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寨村[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

趙寨村[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

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位於沁陽市西北部15公里,西鄰紫陵村,東連西向鎮捏掌村,北接山西晉城市狄河村,南邊與長溝村、王莊村相連 。中國沁陽神農山神農壇,古稱懷州河內紫金壇,是練氏始祖練何的仙居之地;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是大唐岐山侯練何的故里。

鳳凰村

據史書記載,早在隋唐時期,神農山下就有不少村落,且規模較大的村莊很多,村與村之間相距很近。形成這種人口密集型的局面,是因為神農山下處處是風水寶地。

大唐岐山侯練何故里趙寨村 大唐岐山侯練何故里趙寨村

在神農山紫金頂向懷川俯瞰,山下最近處,有個村莊的布局酷似一隻展翅飛翔的金鳳凰,這就是聞名全國的“中州明星”——趙寨村。

在趙寨村,千百年來,人們口耳相傳,講述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金鳳凰高空盤旋 金鳳凰高空盤旋

早在伏羲女媧時代,有一隻巨大的金鳳凰,為尋找一塊理想的棲息寶地常常在神農山一帶盤旋飛翔。看那鳳凰,五彩羽翼,金光四射,向上直衝雲霄,向下彩雲遮陽,那氣勢、那風采,一看便知是天降神鳥。 金鳳凰多日高空盤旋俯瞰,終於發現神農山下正南方向約五里處,霞光四射,紫氣繚繞,祥雲下生長著一棵枝繁葉茂、形如巨傘的梧桐樹。再看梧桐樹的東北、西南,各有一方碧波蕩漾的大水潭。啊,北依神農山,南眺黃河水,東有堯池清泉,西有百里平川,天上人間,難覓如此勝地。金鳳凰欣喜無比,高歌長嘯,扶搖而下,在梧桐樹上築巢安家。

金鳳凰落地之後,天下百鳥來朝,百獸來賀,一時間,方圓百里牛角川上,鳳歌鳥語,龍吟虎鳴,一派吉祥喜慶氣象。

練何故里 練何故里

就在這個時候,伏羲和女媧為了人類的繁衍,在神農山的天地大峽谷結為夫妻。因是兄妹結婚,犯了天忌,所以婚後生下一個怪胎“肉蛋蛋”。女媧又羞又氣,將肉蛋剁成了肉末。這時金鳳凰聞到了這肉末的神靈之氣味,便飛到女媧身邊,用嘴、爪、翅膀,將全部肉末裹起來,然後振翅南飛,如天降細雨,把肉末灑向華夏大地。奇蹟出現了。只見天地間靈氣匯聚,精華生成,那肉末竟變成一個個嚶嚶小孩,又很快長成青年男女。天地洪荒後的世界又出現了人丁興旺、生機盎然的景象。 金鳳凰完成了上天賦予的神聖使命,展翅升空,直飛九天,梧桐樹下,永久留下她美麗的倩影。

在這塊風水寶地上繁衍的子民們,為紀念救世濟民的金鳳凰,就在當年鳳凰棲息處,仿照鳳凰飛天時的影像,修造了一座村莊。居高俯眺,美麗的鳳頭向東北,正對著一池清泉,那就是“飲鳳泉”;村莊由東往西,是鳳凰的脖頸和身軀,十字口正好是鳳腰;南街、北街形如翅膀;村西頭是鳳尾,旁邊那潭清水就叫“鳳尾池”。

趙寨村黨委書記張明致辭 趙寨村黨委書記張明致辭

金鳳凰本是神靈之物,知曉人們精心修造鳳凰村後,便施法顯靈,世代護佑這裡的百姓。

就說村西的鳳尾池吧,那可是金鳳凰屙金尿銀的寶池啊。據說,金鳳凰飛天時在池中安放了一把避邪寶劍。那潭水雖然不太深,但遇旱不乾,遇澇不溢;池水澆灌千畝良田,年年旱澇保收;再大的太行山洪也難以從村西漫入。還有,用鳳尾池周圍的土製坯、再經鳳尾池水浸窯的房瓦,不僅顏色亮麗,而且百年不漏,趙寨磚瓦窯的產品就是這樣名揚懷川的。

