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趙文海,1898年生於四川省納溪縣坡頭鄉。自小習武、打槍,練就一手好槍法。曾劫富濟貧打土豪,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宣傳抗日救國。1941年,與其子同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1941年8月的一天,四川與貴州交界的赤水河南關一棵黃桷樹下,驟然響起一陣雜亂的槍聲,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貴州游擊支隊長趙文海被五花大綁中槍倒在血泊中;他的兒子、游擊隊員趙臣銀也身中數彈,撲倒在父親身上。畢節專署稽查處張雲龍和一隊便衣特務提著冒煙的槍管翻弄了一陣倒在血泊中的人體,確信他們已停止呼吸後,急匆匆趕回畢節城,向專員廖興序領賞去了。
烈士生平
趙文海,1898年12月12日出生於四川省納溪縣坡頭鄉民團首領趙雲臣家。6歲起,讀了幾年私塾,喜歡看《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稍大時就喜歡習武、打槍,練就了一手好槍法。20歲時,就代替父親當了民團首領。他的民團旨在護寨安民。1932年,趙文海的民團里有一團丁因為家境貧窮,7旬老母生病無法醫治,背地裡攔劫了一個過路富商。護國鎮團總石怡安以此為口實,聯合保商大隊長劉風章向趙文海興師問罪,並抄了他的家。趙文海被迫帶領20多名團丁進山當了“綠林”,扯起了“打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旗號,在四川文川溝一帶打土豪、分浮財,深得窮苦百姓的擁護。
1933年,四川軍閥劉湘新委任的川南邊防司令候之擔四處招募徵兵,趙文海趁機帶隊應徵到顧曉帆部當營長,駐防於古宋東皇廟。趙文海很快接受了革命思想,於1933年底毅然率部起義,第二年配合何以弱、胡旦元、陳明分等起義友軍攻破雲南鎮雄縣城,從獄中救出中共黨員范建章。1936年,趙文海來到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經過短期培訓和考驗,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特委派趙文海到貴州組織游擊支隊,並任命他為貴州游擊支隊支隊長。特委向趙指示:一、以貴州畢節為中心,在黔西北地區創建根據地;二、宣傳執行黨的政策,保護民眾利益,把窮苦民眾組織起來鬧革命,逐步赤化農村;三、保衛和發展地方黨組織,配合縱隊鬥爭。趙文海以貴州畢節為中心,在黔西北地區組織和發動民眾,召集舊部,宣傳革命思想,很快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貴州游擊支隊(簡稱支隊)。
1938年春,趙文海找到了早在1936年就由縱隊派到貴州游擊支隊任政委的阮俊臣,共同研究了行動計畫,趙文海、阮俊臣兩支隊伍合併行動,趙文海任司令,阮俊臣任政委,康海平任參謀長。司令部下設三個大隊,共千餘人,槍500餘支。支隊回響黨中央的號召,根據當時鬥爭形勢,明確宣布抗日救國方針,團結各民族各階層的愛國同胞,聯合起來共同抗日;爭取一切愛國力量,為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而鬥爭。從此,支隊在以畢節的黃塘、對坡、威信的水田寨、鎮雄的劉家山為中心的游擊區,宣傳和動員抗日救國,組織民眾抗捐減租,懲治貪官惡霸,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1940年,由於蔣介石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加緊“清剿”游擊隊和鎮壓抗日救亡運動。在嚴峻的形勢下,阮俊臣、趙文海等充分認識到不能放棄武裝鬥爭,以防止敵人對革命力量的突然襲擊。為此,他們奔波於畢節城鄉,一方面密切注視時局發展,宣傳抗日救國主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尋找黨組織,以便在黨的領導下,更好地進行革命鬥爭。在廣泛宣傳抗日救國的活動中,支隊利用社會上的“拜把”形式,與擁護抗日、同情革命的人士結為朋友,以畢節小橫街三省堆店處的“天民診所”作為進行革命活動的秘密聯絡點之一。並在這裡與川南黨組織領導的地下黨員唐昌、許智取得了聯繫,給了支隊很大的幫助。後期還多次秘密會見畢節保全大隊何明秋,爭取了他對革命的支持。
皖南事變後,畢節專員公署保全四大隊、鎮雄獨立營以及地方民團,對游擊支隊開始了新的“圍剿”。支隊在敵人殘酷“圍剿”下,迂迴轉戰於畢節、鎮雄邊境一帶,頑強戰鬥,終因彈盡糧絕,寡不敵眾,陷入敵人重重的包圍而失敗。阮俊臣等支隊主要骨幹也先後慘遭敵人殺害。趙文海遭到國民黨畢節專員廖興序的通緝和追捕。
英勇就義
面對敵人沾滿人民鮮血的屠刀,趙文海毫無懼色,強忍著失去戰友的悲痛,準備東山再起。8月他秘密前往赤水河籌集經費,不料被畢節專署稽查處長張雲龍率便衣特務跟至赤水河鎮,並將趙文海與其子趙銀臣(游擊隊員)抓捕,將父子二人殺害於赤水河南關。趙文海時年43歲,為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獻出了自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