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7年,晉卿趙簡子趙鞅欲將衛貢500戶良民從邯鄲遷到晉陽,時邯鄲大夫趙午聽取父兄之言,不同意趙鞅此次移民。趙鞅怒殺趙午,趙午家臣涉賓奔回邯鄲,擁立趙午之子趙稷為邯鄲繼承人,鏇即以邯鄲發動叛亂。夏6月,上軍司馬籍秦包圍邯鄲。由於趙午是中行文子荀寅的外甥,中行文子又與范昭子士吉射是親家,他們都與趙簡子不睦,7月,范氏與中行氏幫助邯鄲氏攻擊趙氏。趙氏不敵,退守其封邑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三家包圍晉陽,趙氏固守。然而,韓簡子韓不信厭惡中行氏,魏襄子魏曼多也與范氏不和,智文子荀躒亦圈入其中。智韓魏三家合謀,欲以智氏所寵幸的梁嬰父代替中行氏為卿,用范氏宗族成員士皋夷頂替范昭子成為范氏宗主。11月,三家奉晉定公之命攻打范氏、中行氏、邯鄲氏。晉陽之圍遂解,晉國徹底大亂。
這本是趙氏與邯鄲氏,大宗與小宗間產生的一場家族內戰,卻以此為導火索引發了六卿之間為爭權奪利的一場內戰。期間齊國、鄭國,甚至周天子也乘著晉國六卿內戰之際,參與其中,協助范氏、中行氏,圖謀晉國。晉趙簡子經過8年奮戰,才得以平定此次內亂。
2.戰國後期秦國國君,即秦昭王(前306-前251在位)。姓趙氏(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史記·秦本紀》),名稷,一名則。秦惠王之子,秦悼武王庶弟。其在位期間襲承父祖之基業,開疆拓土,蠶食山東六國,形成天下俱弱而秦獨強的格局,為秦國的最後統一奠定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