練何故里 練何故里

相傳曾有幾個南蠻盜寶賊想盜取鳳尾池的寶劍,他們在池邊搖轆轆、攉水斗,想著把池水弄乾,就可輕易拿走寶劍。他們沒想到,這種齷齪行為豈能避過金鳳凰的法眼。神鳥即刻呼喚五龍口的五條神龍奔赴鳳凰村幫忙。五龍遁地而來,伏在鳳尾池下,盜寶賊抽出多少水,五龍就補充多少水。盜寶賊折騰了整整一夜,看看池水竟然紋絲不動,嚇得趕緊逃竄,從此再也不敢來了。再說那五條神龍本該天亮前返回五龍口,但因勞累一夜,精疲力乏,想著稍事休息就打了一個盹。沒想到瓦窯師傅起早點火燒窯,窯火傷著了地下的五龍。神龍明知非人所錯,又得保全自身,緊急商量後,便決定留下軀殼,元神飛回原處。五條神龍,即刻化形為石了。多少年後,窯工在磚瓦窯挖土時,發現五條石崗延伸向西北方向,才知道這是神龍所化。後來,村民們把這朝向鳳凰村的五條石龍稱作“五龍朝鳳”。

練何故里 練何故里

神鳥金鳳凰世代佑護趙寨村人,使這裡天順人和,民風淳正,與時俱進,人傑地靈。早在大唐貞觀年間,這裡就出過一位歷史名人,此人原名東何,因東征高麗有功,被唐太宗欽封岐山侯,恩賜姓練,其子孫三世襲騎尉將軍職。練何辭世後與夫人趙氏仙葬於紫金壇(現神農山神農壇)。特別在近百年的歷史中,鳳凰村人寫下了無愧於金鳳凰的不朽篇章:新中國建立前為沁陽老區,眾多仁人志士投身民族解放事業,其間有烈士26名,縣團級以上革命幹部15人。建國後的土地改革、互助合作、人民公社運動中,一直走在隊伍前列。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路、林、排、灌”“四統一”的大地園林化成為新鄉地區乃至河南省的先進典型。“文革”中,趙寨村作為“紅六員”的發源地曾被《人民日報》報導;在農業學大寨時代獲“大寨式大隊”稱號;一九六九年,時任村支書張俊興作為河南省代表團成員,光榮參加建國“二十大慶”觀禮。共產黨員張紀都被評為河南省“優秀黨員”,獲國家綠化“五一獎章”。改革開放後,趙寨村人順應時代潮流,轉變觀念,發展經濟,十年間,全村社會總產值增長1500倍,突破億元大關,躋身於全國鄉鎮企業十大、百強之列。在神農山景區的早期開發上,趙寨村人高瞻遠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全村湧現出1位省政協委員,2位省級勞模,2位省級優秀企業家;3位市人大代表,1位市政協委員,6位市級優秀企業家;8位市(縣)人大代表,7位市(縣)政協委員,7位市(縣)級優秀廠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趙寨村多次獲沁陽市、焦作市“明星村”“文明村”稱號;1991年獲河南省“文明村”“發展集體經濟先進單位”“中州新村”榮譽稱號;1992年,獲民政部“全國先進村民委員會”榮譽稱號;另外還曾獲得“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全國鄉鎮企業東西部合作示範區”、“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發展鄉鎮企業先進村”、“河南省十大明星村”等榮譽稱號。多任省委書記、省長程維高、李長春、李克強,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曾慶紅、李德生、布赫、李鐵映、鄒家華等多次光臨趙寨村視察指導工作。

