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趙文子與叔譽觀平九原 》(1)【作品出處】 禮記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作品觀點
為官清廉者有幾多。作品注釋
⑴本節選自《檀弓》下。⑵叔譽:即羊舌肸(xi),晉國人夫,字叔向。
⑶作:起。這裡的意思是復活。
(4)吾誰與歸.我追隨誰呢?
⑸其:大概。陽處父:晉國人大、
(6)並:專橫。植;同“直”,剛直。沒:終。知:同“智”。
(7)則;效法。隨武子;晉國卿,即士會,字季。
(8)中:身體。退然:柔弱的樣子。
(9)吶吶(ne)然:言語遲緩的樣子。
(10)管:鎖鑰。管庫之士:管理所藏的小官。
(11)交:同“徼”,求。
(12)屬:同“囑”,託付。
作品譯文
趙文子和叔譽一同到九原去巡視。趙文子說:“死了的人如果能復活,我跟隨誰好呢?”叔譽說“跟隨陽處父可以吧?”趙文子說:“他在晉國專橫剛直,不得善終,他的才智不值得稱道。”叔譽說;‘那跟隨舅犯呢?”趙文子說“他見到利益就不顧自己的國君,他的仁德也不值得稱道。我還是跟隨武子吧。他能為國君謀利益,又能顧全自己的福利;即為自己打算,又不忘記朋友。”晉國人稱趙文子很了解人。趙文子身體柔弱得像穿不起衣服,說起話來遲鈍得像說不出口一樣。他為晉國推薦了七十多個管理倉庫的小官。這些人生前不貪求私利,臨死時也沒有托請誰照顧自己的孩子。作品讀解
為官清廉是一種美德。這是人所共知的,但能做到並做得徹底的人並不多。當了官,手中便有了權;有了權,就意味著有人來巴結奉承,送禮行賄;有了權,也意味著有了謀取私利的方便,既可以為自己,也可以為自己的親戚朋友。因此,這世上不願做官的人不多,想當官卻又當不了好官的人很多。
有個七品芝麻官兒有句名言說:“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話一點兒不錯,但並不完全對。當官不僅僅要為百姓著想,為老百姓謀福利,而且首先要稱職,要有占據那個權力地位的真才實幹。他的首要任務是運用權力來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而不是謀取私利。他的權力並不屬於他個人,不是他的私有財產,自然不能用來為他自己服務。
不過,道理歸道理,現實歸現實。道理上講得通的東西;在現實中不一定行得通;在現實中行得通的東西,往往在道理上說不通。世上的事就是這么奇怪。自古以來,人們不斷樹立趙文子一類的榜樣,但貪官污吏依然層出不窮,因為權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作品出處
《趙文子與叔譽觀平九原》出自《禮記》《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禮記》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