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環

趙寧環

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傳說 城市的候鳥呀,冬去春來, 城市裡的故事,總是那么多,

簡介、

趙寧環,字布汗、號文夫,現居北京。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會員,著名書畫鑑賞家、評論家、收藏家。
成績與肯定:
人民網發表趙寧環先生評論作品《讀著名華人藝術家瞿學鴻山水畫作品有感》,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趙寧環先生詩集《響沙集》,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城市金融報、陝西日報、陝西人民廣播電台-----文學伊甸園等,均刊登趙寧環先生詩歌及評論文章,趙寧環先生是在文學藝術界有一定影響力的實力派中青年作家。

媒體、

讀著名華人藝術家瞿學鴻山水畫作品有感
天開盛世明如鐿 地顯和諧物復甦
趙寧環
(來源人民網)
當讀到瞿學鴻先生的最新巨幅新作《天攬秀峰遠無際,地推甜泉近有聲》之時,頓有“觀茂林飛瀑,聽私語溜聲”勾人魂魄入畫中之感。其濃、淡、乾、濕、枯及繪畫“六法”運用的妙筆天成,作品中的傳統骨法用筆,盡顯其深厚的筆墨功底。
畫家今朝之成就,當源於其作人的審問、慎思、明辯、博學、膽大、心細、志堅、力行的處世之根本。
我和畫家多年的交往,觀其藝術創作的路徑,藝術家始終追求著 “十六字”處世之道的完美與升華。
審問:自省也,每當其用筆之前總是審問自我,為何如此構圖、靜研覃思,把握良久、搜妙創真。
慎思:不狂、不燥、強調創作意境的高遠、平遠、深遠。每當先生揮毫之際總是慎在先,筆在後。
明辯:做到思路清晰,筆墨有淵源,來於傳統而不似於傳統,做到“吾寧精而少,勿求博而多”,汲取天地之精華,去其浮淺之糟粕。
博學:洞察中國歷代傳統繪畫的發展軌跡,深究“詩、書、畫、印”之脈路,求新、求異、求真、求美。
膽大:博胸中拮景,寫秀澤山川,先生何謂膽大?是因其知法(中國繪畫傳統方法)到懂法,又到熟法,最後達到忘法的境界,盡抒獨特之妙想,頓生膽大之筆觸。
心細:用筆精細,積墨靈動,“疏能跑馬,密不穿針”,開來奇秀,迎讓有度,層次分明,禁忌急功近利、草率敷衍。
志堅:志堅者事競成,學鴻有剛強的毅力,追求完美持之以恆,不懼寂寞,不懼堅辛,默默耕耘、跋涉不止、納天地正氣修身,置世間寧淡明志。
力行: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其所見就愈奇。炳持上述之理念而行之,則早起而路長。
瞿學鴻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巧妙地把中國畫傳統的筆墨與西畫理念元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獨顯特色,自成一家。正如在日本發行的瞿學鴻山水畫郵票那樣“方寸之間有天地,神州山水誰人賜,瞿君丹青垂異國,弘我中華長志氣”。古人云:一為“天”,人為“人”,天人合一方為“大”也。這些年來,其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如1998年山水畫獲全日本櫻花美藝展銀獎、2001年國畫《知春》獲日本大阪市美術書道參評展一等獎、2003年獲日本世界名人(國會圖書館)終身名人獎、2005年獲全日書道特邀展優秀獎……。故我敬之、我贊之、我嘆之。

