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趙玉林,男,中鐵十六局集團二公司膠濟鐵路項目長。2001年10月趙玉林帶領100多名員工到山東省膠州承擔膠(州)至新(忻)鐵路施工任務。他在當地不斷滾動發展,先後承攬任務9.5億元,完成產值7.5億元,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5856萬元。職工年平均收入逐年增長,由2002年的2.8萬元增加到2004年的56830元。不足四年時間新建鐵路80公里,既有線提速改造124公里。工程優良率達96.8%,合格率達100%,3座特大橋、12座中橋和28座涵洞被評為優質工程。從修建膠新鐵路到膠濟鐵路,工程質量、安全生產、施工進度、項目管理,在建設單位組織開展的16次綜合競賽評比中始終名列前茅,他本人被評為“優秀項目經理”。同時,還多次被上級單位評為“先進生產者”、“鐵路建設大會戰尖兵”、“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事跡
趙玉林為了適應市場,提高自身素質,帶好職工隊伍,平時十分注重學習,由於他從不說外行話,從不做外行事,有新思想、有新理念,贏得了員工的高度尊敬。他不但懂技術,會管理,對財務、核算等業務也十分精通。 幾年來,他注重搞好路地共建,修路不忘幫助當地人民致富,利用路基用土之際,先後為當地民眾挖設蓄水塘28座,總容量達到512萬立方米,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民眾過去常因天氣乾旱,灌溉用水緊缺的問題。為村民挖防洪溝12公里,解決了3個村莊因地勢低洼,村民祖輩長年因水患而愁的局面。極大地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實踐了二公司“打造品牌、擴展市場、,促進發展,強企富工”的經營目標,為企業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趙玉林有個工作理念: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什麼事都提前想到了,什麼難事就都不是難事兒了。2003年9月,膠新鐵路剛剛順利建成交付使用,他正想調整心情,休息一段時間,可膠濟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上馬了。二公司中標擔負了山東膠州、昌邑、高密三市境內,85.7公里雙線鐵路的改造與新建,其中:特大橋、大、中小橋64座計12304.04延米,涵洞119座計4236.05延米,鋪設道岔102組,9個車站8522平米房建,抽換Ⅲ型軌枕10345根,土石方520萬立方,粉噴樁、擠密樁和碎石樁計189.814萬延米,還有大量的漿砌片石、站線鋪軌、車站通道等等,這么大的工程量要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完成,許多人都有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誰要是能完成,那就是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蹟。
趙玉林有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無論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堅持學習,而凌晨四五點的時候是最靜的時候,那時候思考問題最有效。他覺得看書是學,第二天清晨思考叫習,就是反思。幾個夜晚,幾個黎明,他清楚地理出了一道思維線。要想把時間往前趕,眼下,最缺的就是圖紙。他就派兩個工程師住到成都中鐵第二設計院門口,出一張圖,拿一張回來,雖然增加了差旅費,但卻為項目早開工贏得了時間。圖紙一張張拿回來了,征地拆遷就會成為項目施工的主要矛盾。他所負責的管段要經過3市、10鄉鎮、44個自然村,有623戶村民、13家企業、2136座墳墓要搬遷,有38410棵果樹要補償。他又提前請求沿線政府,新聞媒體給予大力支持,從報紙、廣播、電視台,到村村鎮鎮貼標語,及早進行宣傳。而後,他又提前安排相關人員走訪村鎮有影響人物進行交流和溝通,為後來的順利征地拆遷贏得了主動。征地拆遷問題解決了,如何及時展開平行作業,開成大幹局面,又成了項目施工的主要矛盾。他帶領相關人員反覆察看工地,分析控制工期的重點項目,並提出具體的施工組織方案。 當所有參建員工都按照計畫開始施工時,他又想到了全線有13個標段,多家施工隊伍,一旦工程全線展開,材料緊缺的局面肯定會出現。他便提前採購大量的所需鋼軌、道碴、水泥、鋼筋、木材、片石和地材材料,既滿足了後來的施工需要,又極大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僅地材地料一項就節約資金2860多萬元。
