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論
海洋島礁攻防戰鬥是越軍特殊條件下戰鬥的基本樣式之一。越軍認為,海洋島礁(島嶼、沙洲、礁灘)的特殊地理、水文、氣象條件,對攻防戰鬥行動影響極大。有利方面是:近海(1000公里以內)島礁攻防戰鬥,可發揮地利優勢,便於組織海空協同;敵大規模行動易暴露且孤立,後勤補給困難;便於己方實施小規模的秘密偷襲行動;便於以逸待勞,從遠距離開始節節抗擊敵人進攻。不利方面是:大規模行動難以隱蔽;協同戰鬥要求高,各項保障十分繁重;島礁眾多,分布廣泛,給合理設防、選擇主要防禦方向帶來困難;整個群島防禦的正面寬、間隙大,而單個島礁的面積又十分有限。屯兵數量、構築工事、設定障礙以及後勤補給均受限制,缺乏防禦彈性,易被分割圍困各個擊破,長期堅守難度很大。因此,越軍要求必須依託“海上--海島人民戰爭”體系,建立綜合陣勢,將三種武裝力量協同作戰貫穿於戰鬥全過程;積極主動進攻與頑強堅守防禦相結合,由遠及近打擊敵人;掌握攻防戰鬥的主動權,靈活運用各種戰法,以少打多,出奇制勝,以小的代價獲取較大戰果。
島礁進攻戰鬥
(一)、任務與加強
海洋島礁進攻戰鬥可由海軍單獨實施,也可以海軍為主,空軍、陸軍和防空軍協同。海上民兵自衛隊配合,諸軍兵種和各種力量協同戰鬥。
島礁進攻戰鬥任務通常由海軍特工和陸戰隊擔負,可遂行對單個島嶼或多個有戰術聯繫的島礁(島礁群)的進攻戰鬥。必要時,可得到陸軍部(分)隊的加強,並可得到海軍水面艦船編隊和空軍殲擊轟炸航空兵、武裝直升機的掩護與支援。
(二)、戰鬥隊形於兵力運用
1.戰鬥隊形
登入分隊的戰鬥隊形,營通常編為2個梯隊,或1個梯隊與預備隊。連通常編成1個梯隊與預備隊。
第一梯隊的任務是:搶灘上陸戰鬥,為後續梯隊上陸實施岸上戰鬥創造條件。
第二梯隊的任務是:與第一梯隊一道發展進攻,完成分隊的任務縱深;鞏固和擴大登入場,完成分隊的登入任務。
登入火力部分隨第一梯隊上陸,負責占領岸上發射陣地,直接支援營(連)戰鬥。
2.兵力運用
在海洋島礁進攻戰鬥的兵力運用上,通常以海軍(水上)特工和海軍陸戰隊為主,組成人員精幹、準備輕便的登入突擊隊,小股輕裝隱蔽突然行動,快速攻占島礁。在戰術手段運用上,具有偷襲登入與破襲相結合等特點。當實施較大規模海洋島礁聯合進攻作戰時與登入作戰方式相同。
當對較小的單個(獨立)島礁實施進攻戰鬥時,通常使用海軍(水上)特工1個排—1個連、海軍陸戰隊1個排—1個連的兵力。通常由特工分隊擔任第一梯隊,主要用於搶灘登入和突擊縱深要害目標;陸戰隊作為第二梯隊,主要用於增援第一梯隊,實施縱深戰鬥,完成對島礁的攻占和控制。
當對有戰術聯繫的多個島礁(島礁群)實施進攻戰鬥時,通常使用海軍(水上)特工1—2個連與陸戰隊1—2個連的兵力混編成多個登島突擊隊。一般每個島礁使用1~2個特工排或組,負責登島突擊;陸戰隊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各島礁戰鬥和實施控守。
特工分隊分為若干突擊組、火力組、預備組等。各突擊組約3~5人,攜帶輕型自動步槍、輕機槍、火箭筒、擲彈筒、手槍、匕首等;火力組通常為1個迫擊炮班和1個無后座力炮班;預備組為1個班或組。
(三)輸送方式
通常採用岸--岸登入河岸--船--岸登入,或將二者結合。
當登入目標距岸不遠(20公里以內)時,兩棲作戰分隊可自行登入。
(四)戰鬥的實施
海洋島礁監管制度實施通常劃分為集結、裝載、海上航渡、上陸戰鬥和岸上制度等幾個階段。
1.秘密集結,隱蔽裝載
為達成進攻的突然性和避免因暴露企圖而遭敵火力襲擊,通常擔負登入任務的部(分)隊先進至離裝載港口、碼頭約8~10公里的地域待命,完成登入戰鬥準備,嚴加偽裝。爾後趁夜暗在上級規定的時間隱蔽、迅速、有序地完成裝載。裝載順序與卸載順序相反,按後下先上的原則進行裝載。
偷襲時,登入突擊隊通常不乘兩棲攻擊艦或登入艦(艇),而是搭乘經過精心偽裝的軍用快速運輸船或民用運輸船。一般一艘運輸船可裝載一個分隊(連).
