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趙根大,現年六十二歲。(一九四七年生)
常州武進區雪堰鎮人,在常州市某印刷有限公司就職,已經退休在家。
事件過程
背景概況
4月1日是愚人節,按照這個西方節日的典型活動,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但是就在前一天的3月31日,中新網的一條新聞《公園岩壁刻字 部分大陸遊客在台行為惹爭議》,卻著實讓國人提前感受到了“愚人”節的“氣氛”,由於該新聞事件的當事人的行為,受累了常州和常州人的形象,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丟了武進和武進人的臉,以致一些偏激的網民提議要把當事人拉出來示眾。
據中新網援引台灣TVBS報導稱,島內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質公園的岩壁上,被大陸觀光團成員刻上歪歪扭扭的簡體字留念。
報導資料
該報導稱,27日當天有人在野柳地質公園看到大批陸客,隨後就在陸橋旁的岩壁發現被刻上簡體字樣“中國常州趙根大”,還有一個常州同鄉“盧建中”也來插花,又聽到園區廣播“來自常州的旅客,請儘速集合”,直覺“趙根大”真有其人。台媒認為,這些缺乏公德心的行為實在該好好改進。岩壁上的刻字無法人工消除,只能隨風化慢慢消失,所以管理人員也只能嚴加提防下一個“趙根大”和“盧建中”。
網民觀點
這條新聞一經發布,頓時一片譁然。各大入口網站紛紛轉載,網民也積極跟帖留言以表達自己的觀點。雖然中新網在發這篇新聞時,用的標題是中性化的“爭議”,但是網民態度卻絕大多數的是對“趙根大”和“盧建中”的譴責,“丟人都丟到台灣去了”、“人肉搜尋他們”、“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等等成了論壇的主流聲音。甚至有網友建議,等兩人回到常州,要進行處罰,限制其終身不得再出境,全市新聞媒體要大肆宣傳這兩個反面典型。一時間,網上民意洶湧。
藉助網路的力量,網民開始自發啟動人肉搜尋,最後基本確定趙根大為武進雪堰人,某印刷公司負責人,盧建中其人身份則仍在確定之中。兩人由江蘇中旅組織的旅遊團參加台灣旅遊,按照旅遊公司提供的行程兩人仍在台灣。
照片疑點
但同時,也一些網友提出質疑,稱對照照片發現有三大疑點:一、大陸人不會在台灣人面前自稱中國人,二、大陸人習慣從左向右寫字,三、“中”字寫得比較順眼,“國”字略顯幼稚,懷疑是平時不寫簡體字的人寫的。因此不排除這是一次別有用心的綠營政客搞的齷齪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抹黑和栽贓大陸。
事後,趙根大通過媒體表達了自己的悔恨和歉意
事件發生地點
基本概述
四面環海,優美的海岸景觀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景色。位於台北縣萬里鄉的 野柳地質公園為台灣北部著名的地質公園。
台灣地質公園
萬里鄉為突出於北海岸的狹長海岬,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互動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台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讓全長1700米的海岬,成為台灣最負盛名的地質公園。再加上周圍豐富的海洋生態、漁村風情等多元地貌,讓野柳成為深具教育、觀光與遊憩功能的著名旅遊景點。
野柳,還是候鳥們南遷到達台灣的第一站,也是北返時最後一個可以歇腳的地點之一。每年南遷北返之際,尤其是3月、4月與10月,是觀賞過境鳥類不可錯過的地點。其中又以白眉巫、黃喉巫、戴勝、授帶鳥、黃眉柳鶯、烏灰鶴、黑鶇等稀有鳥類更為人們津津樂道。野柳為大屯山余脈伸出海中的岬角,因大海波浪的常年侵蝕、岩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野柳各種奇特景觀。
走進公園大門不久,一個個奇特的景觀就呈現在遊客面前。遊走在一個個蘑菇石之間。猶如置身於奇幻石林中。儘管烈日當空,但大陸遊客們仍興致盎然。除了蘑菇石,還有很多各種形態的風化石和洞穴等,它們也是經過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互動作用而逐漸形成的。
為了這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免受破壞,野柳地質公園每天將遊客人數控制在5000人左右,遊客高峰時期則採取分流路線的方式,並開始研究更為科學的保護措施,希望讓子孫後代也能欣賞到這大自然的恩賜。
奇岩怪石形成原因
在2000多萬年前,台灣仍在海里,由福建一帶沖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地堆積出砂岩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岩層推擠出海面,造成台灣島,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運動擠壓時,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斷層帶破碎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成灣,中間突出形成海岬。接下來,在海浪、雨水及風的侵蝕和地殼不斷的抬升下,形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風景區分三大區
第一區女王頭、仙女鞋、乳石等,第二區豆腐岩、龍頭石等,第三區海蝕壺穴、海狗石等,適合作地質教學的田野調查課程。
蕈狀石的演育過程要歷經千百年,一顆顆活像是大香菇的髦狀石,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風景。宣狀石,因外觀像是一柱擎天的巨型香菇,因此又稱為擎柱石,整個野柳公園內有180餘個,完整地記錄了蕈狀石的演育過程。
女王頭——台灣旅遊業的一張名片 蕈狀石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尤其是“女王頭”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大致相同。由於它的頸子修長、臉部線條優美,神態像極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大家才特別稱它為“女王頭”。
它已經成為台灣旅遊業的一張名片,這是一個基本上可以說是台灣獨有的地質風貌,這裡的岩石表面看上去就像是沙灘上的沙子一樣乾淨、柔軟,但觸摸上去,卻又很硬。由於這種特殊的岩石孔隙較多,因此經過成百上千年的海水、海風侵蝕,形成這一獨特的地質公園。
女王頭修長的頸子因為長期的風化侵蝕,已經變得十分細弱。根據地質學家考據,女王頭的“年齡”應不到4000歲,但依照頸部的風化速度推估大概還可以堅持10到20年,一旦遇上了大地震、大強風,女王頭很可能就會因而斷落,結束一生。
而女王頭的形成則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當海水侵蝕岩層,露出了頭部的結核,頭部有明顯的節理裂縫;海水繼續往下侵蝕出女王頭的頸子,頭上裂縫亦被風化得更大、更深;頸子被風化得越顯細長,同時,頭部沿著節理裂開,只剩一半,於是形成了精巧、嬌小的女王頭。
燭台石的造型在台灣也是絕無僅有的,當駐足於燭台石前,不禁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燭台石的形成當然也和結核脫離不了關係,燭火其實就是岩層中的一顆球形結核。當海水侵蝕砂岩時,較硬球形結核就突出地面,海浪拍打結核,會繞著結核四周流動,而侵蝕結核周圍的砂岩,向下挖出一圈溝槽。由於結核外圍的一帶環圈比較堅硬,海水依著環圈的形狀向下切割雕出圓錐狀的外形,形成燭台的部分,一個惟妙惟肖的燭台石便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