趙寨村人對金鳳凰的恩德銘記不忘,祖祖輩輩都視鳳凰為圖騰。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雖然原有村落布局早已被改變,但村民酷愛鳳凰的痴情不改。一直以來,村中街道、農家庭院,都廣植梧桐樹,希望鳳凰永久居留;1988年,村委不惜巨資,選用高級漢白玉,聘請知名玉石雕刻家製作了一座重20餘噸的鳳凰雕塑,作為村標樹立在新村十字路口;十多年後,因風雨侵蝕,加之村民對原鳳凰玉雕的大小、造型多有異議,2005年,村委會又投資十多萬元,由浙江知名園林規劃單位設計,製成一座高8.6米、橫向長寬達2.6米的巨型不鏽鋼鳳凰雕塑,更換了新的村標。新世紀的鳳凰雕塑展翅騰飛,象徵趙寨人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逢年過節或有重大喜慶活動,村民們都要舞起龍燈,到鳳凰雕塑前表演群龍朝鳳、龍吟鳳鳴、龍飛鳳舞、龍鳳呈祥等歌舞節目;很多外地遊客、外來客商都喜歡與鳳凰雕塑合影留念;鳳凰實業總公司、鳳凰酒家、鳳凰超市、鳳凰園林等,這些命名,也成為鳳凰村人的一種嗜好。

在對鳳凰的特別鍾情鍾愛中,寄託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追求。

據張建軍原稿整理

歷史名人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原姓東,乃伏羲後裔。粵稽洪荒甫辟,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 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東何,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本貫河北道懷州河內縣趙栿里(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群,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詔與李勣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農曆五月十七日),獻火攻策遼東城,(史書又稱遼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李勣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壇)。練公趙氏夫婦生育二子:練舜麒,練舜麟。麒襲職騎尉將軍。麒公有友欽、友明、友文、友思四子,欽公襲職騎尉將軍。欽公子賢相,亦襲職騎尉將軍。練氏後裔先後遷移,居閩、贛、粵、桂、蜀、湘、浙、蘇、台、陝、豫、晉及海外等地。

揭幕儀式

紀念歷史名人,弘揚傳統文化

練何 練何

2016年1月21日(農曆乙未年臘月十二日),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北廣場, 唐代名人練何故里紀念碑揭幕慶典,引來許多路人駐足觀看。

練何,原名東何,唐貞觀年間任總管府錄事參軍,因智勇超群,功績卓著,深受太宗賞識。公元645年,東征高句麗,獻火攻策,破遼東城,被唐太宗以“精練軍戎”恩賜姓練,封岐山侯。

練何堪稱練姓始祖,久居懷州河內縣西北四十餘里太行山下(今沁陽市趙寨村),仙逝後同夫人安葬於紫金壇(今神農山神農壇)。

有這樣一位歷史名人,本是沁陽市的光榮,更是趙寨村的光榮。怎奈歲月久遠,文史碑記湮滅無存,千古名人幾乎無人提及。

趙寨村練何故里 趙寨村練何故里

近些年來,練氏後裔的尋根問祖活動,引起沁陽市有關部門的重視,對練何的探究、紀念活動相繼展開。 2015年,練何55世後裔—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湖州村的練鴻佳先生積極倡議並慷慨出資,希望建立先祖練何故里紀念碑。這一倡議,得到了沁陽市多位仁德之士的熱情回響。

主持人張正義致辭 主持人張正義致辭

焦作市人大代表張寶,沁陽市作協主席李建國、副主席楊壽遠、副秘書長吳有福,沁陽市長興教育集團支部書記張正義等人的積極參與,促成了歷史名人練何故里紀念碑的落成。2016年1月21日良辰吉時十一點三十分,主持人張正義宣布:沁陽市趙寨村歷史名人練何故里紀念碑揭幕慶典開始……沁陽市紫陵鎮黨委書記張鴻海、趙寨村黨委書記張明、神農山風景管理局副局長孟強為紀念碑揭幕致辭。

