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致琢

趙致琢

人名,廈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先後參與了中船總公司、地質礦產部、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科技部、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的多項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4年高中畢業後曾在新天精密光學儀器公司當過工人,

1978年考入大學深造。

1982年畢業於貴州大學數學系計算機軟體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8年和1992年先後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計算機軟體專業,分別獲工學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仰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主任。

連續擔任未來軟體新技術國際學術會議(ISFST)程式委員會委員,受聘擔任國防工業出版社《現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材系列》編審委員會委員、執行副主編,受聘擔任貴州大學等多所學校兼職、客座教授,2006年受聘擔任教育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曾先後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武漢數字工程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和廈門大學從事計算機科學教學與學術研究,發起並主持面向全國的貴陽(教育部)暑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高級研討班,曾主持2004年教育部全國“科學辦學”高級研討班。

主講課程

在中國地質大學、廈門大學和貴州大學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講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高級語言程式設計”、“數據結構”、“人工智慧基礎”、“高等代數”、“邏輯程式設計基礎”、“程式設計方法學”、“數理邏輯基礎”、“編譯原理”、“算法設計與分析”、“分散式算法設計基礎”、“形式語義學”、“形式語言與自動機理論”、“可計算性理論”、“軟體工程”、“學科教育學”等一批課程。

研究方向

主攻計算機科學理論與軟體專業,主要從事計算模型與分散式基礎算法、軟體開發方法學、計算機科學教育研究。

主要貢獻

科研成果

與人合作開發了分散式專家聯合系統UNION(實驗系統),獨立承擔並完成了支撐環境的開發;獨立發展了求解一些人工智慧背景下的分散式計算問題的計算模型、方法和一組分散式算法,取得創造性研究成果;

基於科學哲學的思想方法,以學科方法論作為研究的切入點,重新認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在構建學科範型(範式)的工作中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系統地探索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實現科學辦學的發展道路,在所有學科中率先創立了一個體現科學辦學思想,反映內涵發展要求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理論體系,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高等教育各學科實現科學辦學做出了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

在高等教育界最先提出和倡導高等教育要從經驗辦學方式轉向科學辦學方式,從外延發展模式轉向內涵發展模式的理念,系統地提出了“科學辦學,內涵發展”,“依法管理,無為而治”的高等教育思想和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

將中國科技發展、高等教育、產業發展與文化建設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系統地探索了中國高等教育與研究型大學實現科學辦學,內涵發展的道路;

近年來,與教師和學生一起,在高性能計算機系統結構和分散式容錯計算的基礎算法研究方面取得初步進展,同時,在新型程式設計語言Godel及其程式設計環境的研究中正在開展探索性研究。

目前主要從事計算機科學基礎性探索研究和分散式人工智慧系統(邏輯程式設計環境)的開發工作。

結合研究工作,先後在國內外重要的連續出版學術刊物上發表一批學術研究論文,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2本。

期刊論文

迄今發表的重要論著

[1] 趙致琢(獨立),分散式解題系統述評,《計算機研究與發展》,Vol.27(9),1990.

[2] 趙致琢等(第一作者),微機網上的分散式專家聯合系統UNION(1),《軟體學報》,Vol.1(2),1990.

[3] 趙致琢等(第一作者),微機網上的分散式專家聯合系統UNION(2),《軟體學報》,Vol.1(3),1990.

[4] 趙致琢(獨立),辯論的理論模型及其算法研究,《計算機學報》,Vol.15(5),兩篇合併發表,1992.

[5] 趙致琢(獨立),分散式解題系統述評,《計算機研究與發展》,Vol.30(1),1993.

[6] 趙致琢(獨立),分散式問題分解與分布算法研究,《計算機學報》,Vol.16(8),兩篇合併發表,1993.

[7] 趙致琢(獨立),關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認知問題的研究簡報(1,2),《計算機研究與發展》,Vol.38(1),兩篇同一期發表,2001.

[8] 趙致琢(獨立)著,《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專業教育》(修訂版),科學出版社,2000.

[9] 趙致琢(獨立)著,《計算科學導論》(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04.

[10] Zhao Zhizhuo(第一作者),The distributed snapshot algorithms on the basis of the hypercube structure(brief report),The Proceedings of ISFST’2001,SEA,2001.

[11] Zhao Zhizhuo(第二作者),On Special Forms of Interval Routing Schemes,The Proceedings of ISFST’2001,SEA,2001.

[12] 趙致琢等(第一作者),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面向21世紀系列教材一體化建設研究報告(1,2,3),《計算機科學》,2002年第6期.

[13] 趙致琢(獨立)著,《計算科學導論(第三版)》(教材),2005年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獨立獲獎人),2005.

[14] 趙致琢等著(第1作者),《論中國高等教育與研究型大學的科學辦學》,待發表,2006

[15] 趙致琢等著(第2作者),《計算科學導論教學輔導》,科學出版社,2005.

[16] 趙致琢等著(第2作者),《計算機科學實驗教程(第1分冊)》,科學出版社,2005.

註:在其他學術刊物上發表的一批論文略。

獲獎記錄

趙致琢,國家“十五”規劃公眾建議三等獎,建議論文入選優秀文選,人民出版社.

趙致琢,2003年度福建省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趙致琢(第一獲獎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理論體系(框架),後獲得2000年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1年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趙致琢(第二獲獎人),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研究生最佳化培養方案,獲2000年貴州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二獲獎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