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收錄「白先勇的文學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共12篇論文,回顧白先勇在文學美學上的成就和貢獻。白先勇的小說寫盡歷史悲劇裡流離孤寂的情境、或是個體不見容於社會道德的心理情慾,道盡了世間男女幽微繾綣的心緒。多年來,他的作品不斷地被改編成電視電影和舞台劇,拉近了菁英文學與大眾文化的距離,並以他溫潤的風範、堅定的力量帶動一波又一波的時代風潮,從六、七 ○年代出資出力,長期挹注《現代文學雜誌》的刊行,為台灣的現代主義文學提供一塊滋養綻放的溫床;到二十一世紀初啟動崑曲改造的契機,喚醒現代社會對傳統戲曲的關注,白先勇在文學和戲劇層面影響之廣、版圖之大,已然是當代華人作家中的一則傳奇。
===========================================
目錄
陳芳明艾略特與余光中的詩學對話──以一九六○年代《現代文學》為平台〉
張新穎、史佳林「借來的空間」,「身分」的「傳奇」──從夏濟安的《香港——一九五○》到白先勇的《香港——一九六○》
陳麗芬從馬肉米粉到蘇飛蛋奶酥──白先勇的饑餓敘事
曾秀萍流離愛欲與家國想像──白先勇同志小說的「異國」離散與認同轉變(一九六九——一九八一)
陳曉明「沒落」的不朽事業──試論白先勇小說的美學品質
Michael Berry白睿文移民、愛國、自殺──白先勇與白景瑞作品中的感時憂國與美國夢想
蘇偉貞為何憎恨女人?──《台北人》之尹雪艷案例
Tana Dluhoaova路丹妮白先勇小說中的語義結構之建構單元
范銘如頹廢與頹圮的城郭──論白先勇的短篇小說
陳芳英牡丹亭上三生路──從小說〈遊園驚夢〉到「青春版《牡丹亭》」
陳儒修電影《孽子》的意義
黃儀冠性別符碼、異質發聲──白先勇小說與電影改編之互文研究
作者介紹
陳芳明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張新穎
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史佳林
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陳麗芬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
曾秀萍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陳曉明
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白睿文(Michael Berry)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副教授
蘇偉貞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路丹妮 (Tana Dluhosova)
捷克查理大學哲學藝術學院東亞系博士候選人
范銘如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陳芳英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副教授
陳儒修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黃儀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台文所助理教授
編者簡介
陳芳明
高雄人,一九四七年生。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散文集《掌中地圖》,詩評集《詩和現實》,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等,學術研究《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等,傳記《謝雪紅評傳》,正在撰寫《台灣新文學史》。
范銘如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像一盒朱古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文學地理:台灣小說的空間閱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