌水或急流槽。截水溝的出水口必須與其他排水設施平順銜接。為防止水流下滲和沖刷,截水溝應進行嚴密的防滲和加固,地質不良地段和土質鬆軟、透水性較大或裂隙較多的岩石路段,對溝底縱坡較大的土質截水溝及截水溝的出水口,均應採用加固措施防止滲漏和沖刷及溝壁。

四、跌水與急流槽

1.跌水與急流槽必須採用用漿砌結構或混凝土結構,跌水的台階高度可根據地形、地質等條件決定,多級台階的各級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與長度應之比與原地面坡度相適應。

2.急流槽的縱坡不宜超過l:1.5,同時應與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當急流槽較長時,槽底可用幾個縱坡,一般是上段較陡,向下逐漸放緩。

3.當急流槽很長時,就分段砌築,每段不宜超過10m,接頭用防水材料填塞,密實無空隙。

4.急流槽的砌築應使自然水流與涵洞進、出口之間形成一個過渡段,基礎應嵌入地面以下,基底要求砌築光滑平台並設定端護牆。路堤邊坡急流槽的修築,應能為水流入排水溝提供一個順暢通道,路緣石開口及流水進入路堤邊坡急流槽的過渡段應連線圓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