趙玉林的創新工作還表現在他根據工作需要,提前構想並與相關車輛廠共同製造出我國第一台大噸位、超長度的鋼軌牽引車。膠濟電氣化鐵路是我國第一條既有線提速200公里/小時改造的示範線,對現有路基、橋涵、軌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每根長350米、重21噸的鋼軌運輸問題就成了一道難題。由於他堅持“凡事欲則立,不欲則廢”的工作理念,提前向有關廠家提出自己的構想,請行業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製造,經投入使用,既方便、安全、快捷,減輕員工勞動強度,又降低了成本。趙玉林就是憑著這樣的工作方法,使許多類似於這樣的難題都迎刃而解。以人為本是趙玉林多年來用於企業管理的工作方法。他關心員工的生活,關注員工的成長進步,員工也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當成了對企業最好的回報。就是這樣一支團隊,在膠濟線上創造了三個第一:當年完成產值最高,5.9億元;項目管理人員最少,30名管理人員;單個項目管理跨度最長80公里。
趙玉林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培養人,使用人。有一位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技術人員趙德芳,趙玉林發現這個小伙子責任心強,愛學習。他就有意識的給他壓擔子,培養他早成才。把自己管段中兩座全長3800多米的特大橋的技術任務全部交給了他。西門家苓芝特大橋雙線全長2160米,140孔,71個台墩,280片梁,造價9800多萬元。該橋地處高密市區且跨平日公路等幾條山東省國道,施工干擾極大。2004年7月才開工,11月底就要完工。這對趙德芳是個考驗,也對他的能力是個檢驗。在趙玉林的鼓勵下,趙德芳日夜爬在圖紙上,盯在大橋工地上,一天睡不上四個小時,把結婚時間一推再推。有人問他,你何必這樣?他說:領導想著我們,我們怎么能不想著工作。最後,這個特大橋在11月28日提前完成了,為全線鋪軌贏得了時間,被評為全線優質樣板工程,趙德芳也因此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在趙玉林所在的工程項目里,員工們都認為:只要能為趙玉林分擔工作,不管誰受多大的委屈,吃多大的苦,都無怨無悔。有一次,員工們在施工中挖出了一座遠古時代的立式墳墓。如果是不負責任,挖掘機再挖一下,也就啥事都沒了,可分管拆遷工作的范西友為了把工作做細、做好,主動請村支書來到現場,看是誰家的墳墓。卻不知張家說是他的祖宗,李家也說是他的祖宗,王家也說是他家的祖宗。這一下可難壞了范西友,但他想,這么點小事還要去麻煩趙指揮,那還要我們的腦袋乾什麼。結果在一陣推拉爭吵中,村民們就抬著范西友把他塞進了墳墓里,並揚言,不給錢你就別上來。但無論村民們如何嚇唬,他最終還是以一個平靜的心態按補償規定妥善處理了這件事。
趙玉林在山東膠州工作這四個年頭,有不少家裡的親戚朋友都想來找他分包點活,掙幾個錢,理由是家庭困難。可是,他說:不行!我是這裡的負責人,我要對企業負責,也要對員工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我要是讓你們來了,別人也有親戚朋友,大家都要來,我怎么辦,這是一個原則,我不能帶頭違反。於是,他惹惱了不少親戚朋友。儘管他每次都掏出自己的工資給親戚朋友買上回去的車票,但還是沒有完全得到他們的理解。趙玉林無論受到多大的壓力,他從沒有在工作中退縮。因為長年的野外施工,風餐露宿,使他落下了嚴重的關節炎。那天夜裡換軌撥接,天氣特別寒冷,加上白天過度疲勞,他在現場指揮時,兩個膝蓋像針扎似的疼痛,一下子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