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足球天氣學應屬於氣象學的分支,但老實說在大部分時候它被人們忽視了。實際上如果能對足球天氣學有起碼的理解,我們便能更寬容地看待現在的足球。為什麼美麗的足球成了牆上的插畫,為什麼有球員僅踢了15分鐘就跑到抽筋?筆者甚至希望讀者們能在閱讀完本期學院後成為一名環保志願者。危言聳聽地說,你現在抽根香菸或是砍掉一棵樹,英格蘭隊便可能會無緣世界盃比賽,這就是傳說中的“蝴蝶效應”(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脆弱的足球
很不幸,在體育界,並不存在“人定勝天”的定律,相反我們卻始終扮演著脆弱的角色。對於足球比賽這樣的室外運動來說更是如此,這項在多數人眼中的“全天候運動”,嚴格來說一年到頭都是在不恰當的時間和不恰當的地點進行著。在大多數運動已經把風向、雨量、雷電、日照和溫度等數據標準作為參照的時候,足球運動還在不停地和大自然做鬥爭……當然,如果足球比賽有一天真像帆船或排球運動一樣“嚴格”,卻很麻煩,你會看到科學家專門拿著溫度計和各種測試設施坐在場邊,在比賽進行過程中忽然大喝一聲“停”——溫度高了,或者風向不對。
看上去是不是有些荒唐,但不可否認足球比賽的確受到很多自然因素的影響,最要命的是大部分時候它都得風雨無阻。1987年豐田杯決賽,東京下了場大雪,從科學角度來說,這是一場不應該進行的比賽,事實上那場比賽打完後很多球員都患上了呼吸道疾病。而發展到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因為天氣因素推遲或中止比賽,那么影響也很壞,上賽季法甲聯賽因為天氣寒冷而推遲了三場比賽,結果俱樂部怨聲載道,因為這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在電視轉播和門票方面的收入。在世界盃和歐洲杯這樣的國際大賽里,組辦方更是要提前數月勘察主辦國的天氣狀況,但從目前天氣預報的發展水平看,只能預測未來十天的天氣。
足球天氣預報
在歐洲,天氣預報節目的收視率和廣告收益不比足球低,法國氣象部門把天氣預報節目內容賣給電視台,年收益達到3000萬歐元。在普通人看來,天氣預報只是公益節目,人們僅考慮是否明天要打傘,殊不知其實氣象學的套用領域極其廣泛,農業部門得根據它來改變進出口策略,商業部門得依據它來制定經營計畫……難怪西方媒體總調侃:“想多掙錢,看天氣預報。”對於足球教練而言,要多贏球,了解天氣也是必然的。在體育氣候學的研究中,有專家曾提出過“氣象五差論”,即時差、壓差、風差、溫差和濕差,特殊情況下還有“季差”等。對廣受關注的足球運動而言,這些因素影響更甚。
時差
時差反應是人體在穿越不同時區時,因為生物鐘波動而引發的自然反應。在時差顛倒的情況下,球員的睡眠、飲食和運動質量都會急劇下降,這種情況在世界盃和奧運會這樣的大型賽事中經常發生,所以倒時差也成為所有職業球員的學費(“季差”也是時差的一種,但比例較低)。一般球員對付時差的方法就是睡眠和顛倒訓練時間,倒時差應該提前進行,但頻繁反覆也會損害球員的生理結構。上賽季中超聯賽剛結束,在幾乎沒有休息的情況下,殷鐵生帶領著國家隊遠赴西亞熱身,西亞濕度、長途飛行和時差顛倒必然給國腳帶來很多困擾。時差對歐洲聯賽的影響也很大,本賽季初巴塞隆納隊開局不利,瓜迪奧拉認為這是梅西等參加了奧運會的球員回到西班牙後沒能調整好時差造成的,而去年10月卡卡被國家隊徵召,返回米蘭後也經歷了時差的困擾。從這點看,也能解釋為什麼一些人會有在俱樂部發威國家隊卻萎靡的現象,而俱樂部也很反感在聯賽進行的時候隊內國腳被徵調。
壓差
2018年世界盃主辦地的申辦工作正在進行中,國際足聯首先要考慮的是主辦國的氣候。除時差外,壓差(氣壓變化對人體帶來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由於高原低壓,歐洲球隊的體能和速度優勢無法發揮,52場比賽只射進132個球,進球率創歷史新低。在其他體育賽事中,壓差因素更不容忽視,2002年冬奧會在降雪充沛的美國鹽湖城舉辦,但奧委會沒考慮到當地惡劣的高原環境,而比賽場館又分布在三個不同氣候帶,自然引來罵聲一片。那么壓差對球員的影響究竟有哪些呢?研究表明:低氣壓下運動員的奔跑能力和射門力量明顯減弱,低壓還會導致人體內氧分降低,球員很容易出現缺氧、胸悶、頭暈和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有生命危險。為了避免壓差困擾,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很多國家就選擇到高原低氧的地方訓練,但由於地域限制(一些國家沒有高原),所以西方科學家創立了HiLo高原模擬訓練法,也就是低壓氧艙訓練。這種方式能增強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效果甚至優於傳統高原訓練。歐洲足壇的這種模擬訓練已經很普遍,西班牙媒體曾挖掘出勞爾在家裡裝置了高原低壓氧艙房間的秘密,難怪皇馬隊長走到哪裡都像是在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