2.海上航渡
航渡時,通常選擇迂迴航線,儘可能避開對方偵察機和艦船;人員和武器裝備均隱蔽在船艙內,同時嚴格控制人員活動,加強夜間燈火管制;登入分隊絕對服從海軍主航軍官的指揮,做好登入準備。擔負支援任務的海軍艦艇亦採取小編隊或單船分路開進。
當運輸船單獨航渡遭到敵人攻擊時,一般不應戰,快速脫離,空軍航空兵視情況實施應急支援,掩護運輸船脫離。
戰鬥後勤保障工作通常以海軍運輸船為主,調用部分武裝民用船隻組成保障編隊。編隊一般較小且不固定,通常由1艘運輸船和1艘護航的作戰艦隻組成一個編隊,實施跟隨保障,一般距登入編隊的距離約為1~2日航程,主要進行裝備、彈藥補給和傷員救治等。
3.登入戰鬥
在以水上特工和陸戰隊為主的海洋島礁進攻戰鬥中,其上陸方式以隱蔽登入為主,偷襲不成時再轉入強攻。
登入突擊隊通常利用夜暗條件進至進攻展開位置,溝通聯絡和海空協同。而後運輸船最大限度抵近島礁,通常在距島礁岸灘約100~300米的距離換乘輕型登入工具,如水深不足1米時,步兵可涉水上岸。登入突擊隊各組一般分為2~3個方向,乘手劃橡皮舟或舢板,隱蔽接近岸灘,秘密克服障礙,潛入島礁預定攻擊目標。
當某組在上陸過程中被敵人發現時,該組以自身火力並在運輸船火力(或海軍支援船火力)支援下強行登島,攻占預定目標。其他各組仍按計畫秘密上陸。
進攻有戰術聯繫的多個島礁(島礁群)時,各登島突擊隊通常同時展開、同時登島。通常以襲擊指揮所的突擊組打響為信號,各組同時開火分別攻占各自預定目標。癱瘓敵人的指揮和通信聯絡,使敵人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控制灘頭陣地,及時發現並消滅登入點及兩側的敵火力點,掩護後續分隊上陸。
4.岸上戰鬥
後續分隊迅速上陸,迅速占領岸邊制高點和有利地形,控制和鞏固登入灘頭陣地,並與友鄰分隊的登入灘頭連線起來;與先頭分隊一道發展進攻,穿插分割,搶占指定目標;充分發揮近戰火力,迅速殲滅守敵,實現快速占領。
當遭到敵反衝擊時,請求支援艦船火力支援,阻止敵人,迅速占領有利地形,用火力殺傷敵人,同時迅速機動兵力攻擊敵隊形翼側,堅守灘頭陣地。
基本控制島礁後,立即組織搜尋,肅清殘敵並搶修工事、設定障礙,組織火力配系,嚴密偽裝,在後續保障編隊的增援下快速轉入固守。固守可由水上特工擔負,也可由後續上陸的陸戰隊擔任。
在島礁進攻戰鬥過程中,擔任掩護和支援任務的空海軍力量重點攔截敵空海力量。當海空交戰展開後,力爭控制局部制空權和制海權,掩護航渡和上陸。登島突擊和島內戰鬥主要依靠登入突擊隊自身火力,必要時,海軍艦船和空軍航空兵以直接火力支援登入突擊隊的進攻戰鬥,其協同方法採取計畫協同和臨時召喚相結合。對有戰術聯繫的多個島礁(島礁群)進攻時,由海空軍負責切斷敵各島礁之間的聯繫,使其不能相互支援。
島礁防禦戰鬥
(一)任務與加強
1.任務
通常按島礁的地理位置、戰術價值和戰術聯繫及面積大小,區分任務和使用兵力。海洋島礁的防守任務通常由海軍守備部(分)隊擔負,近岸島嶼的防守任務通常由陸軍守備部(分)隊擔負。防禦正面一般比在山岳叢林地的防禦正面要寬。
