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的文字,多用以說明寫作經過,或評介內容等,又稱 “跋”或 “書後”。唐代 韓愈作《科斗書後記》便有“後記”之稱。
古人多用“書”某書或某文“後”這一題名,如宋代 歐陽修即有《書梅聖俞稿後》,曾鞏有《書魏鄭公傳後》,王安石有《書李文公集後》,
都以“書後”為題。偶或用“讀”某書或某文“後題”這一名稱,如唐代柳宗元《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後題》,便名之“讀後題”。後世所謂題跋,
都是後記。後記實際是列在書後的序文(見序),但與序文稍有不同。其差異之處在於“後記”或“跋”,篇幅往往小於序,在內容方面往往不
需如序說得那么全面,體制規模也都小於序文。
後記 |
如何寫後記
寫完一篇 文章後,如果要有補充的或遺漏的 問題,都可以用後記的形式。有些採訪性的或新聞性的文章,在事後有了新的 發展而又不便單獨 介紹的,都可以後記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豐富文章內容又不耽誤出版, 兩全其美。有時 作者故意用後記的形式對某個問題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讓讀者能進行更深層次的 思考。
有題記不一定要有後記。後記只是對你的文章中心的升華。你可以在最後用一個 自然段來表達中心,而不一定用後記。有時用了後記反而顯得文章過於 累贅。
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