作品、

趙寧環作品
用一行行短句探索五味人生,用最通俗的話兒講人,講心,講事情,人間不能沒有格言警句,於是記下的唯有心語。
但願悄悄話寬了一方天空,一粒粒沙子有所用場,怎樣的目光,有怎樣的回答。
人生軌跡千差萬別,很多事情,人們不得不這樣或那樣,尋求美麗,吟詩歌唱,道出了人們想說而未曾說過的話語,催人憬悟,發人深思,感人情懷。
人,給人的東西太多,進而有了:一隊人夢中,一隊人匆忙,一隊人翻開歷史……
城市
樓房,山峰般林立
街道,田埂樣整齊
“背負晴天朝下看”
人如蟻,車如梭
城市之大,那叫一個多!
一種特色,總讓腳步變得緊迫
人們,匆忙中,追趕著什麼?
捷運,不堵車,
沿著台階下,融入人群,擠進人堆人窩,
目光寧淡,耳朵里塞著mp3聽著歌,
迎著滾梯上,奔向站點、樓宇和街巷裡的院落,
喘息中,還不忘把口香糖嚼著
如今的生活,學會了更多包容與配合、尋找與奔波
如今的珍惜,變成一份工作、一部車和一處小小的居所
儘管大街上五光十色,
可濃濃的鄉音,告訴這座城市我來了
無論穿著什麼品牌、畢業於哪所大學
骨子裡的東西,總會透過言談舉止顯露出原來的本色
故宮殿脊上的烏鴉和峨嵋山上的畫眉鳥
都在歌唱著自己的魅力與風格
嘆息中
城裡人少了些心胸的寬闊
鄉里人多了些誠實的執著
今天,頌揚傳統文化的可貴
構建和諧盛世的快樂
於是,有了珍愛歷史的更多來者
有了于丹說《論語》,有了易中天講《三國》
有了電視上的“護寶”“鑒寶”的紅火
五千年民族智慧,依然閃爍、奇葩增色
我一次次問自己
現在的手,是否還能做出前人的奇特?
如果沒有電腦和網路
請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也許這是城市的脆弱
也許這是人性的退縮
時代告誡人們,要好好的活著
這個世界只有前進,沒有那么多如果
我們傳承先人的骨氣與靈氣、摒棄愚腐和糟粕
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傳說
當嫦娥奔月不再是夢想
我對世界大聲說,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
她在傳承、在開拓、在奔向偉大復興的小康生活
我對城市說
不要懼怕外來的涌動者
他們在用汗水換取收穫
用日夜勞作改變著自我,將打工仔改寫成建設者
涌動的人頭
把城市點綴得滿滿當當,風風火火,
城市、鄉村共享著同一塊藍天、同一份成果,
耕者笑了、娃娃們笑了、老人們笑了,
整個社會的涌動者笑了,
這是真正的笑、實惠的笑、感恩的笑、幸福的笑
把笑帶回家,這才是最大收穫
回家的路,誰也擋不住
城市的候鳥呀,冬去春來,
城市因此而涌動、急迫,
瞬間,多了些什麼,似乎又少了些什麼
厚重的行囊總回報著厚重的生活
城市裡的故事,總是那么多,
天高地闊,孩兒們圍坐在火塘邊,嗑著瓜子,點著頭,
聽爹爹講述精典——
城裡呀是星星、是月亮、是太陽、是條大河……