海軍守備旅可擔任一個群島的防守。任務是堅守群島,統一指揮各島礁防禦戰鬥行動,協同海空軍抗擊並粉碎敵人的進攻。
守備營、連可擔任一個較大島嶼或一個島礁區(由若干個戰術聯繫較為密切,距離較近的島礁組成)的防守。任務是獨立或在上級編成內堅守該島及其島礁區,挫敗敵人的進攻。
排或一個守備小隊(由數人至十餘人組成)可擔任一個礁灘的防守。任務是堅守所在島礁,抗擊敵人的進攻。
2.加強
海洋島礁防禦的部(分)隊,可得到坦克、裝甲車、火炮、高射機槍以及反坦克飛彈、單兵防空飛彈的配屬。必要時還可得到空軍、海軍艦艇和海上民兵自衛隊的支援。
通常營、連防守的較大島嶼(沙洲),可得到1個坦克連、1~2個炮兵營、1~2個高炮營的配屬。排以下防守的小礁灘,可得到火炮、高射機槍、火箭筒、重機槍等若干火器的配屬。
(二)戰鬥隊形
防守較大的海洋島礁時,戰鬥隊形通常包括:主要防禦方向部分、次要防禦方向部分、預備部分、火力部分、指揮部分、後勤部分和警戒部分。
防守島礁群的戰鬥隊形較為特殊,分為主島防禦部分(比例為連或營規模)、各礁灘防禦部分(比例分別為班~排)、不善於主島的機動支援防禦部分(1個排~1個連)和火力部分等。
(三)陣地編成
1.較大島嶼(沙洲)陣地編成
一般形式是支撐點式環島防禦體系,通常包括:
環島水域警戒區:為前沿前警戒區。包括距島一定距離範圍之內的海域,通常達30~50海里。
環島前沿陣地:防禦前沿通常選在靠近水面又不受漲潮最高水位影響的有利地形,是兵力兵器部署的重點和殲敵主要陣地。
環島前沿陣地為主陣地,由主要防禦方向和次要防禦方向地域組成,是抗擊敵衝擊的基本陣地,通常配置大部分兵力和兵器。
中心陣地:通常設在島嶼腹地最高處,通常為預備隊(二線)防禦地域,主要用於支援前沿陣地和制止敵人向防禦縱深發展進攻。指揮所通常設在中心陣地內靠近主要防禦方向並便於隱蔽、觀察、指揮的地方。警戒雷達、電訊、導航、機場場站和後勤保障系統也多配置在中心區域。
此外,還有各類重武器發射陣地。較大島嶼建有機場,機場跑道通常貫通全島,可在戰時快速機動兵力兵器。
2. 多個島礁(島礁群)陣地編成
主島陣地:通常為島礁群中較大島礁,對島礁群防禦戰鬥可起支撐作用,可以遠程火力支援,控制周邊礁灘,或以兵力機動支援周邊礁灘。
外圍礁灘陣地:通常由一個島礁區主島周邊的若干小礁灘組成。可控制各礁周圍海域,形成一條距主島15~40公里、拱衛主島的環形或半環形防禦帶。
環群礁水域警備區警戒區:群礁外30~50海里的環形警戒區域。
此外,單個小礁灘已無完整意義上的防禦陣地,一般由單個堅固火力點或多個堅固火力點(或坦克發射點)群防禦工事構成,包括戰鬥工事和生活(保障)設施兩部分。
(四)火力配系
島礁防禦火力配系由海空支援火力和島內火力構成。
1. 島內火力
島內火力包括:步兵火力、炮兵火力和反坦克火力。以及防空火力。
步兵火力由衝鋒鎗、前機槍、榴彈槍(擲彈筒)、高射機槍(平射)等火力組成。主要射擊距島礁1000米內的活動目標,建立綿密火制地帶,封鎖水際灘頭。
