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趙鐵軍,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九三學社青島市常委,現任青島理工大學副校長。
山東省結構工程重點學科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方向學術帶頭人;1984年8月畢業於東北大學礦山建設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1月畢業於東北大學建築材料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6月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材料專業,獲博士學位。
青島理工大學副校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鑑定加固、維護與修復,新型牆體材料,工業廢渣綜合利用。完成與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省、部、市級課題11項,合作出版譯著與教材2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現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材料委員會委員,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學術帶頭人、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與德國、瑞士、日本等有關大學、研究院所及企業,與國內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與聯繫。所在的建築材料實驗室為“山東省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青島市建築材料行業技術中心”依託單位。
先後主持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海底隧道工程劣化機理與防護技術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子課題“海砂在建設工程套用的關鍵技術及產品開發”和“海洋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防腐蝕與修復關鍵技術及示範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電測混凝土滲透性中的化學成分影響與修正”和“沿海混凝土建築的破壞機理與修復技術”,以及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國家外專局國際合作項目4項,省部級課題7項;承擔“膠州灣海底隧道混凝土材料與結構耐久性研究”等重大工程項目。出版學術論著4部,主持編制了《山東省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程》,在國內外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30餘篇。任InternationalCommitteeonConcreteModelCodeforAsia常委和《InternationalJournalforRestorationofBuildingsandMonuments》編委。
2011年2月10日政協省十屆十六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增補為十屆山東省政協委員。
學術經歷
1980-1984: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4-1987: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助教
1987-1990: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獲碩士學位
1990-1993: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講師
1993-1998: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
1994-1997: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系在職攻讀並獲博士學位
1998-2001: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2002:美國馬里蘭大學先進計算機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1-目前: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生導師
全國術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中文信息學報》
博士生導師
馬里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研究方向
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網路信息處理、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
論著成果
1、1999 年"漢英機器翻譯技術研究與實用化系統-面向www瀏覽器的翻譯模組"獲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
2、論著《機器翻譯原理》,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3、基於雙語模型的漢語句法分析知識自動獲取. 計算機學報. 2003(1)
4、Research of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on the Internet, The proceeding of the 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odal Interfaces 2002, in Pittsburgh, October 14-16, 2002
5、Learning Chinese Bracketing Knowledge Based on a Bilingual Language Model.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OLING-2002), TaiPei, 2002: 591-598
6、基於評價的英語句法結構消歧和自我評價的規則校正.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2002,39(7):802-809
7、基於分解與動態規劃策略的漢語未登錄詞識別. 中文信息學報,2001(1):28-33
8、提高漢語自動分詞精度的多步處理策略. 中文信息學報,2001(1):13-18
9、English BNP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rpus-trained decision tree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