風雨鞝徉
一切變得分明
一隊人熟睡
一隊人勿忙
一隊人翻開歷史……

把頭低下 去寫
把心敞開 去看
把愛置於心裡 去做
生活給我們的很多
我們可不能
不假思索的活著
人生不象燈火
滅了可以再著……

總想敞開
總在猶豫
總是不能理解
總是不可寬諒
那屬於別人
也屬於自己
神聖的一點點……
新詩路正長
文學評論:趙寧環
詩,是靈魂的窗戶,精神的彩極,人生的侶伴,進步的熱浪。“五四”運動之後,新詩步入中國文壇,出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湧現出一批遐邇聞名的詩人。我在上中學時代,就喜歡郭沫若、聞一多、徐志摩、馮至的作品,特別是讀了解放區著名詩人艾青、李季、阮章兢等前輩的詩作後,給了我極大的啟示和鼓舞。工作之餘,我也寫幾首小詩,在一些報刊上發表了一些作品。最近重溫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使我受到了極大的教育,明確了許多道理,現將我在學習中對當前新詩的創作與欣賞方面的一些膚淺看法寫出來,以請教廣大的詩作愛好者。
新詩與新意,新意與現實。
大地從枯黃的秋天復甦為春,使人們真正的感到了新意。我想新詩讀後也應該有這種感覺才是。眼前一部分新詩似乎對“新”的回答單調了許多,一些作品好像故意略去了標點符號,然後就是錯綜排列、再加上點誘惑和費解的辭句,甚至打些深不可測的喻句,這樣就以為是“新”了。我想,這種形式之“新”根本無法代替詩的意境之新。
我認為新詩應該從前人之“新”與當今現實之新和讀者之“新”去構想,去創作。這樣“新”也許就更豐滿些,更成熟些。要想真正收到“新”之效果,當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新詩句是來自新環境下的現實生活的新觀察,新思維,新認識的飛躍和新意境的歸納。越現實的東西,熟悉的人越多,這是一個常理,這裡並不是提倡過去那種“俗謠土調”的順口溜,而是希望新詩從內涵更深刻些,更能反映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濃縮出來的新詩句,不怕沒有新意。
新詩不是宣洩,更不是華麗詞藻的壘砌。
新詩,從詩句來說,應該具備那種:心的投射,光的普照,情的濃縮,火的燃燒之意念,點點滴滴蘊育著生命,是今日與歷史撞擊擊中的火花。即是再短的詩行,也像早春里的小花小草一樣,鮮美、可愛。
新詩感與捕捉新。
縱觀當今詩壇,那些成功之作不都是充滿了汗味和泥土的氣息嗎?不得不承認,好的新詩是有的!在《講話》的五十年間發展的很快!然而這些好詩的字字行行,可以說是來自山谷,苦痛,心的顫抖,愛的理解,生活的熱望。正是因為這樣,作者苦中有樂,編者拍案叫絕,讀者愛不釋手。作為新詩來說,應該脫掉身上的紗幕,把聽不懂,看不清、說不透的東西拋開,露出黃土的脊樑,山峰的稜角和溝坎的邊際,如清流急湍,令人耳目一新。
黃河、長江雖都很古老,但次次遊覽都有新意。溝溝坎坎雖很陳舊,但細細琢磨卻彰靈感。關鍵是用什麼樣的目光去探測,用什麼樣的精神去開掘了。
新詩之市場。
對於詩人來說,如同釀酒師傅對待自己釀出的酒一樣,自品自嘗往往覺得很美,但最終還是要拿出去要別人去品嘗,多數人說好才算好。要使飲酒品詩的人數真正多起來,恐怕第一關就是質量和味道問題了。其次還要受到價格因素和市場環境的影響。新詩的創作與釀酒似乎有著相似的辛勞和特點了,從目前的新詩市場來看,潛力是很大,在當前社會生活水準條件下,寫詩、刊詩、讀詩的人逐日增多,但與我國總人口的文化層次相比較卻是顯得微不足道。隨著我國人均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口素質的升華,新詩的市場是廣闊的。
詩人蘇金傘曾說過:“如果人人每天都能有時間讀讀詩,能有很好的情緒讀讀詩,這恐怕就到了人類發展的最高階段。”這就意味著詩的光明前途和詩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層次是有密切聯繫的。超越社會現實和一定歷史階段的詩之消化是不夠現實的,即就是有,也不會被讀者接受理解,被現實市場所容納的。這就是強調詩的現實性和脈絡感。詩的脈絡就是讀者、市場之脈絡。“能有很好的情緒讀詩”就是對讀者觀念與感情的倡導。“飲酒不知味,吟詩缺良知”,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此,讀詩既高尚又平凡。詩人摸清市場脈絡創作詩句,讀者揣測詩意而理解詩意取得真知,這就要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如願,才能有新詩之市場。
說到“市場”二字,作為詩壇來說不夠被重視,因為“新詩與市場”很少有人將其放在一起來討論。但其不然,詩一旦被發表或收入成冊的書刊之中,書就是商品了。這種商品不過具備其它商品沒有的特點罷了。關於詩書這一特殊商品的特點,那就是知識和精神的延伸價值,也就是歷史價值。提到商品就有市場的概念,提到價值就離不開價格,作為詩書價格與詩之價值則是兩回事。我認為詩詩無法用價格來衡量的。在一定時期和條件下,詩書的價格與詩的價值往往會出現背離,甚至有時背離的幅度還很大,但最終詩的價值是大於詩書的價格的。這或許就是新詩的特有違規原理吧。新詩的新趨向,越來越明顯,應該估計到這一點才是。
在社會主義時代,人們的功利要求和審美要求有著根本的一致性,在新時期詩歌創作無疑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因此,新詩凡是符合社會主義原則的,也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也是能夠被人民所喜愛和欣賞的。所以,只有在“二為”方向指引下,堅持“雙百”方針,謳歌社會主義新時期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紮根現實生活中的本質與主流,才是新詩創作的正確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