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卷
正文
中國北宋徽宗趙佶摹唐代仕女畫畫家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虢國夫人遊春圖》是唐代中期仕女畫的代表作品。張萱(8世紀 ),京兆(今陝西西安)人。開元(713~741)館畫直。善人物畫。趙佶(1082~1135),北宋皇帝,在位25年。此圖絹本,設色,縱51.8厘米,橫1408厘米,描繪了唐玄宗時的外戚虢國夫人遊春的情景。張萱原作早已佚失,此卷是趙佶親筆臨摹,手法之高超仍不失原貌。彩繪以虢國夫人為主角的人數不多的遊春行列,9個人分乘8匹馬,前呼後應,彼此聯繫緊密,給人以揮鞭駿馬,濃裝艷服,在行進中動的耀眼場面,把貴夫人們玩賞春光,悠然自得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並且把統一行動中,每個人的動態、神情以及各自獨有的微妙變化,都描繪得恰到好處。從馬的鬃毛來看,經過精心修剪的只有兩匹,一個是最前面的身著男裝的,一個是帶著一個小孩的,很明顯帶著小孩的那個是侍女,因此可以看出,最前面那個身著男裝的是虢國夫人,仔細一看的話,你會發現第一個人唇紅齒白。虢國夫人遊春圖,絹本,設色,縱51.8厘米,橫148厘米。畫中這八騎人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進的行列中,從頭至尾,充滿了舒情,閒適,勃勃生氣。畫家通過人物的主從關係,通過前疏後緊的構圖方法和人馬在行進中的姿態,匠心獨運地表現了虢國夫人在全畫中的突出地位。全畫氣脈相連,節奏鮮明。題為“遊春”而不畫春的環境,這是作者在藝術處理上的高明之處。張萱是用“繡羅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現畫的主題的。試看畫面人物所穿的都是輕薄鮮麗的春衫,線條勾勒得挺勁流暢。色彩桃紅嫩綠相互輝映,加上人物輕鬆的動態,馬蹄的輕舉緩步,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春天氣息。這種表現手法,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虢國夫人是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華。畫家在這方面的表現極為精到:紅裙,青襖,白巾,綠鞍,騎鞍上金縷銀絲精細的繡織,都顯得十分富麗。夫人的體態丰姿綽約,雍容華貴,臉龐非常豐潤,具有‘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的特色。這些足以看出作者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的藝術技巧,也說明了作者對生活的細密觀察和創作的嚴謹態度。
右圖的這幅《虢國夫人遊春圖》,為宋摹本,原作已失,摹本猶存盛唐風貌。此圖原作曾藏宣和內府,由畫院高手摹裝。在兩宋時為史彌遠、賈似道收藏,後經台州榷場流入金內府,金章宗完顏璟在卷前隔水題簽,指為宋徽宗趙佶所摹。見《庚子銷夏錄》,《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編》諸書著錄。為流傳有緒的唐宋名跡中稀有瑰寶之一。雖然是宋徽宗趙佶的摹本,但在不可能見到原作的情況下,它對我們研究張萱的藝術成就,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依據。
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元盛世”,但玄宗後期,由於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過起了侈糜艷逸的生活,並分封楊貴妃的三位姐姐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天寶年間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為“安史之亂”的前幾年,唐玄宗及朝內上下都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這幅遊春圖描寫的就是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兩姐妹三月三遊春的場面,與杜甫的《麗人行》相對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楊氏一家勢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畫的高潮期,宮廷和京、洛兩地的畫家、壁畫家和民間藝匠等盡顯其才並相互影響。張萱的繪畫題材以表現宮廷生活為主,這是由於他的宮廷生活所決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稱他“嘗畫貴公子、鞍馬、屏幛、宮苑、仕女,名冠一時”。他的人物畫題材雖囿於宮廷生活,但能展現出較大的生活場景,這必然會促使張萱掌握多種畫科的造型手法和表現技巧,因此,他“善起草,點簇景物,位置亭台,樹木花鳥,皆窮其妙。”
此卷前隔水有金章宗(完顏璟)瘦金書“天水摹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題簽。天水為趙姓的郡望,此處系指趙佶。卷後有明末清初書畫家王鐸題跋。此卷曾入金內府,“明昌”諸印璽俱全,又有宋時的官、私印記“台州市房務抵當庫記”、“紹勛”及“封”字印等,還有明末王長垣、清初梁清標鑑藏印。《大觀錄》、《庚子銷夏錄》、《墨緣匯觀》及《石渠隨筆》等書著錄。現藏遼寧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