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鳴九

趙鳴九

趙鳴九(1901~1979),字迪卿,曾用名趙德華、趙啁鳴,參加革命後化名鈕海琴、李鳴中。河北井陘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在統一戰線及教育系統傑出的工作者。政協大同市第三至五屆委員會副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評價

趙鳴九 趙鳴九
趙鳴九 趙鳴九

○趙鳴九

趙鳴九 趙鳴九

趙鳴九的學生時代,正值偉大的變革時期,革命浪潮風起雲湧。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在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師範讀書的趙鳴九,在進步思潮的影響下,果敢地與友校同學一起,舉著標語牌,散傳單、繪漫畫、示威遊行,以實際行動有力地支援了北平學生運動。運動中磨礪了意志,逐漸成長為一名堅強的愛國主義戰士。

主要功績

1922年秋到1926年夏,在深澤、無極、井陘等縣任教期間,因連續組織和領導學生鬧學潮被當局解職或開除。五·卅慘案發生後,他與當地愛國人士和進步學生組織滬案後援會,聲討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卑鄙行陘。1926年秋,其同鄉、共產黨員趙玉祥遵中共順直省委指示回到本縣發展黨組織,給鄉親們講述國際、國內形勢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治主張。趙鳴九在與其接觸中明白了許多革命道理,增長了許多才幹和閱歷,革命志向更加堅定。這一時期,他作為黨培養的重點對象,經常參加和列席黨的會議,並按照黨組織的意圖抓住國共合作的有利形勢,即刻籌建國民黨井陘縣黨部,以此作為中共黨組織的活動場所。縣黨部成立後,他被指派擔任宣傳委員,旋利用合法身份掩護黨員秘密開會,廣泛發動民眾向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和土豪劣紳開戰。期間他親自主筆改編劇本《三·一八經過》、《貧民革命》、《五·卅慘案》等,組織民眾排練演出,抨擊時弊,鞭笞黑暗腐敗勢力,喚醒勞苦大眾起來同惡勢力抗爭。當年《東方雜誌》刊登了他起草的《井陘農民生活調查》後,社會上反響強烈,以致該地區農工運動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

1928年8月,經趙玉祥、柏玉生、楊繼雄三同志正式介紹,趙鳴九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將自己的一生與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緊緊系在一起,為民族的徹底解放而奮勇向前。抗日戰爭初期,他被任命為井陘縣抗日區長,1938年2月擔任晉察冀邊區井陘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兼秘書。不久,中共晉察冀四地委書記栗再溫、軍分區政訓主任於印川,指示他和李悅民(井陘工作團主任)速帶工作團由洪子店出發,深入井陘境內的威州、礦區一帶開闢工作,發展、恢復黨的組織,組建抗日游擊隊,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和鋤奸反霸鬥爭。經過艱苦的努力,莊子頭、常坪、段莊等13個屬該轄區的基層黨組織全部恢復,且陸續發展了一些新的基層黨組織。是年8月,經他自己要求組織批准改任縣政府秘書。1940年在邊區抗戰學院學習期間曾被推選為學生總會主任,黨內任總支宣傳委員。1941年12月調任晉察冀邊區第四專署總務秘書,負責籌集財糧物資等後勤工作。在硝煙瀰漫的抗戰歲月里,他一方面和戰友們為老百姓搶收糧食、蔬菜,防止敵人的蠶食;一方面配合主力部隊與根據地民眾一起以游擊戰,伏擊戰,地道戰,地雷戰等有效形式給敵寇以重創。

日本投降後,他擔任了晉察冀邊區第四專署秘書主任,黨內任支部書記。以後邊區黨委又指派他辦教育事業,為擴大解放區,接收大城市培養幹部。他先後擔任晉察冀邊區冀晉中學副校長,北嶽中學校長等職。在革命鬥爭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與學員們冒著槍林彈雨,地作椅,膝為桌,樹枝當筆,沙土作紙,勝利完成了上級交辦的任務。學員們也不負重望,政治上堅定,思想上進步,作風上正派,生活上儉樸,工作上踏實。一批接一批地投入到人民解放大業當中,成為德才兼備的解放區各級領導幹部。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遵照察哈爾省人民政府教育廳的指令,他隨同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入城接收大同女子師範學校。到校後即展開工作,革除舊體制,樹立新校風。向教職員工宣講黨和人民政府對待知識分子的有關政策,使之消除顧慮,努力為新大同服務。並以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啟發和引導學生們提高思想覺悟,端正求學態度,促進辦學質量,使女師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觀。為此,察哈爾日報曾於頭版刊登了題為《艱苦樸素一身清廉的好校長趙鳴九》,號召全省教育工作者向他學習。全國解放後,趙鳴九先後擔任大同市教育局副局長、市政府第四辦公室主任、大同三中校長兼黨委書記、中共大同市委文教部副部長、大同師範黨委書記等職。1959年11月12日,在政協大同市第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市政協副主席。

1956年大同組建民革,鑒於他歷年來的工作表現及豐富的統戰經驗,黨派他進入民革組織以加強與黨外人士間的聯繫。同年11月4日,當選為民革山西省直大同支部委員。1957年2月民革大同市籌委會組建,任籌備委員,分工宣傳。1958年12月27日民革大同市第一屆委員會組成,當選為副主任委員。此後連任第二屆、第三屆大同民革副主委。在任期間,他模範地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民主人士親密相處,為大同民革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正確對待黨交給的每一項工作,無論教育還是統戰工作,他都欣然從命,力爭完成好。他是大同市二至四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政協大同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常委,第三、四屆副主席,第五屆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殘酷迫害,平反後享受地市級待遇。1979年7月26日病逝,享年78歲。同年7月30日,大同市隆重舉行“趙鳴九同志追悼會”。中共山西省委、省革委會、省政協,中共大同市委、市革委會等單位,以及雁北黨、政、軍領導送了花圈。在同的大同市及雁北黨、政、軍領導和愚、薛鳳宵、孫炳才、王中亮、鄭浩、姚靜等同志,以及趙鳴九同志生前友好、同志、學生和各界人士共一千餘人參加了追悼會。追悼會由中共大同市委副書記、市革委會主任和愚主持,市委副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曲正存致悼詞。悼詞高度評價了趙鳴九同志光輝的一生。悼詞說:“趙鳴九同志參加革命工作以來,幾十年來如一日,一貫勤勤懇懇為黨工作。在黨的領導下,出生入死、堅持革命,積極宣傳黨的主張,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熱情開展革命活動,進行革命鬥爭,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為我黨的政權建設,教育事業和統戰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對黨忠心耿耿,從不計較個人名譽地位,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能服從黨的調動和安排。他一貫堅持黨性原則,處處以身作則,事事模範帶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艱苦奮鬥、廉潔奉公。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艱苦奮鬥的一生,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一生……”

他對後代要求很嚴,從小教育他們要立志報國。長子趙順,中共黨員,17歲參加八路軍南征北戰,解放戰爭時期調任熱河省隆化縣城關區區長,1946年冬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5歲;次子趙連順,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任河北省井陘縣科協主席;女兒趙洪芳,中共黨員,現任河北省科技檔案館副館長。 2000年中華書局出版《大同市志》李大宏 李大鈞\文,著作權所有,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