沁陽市作協一班人、趙寨村“兩委”全體成員及部分父老鄉親參加了慶典。沁陽電視台記者曙光到場採訪並對張正義、吳有福進行了專訪。

練何故里紀念碑的落成,是紀念歷史名人、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從此以後,30萬練氏後裔拜謁始祖時,可以尋根落腳,盡享鄉鄰親情。同時,練姓回沁交流,也會大大充實沁陽市及神農山的文化內涵,提升其知名度,有利於促進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張正義報導

2016年1月27日

練何故里考證

始祖練何祖居懷州河內趙寨村

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 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

練姓始祖本姓東,

天下練氏出河內,

裔孫叩拜尊何公,

唐宗論功賜姓練,

千年青史留美名。

練姓受姓史載清楚,源清根正,練氏來源均出自貞觀賜姓練何的裔孫,天下練氏出河內。1370年來,練氏宗族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練姓裔孫感恩始祖練何蔭德,無不以姓練為榮。

練何故里 練何故里

然而,練氏先人也許是為了考驗裔孫的智慧和毅力,有意留下一道智力命題,這就是“始祖練何故里到底在古河內哪裡?”族譜無詳載,史籍無遺存,尋找答案,實非易事。

也許,在練氏南遷後的早期,族人對始祖練何故里記憶猶新,感覺沒必要考證;數百年後,練氏遷徙地增多,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族人慾知始祖練何故里,實屬沒能力考證;千年之後,時世多舛,戰亂頻仍,族人對始祖練何故里已經沒有心情去探尋了。而今,國逢盛世,族多精英,交通便利,信息暢通,網際網路上練氏宗親又如“同居一村”,如此空前優越之條件,我們若還不能探尋到始祖練何故里之所在,實顯我練裔不孝不忠、無智無能!

因滄桑潛易,時代久遠,我們探尋始祖練何故里,只能從族譜、史志入手。

始祖練何生卒年月、立功受封等資料已得到史書典籍的印證,本文不再贅述。現查與練氏族譜有關的史料,最早的當數明朝洪武年間進士、工部侍郎、御史大夫練子寧續《練氏族譜》時,請同科進士黃子澄撰寫的“譜序”,其文云:粵稽洪荒甫辟,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自不訾以後,歷傳九十六代嗣裔東何公,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世居懷州河內縣,智勇超群,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上以“精練軍戎”,封公為岐山侯,賜姓練,故易東為練。相傳至今,不易其世系、世族、郡縣,人文愈傳愈盛,可得而詳記焉。

明朝萬曆四十五年,廖用賢撰的《尚友錄》卷十八載:“練姓,河內”。

由明代“譜序”和《尚友錄》可知,始祖練何“世居河南河內縣”,“相傳至今,不易其世系、世族、郡縣……”。而河南河內縣古為懷州河內縣或懷慶府河內縣,現為河南省沁陽市。

清朝乾隆皇帝主持編撰的《四庫全書》,收錄明朝萬曆年間凌迪知撰的《萬姓統譜》,《四庫全書·萬姓統譜》卷一百二載:“練何,河內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封岐山侯”。

《四庫全書》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典籍,其價值得到史學界首肯,其中記載也證實“練何,河內人”。

趙寨村紫金壇 趙寨村紫金壇

《中國人名大辭典》1525頁載:“練何,唐河內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上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封岐山侯”。

以上史料證實,始祖練何世居河內(現河南省沁陽市)應該沒有異議。

但是,具體在河內縣(現沁陽市)的那個村落,由於族譜沒有詳載,又沒有石刻等歷史遺物存世,要想弄清楚實在是對我輩智慧型的考驗。

《練氏族譜》載:“河內縣紫金壇葬始祖練何,三尖山葬有二世練舜麒、練舜麟、四世練賢開,芝嶺葬有三世練友欽、練友文、練友思、練友德、練友善及四世練賢相、五世練裔聰夫人江氏”。族譜所載練氏先人仙居於河內紫金壇及三尖山、芝嶺計有五世共十一冢。如此詳細記載,應該絕對真實,絕非憑空杜撰。