炮兵火力由迫擊炮、榴彈炮、火箭炮和大口徑加農炮等火力組成。主要射擊距島礁5~30公里內的大型和面狀目標,只有臨近礁灘。
反坦克火力有坦克炮、無後坐力炮、反坦克炮、反坦克飛彈、火箭筒等火力組成。主要射擊距島礁3000米內的點狀目標。
防空火力由高射機槍、高射炮、防空飛彈等火力組成。打擊敵各種飛行目標。
2. 海空軍支援火力
海軍支援火力主要是各類艦炮、艦艦飛彈、魚雷、火箭深彈等火力。用於突擊敵艦艇編隊和登入兵衝擊波。
空軍支援火力主要是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武裝直升機的對地、對海火力。用於突擊敵水面目標和已經上陸的敵登入兵。
建立火力配系時,通常給每件火器規定射向、射擊地域,做到由遠及近,曲直相輔,各種火力交叉重疊,不留間隙,並在前沿前和翼側建立多層火制地帶。同時預先制定火力機動計畫,以便在戰鬥中隨時向受敵威脅嚴重方向轉移火力。
(五)工事構築
島嶼(含沙洲)防禦陣地通常構築如下工事:
步兵戰鬥工事:包括單兵基本和預備射擊掩體。掩體通常沿塹壕構築,間隔一般為5米左右,並要求能使用多種武器,既能戰鬥又能隱蔽。
武器射擊工事:包括輕、重機槍,火箭筒和各種火炮、飛彈及坦克等武器的射擊(發射)工事。要求每種武器均應有基本、預備和假工事。
塹壕和交通壕:塹壕一般深1米左右,寬0.8米。在各道塹壕、掩蔽工事、武器發射陣地之間構築交通壕,便於在戰鬥中實施兵力兵器機動,主要交通壕深1米以上,寬1.5米。塹壕和交通壕內設有障礙物和暗火力點,以阻止敵沿壕發展進攻。
掩蔽工事:通常構築配備歐防火、防毒氣設備和排水系統的新型工事,以及坑道、短洞、掩蔽部、地堡和暗堡等。
此外,還構築有指揮所和救護所,武器裝備、彈藥和其它物質倉庫,建立給水站(井),機動道路,假陣地等。
礁灘防禦工程較簡單,多為堅固火力點式建築。如高腳屋,通常為三層建築,頂層為戰鬥設施用房,中層為生活設施用房,下層為雜物間,屋頂一般還設有直升機起降平台。此外,還有碉堡或在人造陸地上安放坦克形成固定發射點等。
(六) 障礙系統
島礁防禦的障礙系統包括在島礁周邊水域、水際灘頭和陣地內設定的各種爆炸和非爆炸障礙物。
島礁周邊水域:通常在戰時布設各類水雷,攔阻敵艦船和其它登入舟車。
水際灘頭:通常設100米縱深的障礙物地帶,主要由水雷、鋼樁、礁石、地雷等組成,以阻止敵登入工具和人員搶灘上陸。
陣內:戰時機動設定以地雷為主的各種障礙物。以阻止和遲滯敵人的進攻行動,控制間隙地、翼側和死角,彌補火力、兵力的空隙,並為各種火器提供有利的射擊時機。
(七)戰鬥的實施
1. 遠距離打擊行動
遠距離打擊是海洋島礁防禦戰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在島礁以外較遠處攔截打擊敵人,力爭“遠距殲敵”,將敵人殲滅於航渡、換乘之際。通常由海空軍協同實施,由遠及近打擊敵人。
