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集鎮[江蘇省淮安市趙集鎮]

趙集鎮[江蘇省淮安市趙集鎮]

趙集鎮位於洪澤湖北岸,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聞名全國的華東鹽都。趙集處於淮陰區的最南端,南臨洪澤湖,西與淮陰區韓橋鄉相鄰,東臨二河與清浦區和平鎮隔河相望,東南與洪澤縣西順河鎮接壤,北與南陳集鎮為鄰。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依境而過。趙集鎮是著名的漁米之鄉,聞名全國的華東鹽都。2018年撤銷趙集鎮、韓橋鄉,設立高家堰鎮。以原趙集鎮、韓橋鄉所轄區域為高家堰鎮行政區域,高家堰鎮人民政府駐趙集 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陽光路]3號。高家堰鎮行政區域面積98.82平方公里,人口7.44 萬人,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趙集鎮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多年來一直位列淮安市農村鄉鎮前十名,2012年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2015年獲得省級衛生鄉鎮稱號,2016年獲得江蘇省文明鄉鎮稱號。

概況

淮陰區轄鎮。位於區境西南部,洪澤湖北岸。東隔二河與和平鎮相望,西鄰韓橋鄉,南接洪澤縣順河鎮,北連南陳集鎮。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8608戶42486人(2007年,下面村居合計為381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747人。轄1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食鹽,芒硝儲量豐富。古蹟有高家堰、鎮堤鐵水牛、乾隆道光御題碑、關帝廟。

沿革

趙集鎮[江蘇省淮安市趙集鎮] 趙集鎮[江蘇省淮安市趙集鎮]

1957年為趙集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4年改鎮。1996年,趙集鎮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轄趙集、溝北、街西、馬場、邱莊、紅星、小灘、慶豐、分洪、洪湖、汪場、老場、條湖、楊場14個行政村。

高堰得名於東漢建安年間陳登所築高家堰。1951年為高堰西平鄉,1957年更名高堰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高堰鄉。1996年,高堰鄉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高堰、九堡、十堡、張福、孫莊、包莊、小橋、官溝、窯廠、羅莊、孔莊、葉莊、高莊、淮豐、張周、頭堡16個行政村。

2000年,撤銷高堰鄉併入趙集鎮。2003年轄趙集、洪湖、汪廠、高埝、十堡、溝北、街西、小灘、慶豐、分洪、老廠、紅星12個行政村。2007年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96個村民小組。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804101:~001 121趙集社居委會 ~002 122高埝居委會 ~201 220洪湖村 ~202 220汪廠村 ~204 220十堡村 ~205 122溝北村 ~206 220街西村 ~207 220小灘村 ~208 220慶豐村 ~209 220分洪村 ~210 220老廠村 ~211 220紅星村

【2007年村民小組、人口數據】趙集:16組1187戶5420人。高埝:7組808戶3210人。洪湖村:8組820戶3560人。汪廠村:10組750戶3300人。十堡村:8組771戶3330人。溝北村:7組672戶2690人。街西村:7組573戶2356人。小灘村:7組508戶2293人。慶豐村:6組587戶2550人。分洪村:6組642戶3165人。老廠村:6組580戶2782人。紅星村:8組710戶3500人。

歷史文化

趙集地面原為洪澤湖灘,清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北徙,洪澤湖水位下降,大片灘涂露出水面,時稱“新湖灘”。鹹豐十一年(1861年),北方紳士趙瑞應官詔前來開荒定居,後逐漸有人在趙家門前擺攤設點,進行交易,日久形成集市,稱為趙家集。由於靠近洪澤湖,溝河縱橫,趙集歷來盛產魚蝦,是遠近聞名的漁米之鄉,百姓生活向來舒適,但真正讓政府富起來的是山芋冬粉產業,1958年,趙集公社立新農場生產的一株山芋淨重32斤,被送到省里參展,趙集大山芋從此名揚四方,周恩來總理親筆簽發嘉獎令,授予趙集全國農業生產先進單位。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十幾年,趙集政府更是做足了山芋生產文章,創立了聞名遐邇的趙集冬粉品牌。建於1991年的趙集天泉冬粉有限公司現成為冬粉生產龍頭企業,年產量1500噸,“天泉”牌冬粉暢銷全國。全鎮現有大小冬粉加工廠10餘家,年生產能力4000噸以上,以前冬粉生產成為趙集人民發家致富的熱門產業。

經濟概況

趙集有豐富的地下礦藏,食鹽儲量達215億噸,芒硝儲量14.3億噸,是華東地區蘊藏量最大的,且礦藏品位高,質量優,十分有利於開採,有上海太平洋、山西南風、江蘇油田、華爾潤、白玫集團等五家大型企業在趙集進行鹽化工生產加工,趙集即將成為淮陰重要的鹽化工基地,但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比如隨意開採,環境污染,工農矛盾等等。趙集的小城鎮建設成效不顯著,在集鎮美化、亮化、綠化和道路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不是明顯效果,農民集中居住點建設已初具規模。如今的趙集交通相比過去要便捷,經濟發展要快,大部分年輕人出去務工,為其他城市造就了很多的勞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