《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九“懷慶府,河內縣”,記載太行山:“在府北二十里。山麓曰太行南阪。五代漢初,河陽來附,契丹帥崔延勛等自澤州引兵南逼河陽,嵩山賊帥張遇赴救,戰於南阪,敗死。又府西北(註:疑為東北)三十里曰太行陘,一名丹陘,太行八陘之一也。又有紫金壇,在府城西北四十三里,太行之陽,諸峰之上,下有紫金澗。唐因以名縣(註:唐初曾設紫陵縣)”。

《懷慶府志》卷三輿地河內縣,記載紫金壇:“在府城西北五十里,突高千仞,群峰拱向,上多白松,每歲重九日,邑人登高於此”。(按:舊志,以李義山家在壇山者,非檀山,自在滎陽,義山祭寄寄文可證也。)

《懷慶府志》卷三輿地河內縣,記載三尖山:“在府城西北四十里,三峰聳列,故名”。(按:金史,正大九年,諸軍敗績於三峰山,元兵與白坡兵合。則三尖,乃俗名耳。)以上三則史志引文,都證明練氏族譜所載先人仙居之地和史志所載地名完全吻合。歷史上的“河內紫金壇”(俗稱小北頂)就是現在的沁陽市神農山神農壇。而三尖山、芝嶺就在紫金壇附近。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經考證,紫金壇、三尖山、芝嶺等山地(因歷史久遠,有些地名流傳中有變),自古以來都是趙寨村的屬地。據趙寨村史記載,在明代之前,趙寨村所轄山區面積廣闊。明末清初,因故將紫金壇主峰以西部分劃歸紫陵村管轄。但現在神農山主景區依然屬趙寨村所有,紫金壇依然在趙寨村屬地。

《沁陽市地名志》載:“紫金山在市區西北,紫陵鎮趙寨村北。一名白松嶺,俗稱小北頂(今神農山)。山頂有紫金壇,故名。清道光乙酉年重修《河內縣誌·山川志》載:太行西來,入縣之首山為陽洛山。”山東為紫陵村,村倚蛟脊龕。”“又東五里為紫金壇。舊志雲,在城西(北)五十里,突高千仞,群峰拱向,上多白松。每歲九月,邑人登高於此。曹石倉《天下名勝志》雲:紫陵澗水出焉。今亦名白松嶺。”南北走向,面積約9平方公里,海拔1042米,坡度45°左右。山體由下古生代深灰色石灰岩和白雲岩構成,表層為褐土、棕壤土。多白皮松、黃櫨、鵝耳櫪、小葉白臘、照山白、莢萊、檀木、對夾木、六道木、黃荊等,郁蓋度約70%。盛產藥材,其北老君窪有山藥溝、地黃坡,是“懷慶三野”的集中產地。名勝古蹟有紫金壇、伏羲殿、女媧廟等,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

懷州河內紫金壇 懷州河內紫金壇

從練氏族譜和地方史志可以看出,練氏先人安葬於紫金壇附近的就有五代人。那就是說,從始祖練何開始,練姓族人在河內祖籍地不間斷生存活動的時間至少在150年以上(若論東姓祖先,應該時間更久)。這150多年間,先人們選擇風水寶地為前輩安葬,為什麼都在趙寨村所轄的區域內?若是外村、外地人,連續五代十一個墓冢任由你家挑選,且占據村內山地至高至尊之地,幾乎沒有可能!唯一的可能,練氏家族就是趙寨村人,而且是趙寨村的名門望族。

30萬練氏族人已經確認了始祖練何仙居之地,我們更應為尋訪到始祖練何故里感到慰藉。中國沁陽神農山神農壇,古稱懷州河內紫金壇,是練氏始祖練何的仙居之地;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是大唐岐山侯練何的故里。這是練氏後人數十年來考察考證的結論。

(本文作者:練鴻佳,廣東信宜人,居中山,練何55代裔孫,練氏宗親文化研究青年學者,練氏宗親尋訪始祖練何故里發起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