當發現敵進攻企圖時,空軍航空兵立即出動,爭奪局部制空權,突擊敵登入編隊;海軍水面艦艇編隊突擊距島礁30公里以遠的敵登入編隊;海軍手背部(分(隊以遠程火炮突擊進入距島礁20公里之內的敵登入編隊,並在敵可能登入的地域增設障礙物;海軍水上特工分隊、武裝與成績海上民兵自衛隊可執行蒐集情報、布設障礙物和海上破襲等任務。突擊的方法通常是按目標和區域實施協同突擊,或按時間實施聯合突擊。海空軍按旅(團)協同計畫突擊選定的目標,並隨時根據旅(團)指示和召喚,突擊臨時出現和殘存的目標。
實施突擊的兵器,空軍航空兵主要有米格-21M,米格-21比斯型殲擊機,蘇-22型、蘇-27型殲擊轟炸機,貝-12反潛攻擊機,安-26轟炸機(改裝型),卡-25和卡-28反潛直升機,使用空對艦飛彈、航空炸彈和航炮等火力實施輪番攻擊。海軍水面艦艇主要有驅逐艦、護衛艦、魚雷艇、飛彈艇等,使用艦對艦飛彈、魚雷、艦炮實施連續攻擊。
2. 敵火力準備時的行動
當敵實施火力準備時,部(分)隊進入掩蔽部、坑道、掩體、避彈所或堅固火力發射點等工事隱蔽,並做好迅速占領陣地和抗擊敵衝擊的準備。
當敵進入火器有效射程內時,相應火器以準確火力積極打擊敵人艦艇和臨空飛機。遠距離打敵部分繼續按協同計畫以攻勢行動積極打擊敵人,並趁敵換乘展開之機,大量殺傷敵有生力量,摧毀敵技術裝備。
當敵火力轉移時,各部分進入戰鬥位置,準備抗擊敵人的衝擊。同時迅速修復工事障礙物,調整力量、補充受損失嚴重方向的守備分隊。
3. 敵搶灘登入時的行動
當敵登入艇波接近島礁時,各火力分隊和步兵分隊逐次進入陣地工事,從敵一開始接近島礁時就積極予以殺傷,隨著敵接近,各種火力發揚至最大限度。
當敵進至距灘頭3000米時,反坦克飛彈和迫擊炮開始射擊;當敵進至距灘頭1000米時,坦克、反坦克炮和高射機槍開始射擊;當敵進至距灘頭500-400米時,無後坐力炮和重機槍開始射擊;當敵進至300米內時,所有步兵火器開始射擊,力求大量殲敵於水際灘頭。
海空軍以主要火力襲擊敵後續登入編隊和艦艇火力支援隊,切斷其與衝擊隊形的聯繫,必要時可以火力直接支援島礁守備部(分)隊戰鬥。
4. 島礁堅守時的行動
當敵已搶灘上陸時,主要火力首先集中打擊敵裝甲目標,步兵火力消滅敵坦克乘員和伴隨坦克衝擊的登入兵。
當敵在島內實施機降配合進攻時,以防空部分主要火力消滅空中之敵,阻止敵著陸;當敵已著陸時,以武裝直升機和定向雷予以殺傷,同時擔負反空降任務的分隊趁敵立足未穩迅速機動予以圍殲。
當敵占領灘頭陣地時,位於被突破地段上的防禦分隊依託現有陣地繼續抗擊敵人的進攻,以火力阻止敵向翼側和縱深擴張,以火力封鎖後續上陸之敵。同時迅速機動預備部分趁敵立足未穩實施反衝擊,反衝擊的方向通常選在敵進攻隊形最薄弱的翼側和側後。位於被突破地段上的防禦分隊以火力和積極行動支援預備部分反衝擊。
反衝擊成功後,首先防敵大規模火力突擊。而後立即鞏固陣地。恢復火力配系和障礙物配系,恢復協同動作,重建預備部分,做好抗擊敵再次登入的準備。若反衝擊失利,則堅守現有陣地,重點扼守機降場、碼頭和重要陣地,為上級反衝擊創造條件。